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实践
——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

2020-01-02 05:38张援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技能融合

姚 涛, 张援越

(1.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物流管理学院, 西安 710119; 2.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国际贸易学院, 天津 300350)

2013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1],2018年,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又提出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2]。两版培养目标中都有“高素质”和“技术技能”两个关键词,后者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得以实现,而前者则部分地依赖于学生学习期间职业精神的养成。所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的相互融合。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国家职业教育工作大会上强调,必须把强化劳动者的职业精神以及职业技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循序渐进地培育学生具备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方面的职业道德[3]。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应该将增强学生的职业精神与强化职业技能密切结合起来。持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技能,打造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等[4]。同年11月,教育部推出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将“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作为一项任务,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职业院校、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持续推进[5]。2019年,教育部在最终下发的《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一条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中指出,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6]。具体到不同专业来说,“职业技能”指向较为明确,可以通过多种考核评价方式量化培养效果;而“职业精神”难以明确界定,不可能通过短期培养一蹴而就,更无法通过考核评价单一论之,需要构建层次清晰、载体丰富、循序渐进的培养体系得以实现。

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实践中,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下文简称“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以国家高职教育方针政策作为行动指引,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深入开展行业企业调研为基础,以专业教学活动为载体,以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和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双主体”、全过程探索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路径,逐步形成了富有专业特色的经验和模式。

一、准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拟订融合培养纲领

人才培养方案是各专业落实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有关总体要求,依据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和办学定位,合理配置人才培养要素,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对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过程的总体设计,以及实施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要充分体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意图和设计思路,需要特别注意三个关键点:一是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行业企业发展对技术技能的新要求;二是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本地行业中主要业态形式对技术技能的特别要求;三是前两者对技术技能的“颗粒化”在吸附到传统通用的技术技能所存在的课程中时,对优化专业教学活动这个融合培养载体的综合要求。而要实现这三个要求,就必须积极与本地行业龙头企业和代表性中小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严格规范地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并注意成员的代表性和参与能力,经常性与企业经理、业务骨干、典型岗位一线员工等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然后,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准确表述“人才培养规格”部分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并一一对应和落实到各课程标准之中,进而设计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和专业教学活动形式。

报关行业近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实施;2018年关检融合统一申报。对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来说,这些变化同时体现在职业技能的具体培养要求上和深刻理解行业变化背景与动因的职业精神中。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自2016年起,及时、深入地赴相关业务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和顶岗操作,以获取相关参考教材中未提及的最新鲜的行业资讯和最先进的操作技能,尽量缩小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差距,一定程度上保持职业技能与时代发展的同步。与企业充分研讨交流对行业变革的理解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方案的适用性,听取企业和在岗实习生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合理化建议,进而结合专业教学实践,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扎实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能够为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打牢基础,做好准备。

在与不同企业的交流中,共同的体会是学校职业技能培养很难跟上行业变革,但这一问题可以在实习或就业时由企业师傅通过2~3个月的“传帮带”来克服,真正难以解决的、也是学校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的“素质”问题,这实际上是企业更看重的部分。这里所谓的“素质”,其实就是“职业精神”+“个人修养”。结合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企业调研和学校解读,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规格”的“素质”部分总结为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四个部分并予以简要说明,然后在各门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中进一步详细描述,为设计教学活动、开展融合培养拟订纲领。

二、实施: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融合培养路径

(一)导入阶段:扎实实施入学教育,筑牢融合培养根基

新生入学伊始,怎样建立对专业的基本认识,培养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发掘对课程学习的动力,树立较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入学教育至关重要[7]。从学生入校之初的认知情况来看,在前期招生志愿填报时,已进行过较为慎重的院校选择和较为详细的专业咨询,大多数学生对所选专业的基本概念、学习内容和职业面向较为清楚。也就是说,对于融合培养的职业技能部分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对附着在职业技能之上的职业精神却知之甚少、关注不多。所以,入学教育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在向新生输入大学理念、介绍专业概念的基础上,分专业普及职业态度、职业素养和社会贡献等内容,将新生对职业精神的认知基本提升到与职业技能同等的水平,为融合培养筑牢根基。

具体到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来说,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专业介绍。引导学生树立专业思维和职业理想,重点是帮助解决在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上可能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第二,师生见面会。专职教师结合自身对专业的感悟提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基本要求,企业兼职教师结合从业经验分析说明本岗位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第三,企业参观。合作企业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指定报关公司,其业务内容专业的技能要求、从业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都会带来积极向上的职业熏陶。第四,行业企业专家讲座。解析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规格的新变化,激发新生的专业学习动力和对报关行业的思考。第五,新老生座谈。组织优秀毕业生和在岗实习学生来校介绍专业学习经验,并与新生建立帮扶指导关系,树立正面职场能手形象。毕业生和实习生既有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气息,又有比较浓厚的学生气息,这对于认知专业和行业更为直接和实际。以此为切入点,专业精神得以传承,为培养职业精神打下基础。

(二)萌芽阶段:核心技能课程“以赛代考”改革,找准融合培养的切入点

在经历了初期导入后,如果全面展开融合培养,还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一是课程开设的逻辑顺序决定了职业技能应该是从基础到深入、从理论到实践的培养过程,即先专业基础课,后专业技能课;二是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决定了职业精神应该是由浅及深、由点到面的培养过程,即先课程教学活动后专业教学活动、先单一课程设计后专业综合联动;三是在这两个渐进的培养和渗透过程中,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关联性和链条化决定了必须要用关键少数的“点”将其提起来,以便于后期全面提升并保持在一定水平运行。那么,这个关键“点”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能够沿着这个“点”切入后直接、有效地开展融合培养实践,所以,这个“点”必须是表现和涵盖在某一门具体课程之中,这门课程应该具有开设较早、培养职业核心技能、与主要就业岗位结合紧密、校企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改革有基础、教学活动有载体等多种特点。

2018年关检融合之后,货物通关过程中风险前置使得企业对商品归类这一专项技能的要求更加突出,在人才培养中也应特别关注对归类能力的提升和强化,所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在第二学期融合培养的切入点选择的是《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于每年6月举行企业冠名并提供奖金的校级商品归类技能竞赛,赛前由企业归类师就西安本地一般贸易中涉及的主要商品的归类方法和从业体会,以及西安三星加工贸易中涉及的主要机电产品的归类方法和从业体会进行专题辅导;赛中使用的商品包括日常生活常见易归错商品实物、一般贸易中的特殊专项商品图例和加工贸易中的最新机电产品说明书三大部分;赛后由企业评委详细解析竞赛商品归类技巧及实操典型案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以赛代考教学评价方式”,使学生充分掌握商品归类这一核心职业技能;通过“搜集资料研究商品+与企业归类师讨论归类要素”,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报关归类工作的职业精神。

(三)成长阶段:考取职业证书与举行技能竞赛,进行以学校专职教师为主的融合培养实践

借鉴国内外职业院校经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并重,深入研究如何在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培养[8]。以专业基础课程为支撑点,以单项核心技能为切入点,以多种校企资源为融合点,各专业在第三学期普遍开设专业技能课程,这些理实一体化课程主要服务于“1+X”证书、其他职业证书和技能竞赛等职业教育典型培养载体和考核评价方式,从教学方法论和教学目标来看,更适合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学校专职教师来实施教学。因为专职教师接受过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有针对性的考证辅导培训,对技能竞赛赛项内容较为熟悉且能够进行自主研究和训练指导,对职业教育政策调整和形态变化能够跟进学习,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均有欠缺。借助于职业技能培养过程,职业精神培养应依托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学校专职教师在推进实施教学和策划开展活动时逐步覆盖和融入,辅之以企业兼职教师在搭建课程与岗位对接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重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专业技能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及其外化的途径和方式,纠正学生对不同考核评价方式的功利主义态度,增强参与职业技能培养和课程教学活动的动力,使职业精神培养有效融入职业技能培养之中。

由海关总署组织的报关员资格统一考试于2013年取消后,中国报关协会推出了关务水平测试,因其对关务知识考察全面并对从事报关行业有较强的指导性而受到报关从业者的欢迎。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在第三学期参加测试,备考过程能够让学生逐渐养成报关职业习惯。与此同时,由全国报关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报关技能网络竞赛固定在每年12月下旬举行,其四个赛项完整对标教育部“关务技能”国赛赛项内容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核心技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报关专业职业技能,初步营造“技高为荣”的技能竞赛文化氛围和职场环境。

(四)成熟阶段:深化课程改革与参加技能竞赛,进行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的融合培养实践

作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兼职教师往往能够系统概括行业变迁、准确把握产业脉搏、深刻解读企业行为、理性评析职业走向,但是他们的痛点在于熟练的操作技巧、丰富的从业经验和广阔的行业见解由于教学精力的投入严重不够而无法用较为合适的方法和较为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以及由于文档处理能力不足造成的教学文件编写的不规范性、企业实际生产与教学任务安排的冲突造成的教学实施的不系统性等。有效缓解这些痛点的方法,是在坚持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紧密对接的前提下,推进合作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课程培养模式。具体来说,一是尊重国家专业教学标准,面向本地经济发展与业务实际,改造适合企业兼职教师讲授的专业技能课和专业拓展课;二是在技能竞赛训练与资源普惠制转化过程中,提炼核心技能点交由企业兼职教师设计教学并完成考核。学校专职教师应该引导和协助企业兼职教师走上岗位、适应角色转变并开展教学。企业兼职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言行举止的规范性,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起到职业精神的示范作用[9]。在企业兼职教师全面参与专业教学的这个阶段,融合培养实践以职业精神培养为主,职业技能培养借助于校企文化融合提供的载体不断融入,融合培养机制在实践中更加稳定和成熟。

企业的兼职教师在第四学期全面参与到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中,指导参加“关务技能”省赛国赛,学生在与企业业务骨干的深度交融中看到了本行业从业者豁达乐观的精神面貌、勤勉有为的职业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校企融合深化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开发专业技能课程。在第四学期联合企业开发国际空运代理实务等本地特色课程。第二,推进理实一体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紧贴报关专业发展和关务技术更新,切实推进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第三,完善教学实施方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实训教学软件,提升课程教学管理水平和实训教学效果,合理、规范、高效地开展实训教学,推进优秀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进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践行职业精神。第四,开展专业社会服务。在具备条件时,师生共同围绕企业关键岗位或关键技术开展技术生产咨询服务,紧贴外贸产业行业发展与报关技术革新前沿,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五)检验阶段:跟踪顶岗实习与关注行业动态,努力补齐融合培养的短板

在第五学期的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掌握的职业技能往往并不足以支持其完全胜任工作岗位,但能够在企业师傅指导下尽量补齐技能上的欠缺,补齐的速度越快,说明学生职业技能缺失越少,在校期间积聚和养成的职业精神对其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支持力度越大,这部分学生实习的稳定性越强,在职场初期树立的行业从业信心就越足;反之,学生职业技能缺失越多,其职业精神的支持度也就显得不够,这部分学生会表现出明显的对工作不适应和从业信心不足。在后一种情况下,需要学校教师及时跟进,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引导学生做出适当改进的同时,与企业联系交流,建议实习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增进技能、提振精神。所以,顶岗实习是全面检阅和深度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掌握与职业精神养成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未来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和企业人才竞争力的关键阶段,校企双方不可松懈大意,应该协同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学校做好学生最后一段学习期的教学辅导,企业做好学生最初一段工作期的业务指导,共同为行业健康发展补充职业技能过硬、职业精神良好的高素质从业者。

这一阶段,学校还应督促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能力和对行业较强的思考能力,培养其逐渐养成关注行业政策新变化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习惯,这也是超越了职业技能层面的职业能力。企业作为产业政策规定的执行者,往往缺乏及时跟进和提前预判的能力,所以学院创新开设中国海关政策前沿课程,按月列出海关总署和商务部关于报关操作方面的公告与法令目录,给出练习及思考题目,要求学完后定期作答,热爱报关职业并乐于掌握更多从业技能的学生能够积极配合并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反之则怠慢拖拉,需要教师及时跟进疏导,以免学生出现低质量实习就业。

(六)反思阶段:实习总结与毕业就业,检视融合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融合培养实践在第六学期应该做的是对顶岗实习的总结和交流。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配合并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反之则怠慢拖拉,需要教师及时跟进疏导,以免学生出现低质量实习就业。

(六)反思阶段:实习总结与毕业就业,检视融合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融合培养实践在第六学期应该做的是对顶岗实习的总结和交流。大部分学生职业技能已经能够初步掌握和基本运用,少部分学生能够做到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然而,他们在实习总结中会反映出从业经验不足、无法胜任核心岗位工作、甚至会因为收入问题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而滋生担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这其中有职业技能或职业精神方面的单一问题,但更深层次的则是暴露出融合培养方面的复杂问题。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应该积极梳理顶岗实习中的各种具体问题,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外,更应该深刻地进行教学反思。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引导学习者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事件、行为或生活经历”中的自己的经验、行为等反复、深入地思考,有助于学习者迅速认识相关问题的本质特征,并弄清楚不同事情之间的联系[10]。学生对自己的各种相关经历进行描述,对自己的思想发展过程进行回顾,并列举出相关人员对改善自己行为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学员们结合各自知识基础,对自己未来的学习活动进行规划与设计[11]。这对于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培养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教师观察融合培养实际效果与改进提升融合培养质量也有较强的帮助作用。

三、总结:修订部分课程标准,完善融合培养体系

与可以显化和量化在具体课程中的职业技能相比,职业精神是一个需要全方位、多层次融合培育的框架体系[12]。能作为这种重大教学改革载体的似乎只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是鉴于它标准化与程序化、稳定性与严肃性的要求,对其进行颠覆性的重新设计既不现实,也不合理。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建设目标的精准落地点,也是全员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着力点[13]。所以,对课程体系的调整和对主要核心课程标准的修订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尤其是问题指向比较集中和操作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应重点调整教学资源的投入比例与教学过程的实施办法,不断提升教学活动对融合培养的支撑能力。

总之,要完整地实现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目标,就需要切实将包含职业理想与职业归属感、职业态度与职业作风、职业规划与职业担当、专业精神等要素在内的职业精神,提高到与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并行重要的地位,然后再将这两个培养目标融合后分解到核心课程设计之中,不断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素质报关与国际货运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技能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融合菜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融合》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