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我国高校教学现代化的探索研究

2020-01-02 19:08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吉林 132001)

在传统的高校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密集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虽然教师通过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了教学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不能够完全的吸收,降低课堂效率。在高校中,学习更具专业性,内容也更加深入,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就会产生厌倦的心里,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高校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信息化科技手段的辅助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课堂中,通过信息化加强与学生的联系,通过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高校课堂现代化。

1 教学现代化概念

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是当今教育教学的途径之一,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将学习内容向数字化转变,使教育内容直观、易懂,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并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教学课程。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VR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教学教学方法。比如,在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中,教师可以找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照片,或者在课程中播放相关音频。在课程中,学生可以自主练习,同时反复阅读重要的学习内容。而且,从信息技术极限的可能性,接受课程的师生惯性的发展,可以找到每个学生可以做的自己喜欢的内容,并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不是学生被动的信息,而是探索学生自己的过程。

2 高校教学现代化优势

对许多高校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他们社会的最后一步。他们并没有摆脱求职,劳动冲突的压力,也没有从生理和心理压力中解脱出来。但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现代化高校教学的优势。

2.1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水平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但是教师的整个教学是一个统一的有机课程体系,教师在教学时如果不能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只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造成学生学习完整性的缺失。而学习完整性的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下,教师应该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利用到学生教学中来,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教师应用学生将教学课的形式划分为个别课程,为每个级别配备信息,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个别课程,既让学生可以在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内扩充自己的视野也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水平。

2.2 提升高校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授一些较难的教学内容时,只靠教师的讲解是不足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的。无论是在文科专业还是理科专业中,一些问题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学生就更难以理解或者思考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在教师讲授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从多方面分析、观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让学生从信息化手段中更好的深入学习。

2.3 有利于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与监督

在我国高校中,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益于及时对学生进行监督和评价。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较为充裕,导致学生不能合理分配课余时间从而造成浪费。另一方面是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因此在课堂之外学生很难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以及预习。而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记录下学生的学习历程,以及遇到的难题,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到学生面前,学生在课堂中可以互相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高校课堂现代化途径

3.1 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学目标

当前,我国高校正面临教育的改革,国家对技术性人才、专业性人才培养极其重视。高校作为我国后备力量的培养基地,理应顺应教育改革趋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一般是根据学科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专业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其他人文素质,提升学生独立解决相关专业和职业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实践创新精神,能够在相关专业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可以说,高校教育教学是一个需要看到学生学习成果的学科。因而,以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根本出发点,确立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接受有意义的学习,更快地找到自己在这个行业里的位置所在。

按照我国目前学龄水平来看,大学生一般已经成年,生理、心理已经趋向成熟,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逐渐从辅助式学习逐渐转向自主性学习而且在大学期间,是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关键性时期,因此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将自己框在高校这个框架之内,对学校之外的人、事的接触的少之又少,因而也就缺少对当今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思考,在思考问题时就会显得片面。因而,在制定相关专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跳出现有的教育教学框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方而进行深入的挖掘。

3.2 以任务为驱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进行知识讲授时,应以实际操作为基础,让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大学生实际操作学习的比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印象的加深,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此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仅基于教科书的知识框架,而且基于给定要完成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有目的和客观的解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并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并且在专业知识的方向上,构建一个完整知识系统。

在给予学生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布置不应是盲目安排和理解教科书的内容。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考虑建立学生应具备的操作技能和相关事物领域的联系。教师向学生布置的实训任务,可以是学生自由发挥,做自己有兴趣做的项目,以此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3 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在对高校专业进行阶段性评价考核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校内课堂学习成果,要纵观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当今社会需要为主要导向,建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立足当今社会,培养社会服务型应用技术人才。

在构建学生评价体系时,应立足于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以当前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近几年来高校培养目标、培养体系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加大力量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这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教学途径的改变,即从“教”到“做”的转变。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市场信息的变化,让所教授的知识与实践符合市场的趋势。而学生自身的实践也就成为考察学生的评价标准之一。因此,高校需要加快学生评价体系构建,使学生评价体系、教学培养目标、市场需求三者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尽快地适应,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4 结语

我国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高校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社会需求直接构建多元化教学原则探索教学研究,培养学生从不同维度到评价标准创新能力的应用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现代化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