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初探

2020-01-02 19:08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历史素养教师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初中历史教学更加倾向于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历史素养是以历史知识为基础,让学生能够从历史知识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体会历史发展规律对今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 初中阶段历史素养的基本构成

历史素养指的是教师经过每天的授课以及学生自己学习不断积累起来的中外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等的综合应用和综合反映,这些方面可以促使学生能够站在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上来解决问题和探讨问题,能够充分的体现学生当前的综合品质。

历史素养中最基本的构成就是历史知识,学生只有具备了稳定扎实的历史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历史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培养初中生历史素养过程总要注重历史知识培养。通常情况下,教师注重的是历史常识的教学,而历史常识的发展不是独立的,前后都具备必然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知识教学要额外注意系统教学,切忌将每个单元的历史知识割裂开来进行讲授。

(1)历史能力素养。历史能力培养就是对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例如,教师讲解“萨拉热窝事件”这一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不断地引导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描述,教师教会学生一些分析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历史事件,历史能力素养主要分为三大方面。一是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学生要学会站在史料的层面上来获取最有用的信息,并且与其他历史知识互相结合。二是,表达和描述历史,学会要学会运用正确的历史性质语言对历史事件重述,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历史语言体系。三是辨证思维,培养辨证思维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详尽分析,能够更加深入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2)历史意义素养。历史意识是历史教学中非常值得关注的内容,对于初中来说历史意识主要集中体现在三大方面。其一,学会能够在历史事件中不断地凝练更多经验和智慧,也就我们常说的历史事件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其二,历史意识是用历史的眼光去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事物,要有长远的目光去看待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三,历史意识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适当的用历史眼光来发掘周边的事件。总之,历史意识能够很好地促进我国的文化发展,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民族荣誉感。

(3)历史价值素养。历史本身就是一门具备价值能力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和历史常识等能够用更加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能够对自身周围发生的事件做出正确的判断,历史课程所具备的价值可以更好地展现学生自身的人文特性。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一方面要保证客观性,要求教师能够正确的讲述历史事件,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要史实的角度上。另一方面要保证人文性,对于损害了人类历史进步的那些事件,教师要进行否定。只有通过客观性和人文性的结合,学生才能体会到历史课程的真正意义。

2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学生的发展需要历史素养培养。历史是一项具备很强借鉴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历史事件可以给予我们很多经验和教训,运用历史发展规律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新时代下的历史教学,不仅是要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更多的要教会学生从历史知识总学习到人生的哲理,教会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不应该只关注历史知识的教学,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2)历史教学价值观念培养需要。过去,为了应付应试教育,过去初中历史教学注重的历史知识教学。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历史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上当前历史教学的发展。当前,历史教学主要以历史知识为基础,融合健康教学、道德教学、友好教学等,全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论是对初中生还是对高中生来说,历史知识中所蕴含的正确的人生哲理能够很好地促进他们的人格发展。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深入理解能够树立正确三观,能够促进他们进行客观的自我反省。

(3)创新和辨证思维培养的需要。历史素养的培养强调的是历史知识中蕴含的真理可以丰富我们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带来人生财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历史知识无处不在,学生在日常的读书、娱乐、学习中都会或多或少的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历史知识,所以从历史学科角度来看学生的生活一直受到历史知识的影响,这种影响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历史学科是人文素质教育中主要学科,对学生进行历史素质培养可以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和辩证思维能力。

(4)历史素养培养是历史教学核心价值。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要学会应用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二是要吸收中外优秀的历史知识,培养正确的三观,以上两点就是历史素养培养的核心内容。历史素养培养要教会学生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对事物进行分析,运用历史发展规律来探索人类发展的规律,借鉴和吸取历史事件的经验和教训。

3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素养培养路径

(1)培养学生多元化历史意识。历史知识多如牛毛,信息及其多。如果历史教学局限于教材中,将无法达到对历史素养培养。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历史意思,逐步引导学生,重点加强他们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意识。首先,培养学生整体历史观的意识。历史由多层次多方面形成的整体,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单单从一方面引导学生,那么学生学到的是历史一部分。所以教师,应该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整体历史观。例如,教师在讲解日本发展历史时,从整体出发,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界点,第一阶段是明治维新时期,完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并开始了版图的扩张;第二阶段是二战之后,日本逐渐沦为美国傀儡,并逐渐走向民主化,并成了亚洲第一个发达国家。通过对整个日本发展历史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历史是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整体历史观。其次,爱国主义意识的培养。教师在讲解完日本的发展历史之后,教师对这段历史进行总结,并引申出当前日本领导人对侵华战争等否认等,列举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挑起钓鱼岛争端等事件。通过这些总结和延伸,即培养学生的整体历史观又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2)促进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历史思维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问题教学法向学生讲解历史知识,从而提升初中生的历史思维水平。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历史水平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能够融入课堂中,帮助他们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规定,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问题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加强初中生对历史现象的准确表达;加强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才能够促进他们发现问题,如果没有提问,将无法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到《美国1787宪法》建立时,教师可以将相关基础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思考美国的联邦制度存在的缺点,美国是怎样解决的?通过这些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该节课,提升他们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要求教师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对新课标有深刻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有目的性,进行合理的问题教学。

(3)建立以学生为本位的历史教学模式。首先,利用情境教学。历史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够存进学生荣誉课堂,这种历史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初中生活力和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思维、表达能力等。情境教学是历史新课改教学中必行之法,如果历史教学依然采用“强行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会重复应试教育的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史实,收集与其有关的文字资料,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找出其中的关系,激发他们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歌曲,让学生探索歌曲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提升他们自主学生的能力。很多情境资料教师可以利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的利用。其次,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历史体验中。历史素质教学要求教师要更多地采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融入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初中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独立查找、独立分析。参与式教学重要内容就是要发展平等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参与度,鼓励哪些课堂上表现比较害羞内向的学生积极发言。最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历史素养培养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突破教材。例如,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有的学生喜欢世界史而有的学生喜欢中国史,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后作业,这样可以兼顾到所有学生兴趣。

(4)建立科学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评价内容多样化。过去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是从考试成绩一方面进行,这种评价方式局限了学生的发展。考核初中生不仅从成绩方面进行,还要兼顾情感、技能等。例如,教师在对《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这一课进行教学时,从历史知识掌握情况来看学生应该掌握1787宪法的建立过程、内容、联邦制度内容等内容;从情感态度方面来看,学生可以通过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学习,了解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过程的艰难以及对本国公民的影响等。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全面进行评价。其次,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评价时要注重定量和定性的评价,定量就是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定性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学习意识、表现等进行综合考核,这样的考核结果更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猜你喜欢
历史素养教师
最美教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