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角色及教学方式创新研究

2020-01-02 19:08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环节评估教师

(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广州 510640)

合作学习模式最早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始进行研究和实验。目前,合作学习模式在促进课堂良好氛围建设,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非智力品质及培养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随着新教材的进一步改革,探究合作学习模式的一些具体实施策略,将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1 合作学习的模式内涵及理论支持

国内关于合作学习的探究主要是基于小组式合作学习模式。学习小组构建完备后,便有了相对确定的小组成员、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成员分工等要素,通过小组各成员之间的互动、互助,将单调被动的个体执行式、输入性学习演化为趣味主动的群体探究式,学生的学习由单一的信息孤岛转移到多视角贯通的网络联结。有了小组成员间的榜样示范、智慧交汇、启发鼓励,有助于实现合作小组的共同目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多元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状态中,多方位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感受科学学习的魅力,高效汲取有益的知识。合作学习模式吸收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养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与外部环境进行作用,主动将信息进行加工,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框架,并形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由此,在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探索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与外部环境进行互动。教师作为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参与者,需要发挥观察、引导、评估、释疑的作用,适时介入和退出,避免灌输式的教学。

2 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难点和问题

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效果,比如,激发学生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或者针对具体的问题,从更多维度来展开互动。但在具体操作上也存在着局限。笔者通过对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案例的观察和总结,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合作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难点和问题。

2.1 能力素质问题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活动形式和策略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和时效性。它对教师的应对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如果教师对此模式的要领掌握不够,容易造成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失当,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价值。特别是经验不足的新教师,在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习目标设计不够聚焦、环节把控欠紧凑,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和动力,或者偏离学习的主题内容。

2.2 环节把控问题

当前,实际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大致流程差别不大,首先是进行合作设计,呈现一个目标,然后集体讲授,其次小组合作活动,最后演示和互动反馈。在这个过程中,集体讲授环节是必要环节,但不是主要环节,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错位现象,一些教师不自觉地将集体讲授转变为主要环节,或者受到时间、精力、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合作学习互动环节简单化;或者针对任何内容或主题,部分教师生搬硬套,将内容模块填充到流程框架中来,教学活动变得呆板无趣,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3 小组建设问题

合作学习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合作学习讲究学生之间的多向性,小组成员在构成上,讲究同质互补和异质互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省时省心”,将学生简单拼在一起,缺乏互补性。另外,合作学习过程中,成员关系处理不够融洽,主要表现为相对较为保守,或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小组内部缺乏良好的学习互动氛围,造成组员之间“敌对”“冷漠”,难以完成小组设定的任务目标,也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需要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有更清晰的认识,既不能只做知识传播的机器,也不能做“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需要适时介入小组,并及时退出,给予学生有益的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重视自身角色的突破和转变。

3.1 目标任务的制定者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制定小组合作的目标,即实施双重目标。此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制定具体的小组任务,组员之间做好明确的分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任务设计,以此为依托开展探究活动。教师需要做的是观察,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和综合归纳。

3.2 学习问题的指导者

学生在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超出能力范围的问题,或者设计出一些偏离主题的目标计划,教师需要予以指导。教师一方面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时给予建议指导,另一方面对整体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协调,在学法上提供可行的合作学习方法和策略,如目标管理法、参与实践法、问题学习法等。同时,引导各个小组及时反馈。在解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和激励,鼓励学习进行知识体系延展。

3.3 学习过程的协调者

合作学习的氛围和规则,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氛围良好,合作学习的效果相对较好。故教师需要观察、跟踪并协调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关系,对合作中发生的冲突及时修正,努力构建“组内通力合作,组间竞争合作”的良好局面。

3.4 学习成果的点评者角色

点评合作的学习成果,是合作学习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多重的功能价值。一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反馈方式,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综合提炼、条理汇报的能力。二是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评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恰当的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通过多种维度为学生提出建议指导,旨在引发学生做出更多的反思和自我评估。

4 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师不仅需要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实现角色转型,还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以下主要从内容细节把握、活动环节设计、评估体系设计3个方面,探索一些有价值的经验策略。

4.1 优化教学内容的细节

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教师需要全面驾驭课程,整体贯通教材,清晰教材的体系编排和内容安排,梳理清楚各内容环节之间的关联和意图,通过比较,内化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主题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对象。除外,建议教师结合学情跳出教材,独立思考、研究教材。只有持续地对教学活动细节进行剖析和判断,开展多种形式活动,才能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模式。

4.2 优化活动环节设计

在构建了合作学习小组后,首先,教师进行学习环境的创设,密切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然后进行学法指导,提出具体的问题和任务,教师给予指导建议,供小组成员进行参考。其次,组内结合问题进行分工,广泛进行资源整合和材料收集,遇到具体的问题,成员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请教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组内移动群,第一时间将收集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进行共享。在此基础上,小组进行交流,加强对问题的认识,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进行汇总统一,形成小组共识。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导,也可以组织组与组之间进行建议输出,以便引发更深入的学习思考。

4.3 优化评估体系的设计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有助于促进合作学习模式中积极因素的作用发挥,提高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效率。评估体系的制定,从参与者的角度看,可以分为针对教师的评估指标和针对学生的评估指标,教师主要从能力素质和执行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学生主要从参与性、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在评估体系的构建中,需要注意几点原则。(1)针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多个角度进行开展,如学生的自评、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等。在自评和他评、被评和评估他人它组中,起到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作用。(2)过程和结果都要重视,特别是学习过程中成员之间合作、创新的态度、意识、方法、能力等,注重学生的汇报交流和相互点评能力。(3)多元化的评价指标,需要借助评估指标的优化来实现,由鼓励个体竞争达标转化为小组合作通达为评估标准。另外,需要充分肯定个人或小组表现比较优异的地方,做到全面细致地评价,并及时予以物质和精神的奖励。

综上所述,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角色需要发生转变,及时进行教学方式创新,以便更好地跟上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步伐。通过加强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实现课程教学由“预设性目标”向“生成性目标”、由“知识传播”向“知识探索”、由“外在质量”向“内在质量”的顺利转变,实现完全自主式学习,效率最大化提升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环节评估教师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最美教师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