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制下的高职院校分化研究

2020-01-03 01:00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专项效率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云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杨钋发表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4期的《项目制下的高职院校分化研究》,对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实施项目治理的实践进行了实证研究。该研究突破了以往研究者只针对重点项目、重点高校以及单项项目工程的视域,着眼于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全面地分析了项目治理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深刻影响。文章选取了2005—2015年间以资助院校(或专业)建设的四个高职央财重点项目来开展研究,其中包括国家级示范校建设项目、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发现,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2005至2015年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规模和经费收入上下两端的差距在不断拉大。这一过程是伴随着各类央财专项(以四大专项为典型代表)的立项和建设。从获得的央财项目的数量来看,没有得到任何项目资助的院校(大部分是民办院校)与获得至少1个专项项目的院校之间在学生规模、经费收入和学生就业产出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回归结果表明,高职院校获得的项目数量越多,其在学生就业产出上的优势也越明显。从获得的项目类别来看,获得国家级示范校项目的院校在办学资源和毕业生的月工资收入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专项项目的分配已呈现出一定的路径依赖,项目院校的优势在不断累积、固化。一方面,项目制独特的组织运行模式有利于打破传统的科层制结构和"条块分割"的体制束缚,将中央政府的政策意图直接贯彻到基层院校,在这一点上降低了政策的效率损失。而另一方面,项目治理模式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非预期的政策影响。首先,专项项目被赋予了自身之外的身份与地位的诸多象征意义,形塑了高职院校体系的分层,并不断加以固化,同时促使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再次,项目制造成了一定的效率损失。最后,项目制首要解决的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效率问题,但客观存在的分层分化对职业教育公平与效率产生了冲击,这与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平衡器"的功能相背离。为此,作者建议,未来一个时期,有必要调整顶层政策设计,以更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一是赋予高职院校不同的功能定位,进行分类管理。二是改革院校评价制度,加大行业企业的意见或评分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采用增值性评价(Value-added Assessment)来考核院校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绩效,据此来分配项目资源。三是尽快建立健全高职院校退出机制,对办学条件匮乏和生源不足的院校可以考虑通过退出、重组、合并和政府赎买等方式进行优化,提升底层院校实力。

(信息来源:《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4期)

猜你喜欢
专项效率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跟踪导练(一)2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