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2020-01-04 07:06陈艳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课堂提问

陈艳萍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教学艺术,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口语训练的重要手段。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精彩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能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在课堂中如何提问更具艺术性呢?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来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课堂提问;方式策略;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09

一、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王筠在《教童子法》曰:“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灵活有趣,并运用多种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曲问和反问就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魔术棒。

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十分讲究“曲问”的艺术,他在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曲问”的典范: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的“且”字,钱先生没有直问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后,顿悟“且”为“将近”之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的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学生看课文之后都笑了起来,说:“他没有爸爸呀。”“你怎么知道他没有爸爸?”“因为她妈妈是孀妻,他是遗男!”这样就使“孀”“遗”二字迎刃而解。同样,在教学中,反问的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智取生辰纲》时,要求学生总结杨志失败的原因,笔者并不直接提出问题,而是问:“假如你是杨志,会如何保护生辰纲?”学生一听自己可以当一回英雄,顿时来了兴趣,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对策。当他们把答案归纳出来后,也就明白杨志为什么丢失生辰纲了。好的提问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提问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好的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課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难易适中

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调配所设计问题的坡度。即提问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深入,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思考逐级而上,步步升高,最终实现教学目的。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所以对有难度的问题,不妨作浅易的处理。

如在讲授《变色龙》时,笔者是采用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提问。笔者先问: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善变”;笔者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笔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笔者就顺势利导,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人物形象呢?这样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课堂提问要有开放性,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英国学者德波诺提出:“思维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想活动”“思维是为了某一目的而对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探究。”所以,课堂提问要有开放性,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才把果子摘下来”。

如在《孔乙己》一课中,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社会原因是封建的科举制度。所以笔者问学生:“要是孔乙己没有读过书,他会怎样呢?”学生的想象非常丰富。有的说,他肯定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过着清贫的生活,因为他心地善良;有的说,他好吃懒做,应该是一个流浪汉;有的说,他可能穿着短衣站着喝酒,在酒店里嘲笑另一个穿长衣而站着喝酒的“孔乙己”;有的说,他也许是丁举人的“保安”,因为他身材高大。但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夹在“长衣帮”之间,在精神上不会受到这样大的伤害。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中国读书人以及中国人民的摧残之深,危害之大。由此可知充分利用开放性提问,教师可与学生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动,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注意个体差异

课堂提问作为组织教学的活动应该面向全体教育对象,培养所有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针对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回答问题的对象,而不是只把目标锁定在几个学习成绩好,发言踊跃的学生身上,要兼顾全班学生。同时,还应该注意不要为了节约时间或追求答题的气势而多数题目要求全班学生齐答,这样造成的局面是:少数的优生抢先报出答案,而大多数学生要么没有来得及思考,要么思维被中途遏止,要么滥竽充数,跟着起哄,最终导致语文水平“两极分化”。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技巧性。只有科学地设计课堂问题,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深入学习教学理论,逐渐提高教学提问的技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收获知识、获得智慧、提高能力、完善人格,才能在初中语文这块沃土上绽放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曹建召.语文课堂教学呼唤理性的回归[J].语文教学通讯,2017(1).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青平中学524449)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课堂提问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