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和实践

2020-01-04 07:06陈天然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物高中核心素养

陈天然

摘要:现代教育改革深入推进,高中生物教学课程要求不断提高,生物教师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面,为学生成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上进行适当调整,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学生个体需要。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148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生物教学的出发点。教师要保证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在高中生物学习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以提高核心竞争力。本文以生命意识的渗透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生命意识的概念

生命意识是人们对生命总的看法和认识,包括对生命现象及特征的认识,也包括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生命意识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重要内容之一,而结构与功能观是生命意识的其中一项内容,是很多生命体的众多规律之一。生命意识的教学,要求教师利用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有相应价值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较好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意识,逐渐形成科学对待自然和世界的观念,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探寻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以科学的理论解释生命现象[1]。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材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可视性的教学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自然规律,以细致的分析来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体之间共性的生命特征,以建立起生命意識。

二、高中课堂渗透生命意识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1.调整教学观念。教师要提升认识水平,明确教学本质和学生主体地位,把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当成教学的主要目标,制定针对性方案,帮助学生转变在长时间被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不良习惯,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意识的途径,把素养的教育融入课堂,帮助他们完善学习生活综合能力上的不足。另外,教师时常致力于改善师生关系,把自己当做课堂的辅助者,把学生当做主人,致力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消化和理解知识点的机会,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开展对生物更深层次的探索,锻炼学生的科学观念,减少对他们的过度限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锻炼提问的意识和能力,以批判精神学习自然科学,营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从根本上提升生物教学效果,完成培养学生核心价值的目标。例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切除变形虫细胞质的实验,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用多媒体播放电子显微镜下人工培养的变形虫的变化过程,带领学生走进微观世界。观察:变形虫进行分裂时,切掉其中一大部分的细胞质,变形虫就会停止分裂;而继续培养细胞长大之后将要分裂时,再次切掉大部分细胞质,使细胞质与细胞核达到某种平衡状态,变形虫也未发生再分裂;但如果一直培养,不进行切除操作,等它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变形虫就会分裂。这一实验,很好地揭示了细胞分裂中的自然规律,是一个很好的课例。

2.运用生物模型创设情境。教师要调整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指明更好的探究方向,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情境对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情境的营造可以减少学生开小差,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降低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难度,为学生拓展更加精准的学习途径。教师要尽可能发挥情境教学的优点,有效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以对生命结构与功能意识的教学为例,生物学上,一定的结构必然有相应的功能,任何生物的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作为载体。生命系统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这种统一性是生物体长期进化形成的,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教师要提醒学生适应外部环境做出调整,要通过改变自己,寻求进步。以细胞膜的结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使用模型或多媒体展示细胞膜的结构特征,以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在学生学习叶绿体的结构时,教师也可以将该内容与光合作用的讲解一起进行,提出问题:为什么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叶绿体中哪些结构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这些结构为光合作用发生提供了什么条件?在光合作用发生作用的时候,暗反应是怎样发生在叶绿体机质上的?通过问题导学,围绕教学目标,将细胞的相关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建立起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意识。

3.开展户外实践活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较好地组织课堂教学任务,也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对大自然的探索。运用生活环境和实验室资源,寻求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发现生物的魅力提供有效手段[2]。带领学生到科学实验室内,教会他们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进行生物实验,赋予他们实验员的身份,增添学习的仪式感。在课外时间,为学生提供复习生物知识和处理困难的方法,教会他们总结知识要点,归纳户外实践得到的认识,得到一定的生物学观点。在实践中渐渐养成及时复习、及时实践运用、及时总结记录的习惯,这对提升他们自身发展有重要意义,也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习得生物学习技巧。以适应性生命意识的教学为例,大自然中适者生存,不适应环境变化,生物也无法进化。生物的进化过程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不同环境下也产生了形态各异的多种生物。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采取实地调研的课外综合活动,观察生态环境下的各类昆虫的异同[3]。

总之,高中生物课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有意识调整,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案,寻求丰富多彩、高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主动学习习惯,形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亚平.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意识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左志凤.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3]陈云斐.浅谈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13-114.

(作者单位:吉林省松花江中学132013)

猜你喜欢
生物高中核心素养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