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分析,与“思考”美丽地相遇

2020-01-05 06:56杨梦园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分析思考教学策略

杨梦园

【摘要】本文以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易错的典型例题为载体,窥探出低年级学生不会思考,不愿思考以及不敢思考等种种现象和问题;通过现实教学中的观察、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思维活动;结合相关心理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从根源上找到低年级学生产生“思考困难”的真实原因。据此,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关键词】心理分析 思考困难 教学策略

“思考困难”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拦路虎”。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动脑独立思考方面存在困难,或是不会思考,或是不愿思考,或是由于“畏难情绪”而不敢思考,从而导致了“粗心”的错误。

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呢?首先应该明确他们在独立思考时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当时的真实想法是怎样的。只有真正了解他们的认知活动,找出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

一、思考困难之一:学习方法应用不当,不会思考

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教会学生学习、思考的方式和方法,形成数学学习的良好心理。有的“聪明”学生急于表现,把答案写出来就草草了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进行有序的思考,有没有应用答题方法并做适当提炼总结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思考,如果没有方法的支撑,那么思考一定是浮于表面的。

1.典型案例

列式计算:2个5相乘是多少?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法,“2和5相加”和“2和5相乘”这样的题目很少有学生做错,但“2个5相乘”与“2和5相乘”相比,仅仅变化了一个字,却难倒了全班的学生,甚至更多。这不禁让人沉思,究竟是在思考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问题,会使得一字之差把“2个5相乘”这种看似简单至极的问题变成学生无力绕过的陷阱。

2.心理分析:知识的负迁移以及学生的思维定式

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当两种学习因素中有相同的要素时,一种学习会影响另一种学习。而当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干扰或抑制作用,就是负迁移。“2个5相乘”和“2和5相乘”中只有一个字不同,其他的“2”“5”以及“相乘”都是相同的要素。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的“经验”,按照他们的思维定式,自然而然把“2个5相乘”的答案写成“2×5=10”。

思维定式在学生的感性认知阶段中是一种刻板印象,可以理解为一种“不假思索”,一种浮于表面的“思考”。低年级学生不会应用一定的学习方法来帮助自己进行有深度的思考,从而使新旧知识混杂糅合,造成错乱。

3.寻求策略:指导方法,学会思考

策略一:掌握审题方法,突破思维定式

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题干里有十分重要的信息和要求,所以审题既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二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读题的能力,对于读题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予以强化。

第一步:读出声并逐字进行阅读。

第二步:默读,边读边圈画关键字词。

第三步:着眼于关键字词,通读题干(默读)。

多次逐字审题以及圈画关键字词这些审题方法,不仅帮助学生精准地找到“关键点”,还放慢了学生审题的速度,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察觉到“相同”与“不同”,摆脱思维定式的困扰。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方法是思考的起點,可以掌握方法,突破思维定式,学会思考。

策略二:通过比较,变负迁移为正迁移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种学习之所以会对另一种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是因为这两种学习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却又有本质上的区别。低年级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化感知能力,思考时思维较为发散,集中性和针对性不强,所以难以抓住问题的根本之处,容易产生错误。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概括的基础”,它是数学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25相乘是多少?  2×5=10

25相乘是多少?  5×5=25

通过“和”与“个”,“2×5”和“5×5”比较,能够让学生清楚地感知“相同”与“不同”,体会到两题的本质区别。用对比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紧抓知识点的本质属性,完善所学知识的内部结构,再从完整的知识系统里提取关键信息。按照“整理知识信息—构建知识体系—内化知识结构—提取有效信息”这样的思路,让学生在思考时感觉“似曾相识”“有迹可循”,明确考点。思考的内容架构清晰,逻辑通顺,思维不仅不会混乱,更可以发挥知识之间的“正迁移”作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思考困难之二:学习动机不强,不愿思考

1.典型案例

观察班上那几位后进生:对于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他们常常面无表情,眼神无光。做作业时,要么速度飞快,字迹潦草,要么看着题目,神情僵直,迟迟不肯动笔,作业质量不敢恭维。是我们的学生不够聪明吗?恰恰相反,他们很聪明:面对自己的错题,他们可以将错误原因和正确答案说得条理清晰,解释得明白清楚;课堂上偶尔也能听到他们及时的、独到的见解。

这样“聪明”的孩子,为何他们的学业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呢?

笔者发现,后进生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时,往往“不假思索”,任意而为,或是过分依赖同学、教师和家长,产生惰性,不愿意主动自觉地进行思考,而是用别人的思考取代自己的思考,因而学习质量大打折扣。而当他们面对教师或者较为严厉的家长时,他们或是屈于“权威”,或是害怕面对“惩罚”,只能专注思考,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2.心理分析:学习动机不强

从动力的来源上说,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学习动机来自学习者内部自身的心理因素,如需要、好奇心、兴趣等,就是内部动机;学习动机来自外部的环境因素,如金钱、奖惩、威望等,就是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影响时间长且稳定,外部动机则相反。

可以发现,这些后进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外部,如父母和教师的“威逼利诱”。只有在别人的监督下,他们才能认真思考,而只有将逼迫自己学习的外驱力转化为自己想要学习的内驱力,才能触发学生主动思考、愿意思考的神经。

3.寻求策略:激发学习动机,变外驱力为内驱力

策略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不愿意主动地去思考和学习,很有可能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多表扬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竞赛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学习的内部动机不够强烈,可以通过外部的一些奖励机制来激励学生,让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使得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发自内心的兴趣、远大的抱负或者自我实现的理想,才会主动自觉地动脑思考问题。

策略二:提供及时反馈

思考并去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学生付出很多的努力,如果他的这种努力的行为得不到相应的强化(鼓励和认可),那么当他再次为了思考而努力,却遇到困难时,就会很容易放弃。长此以往,努力思考这种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就会被不断弱化。

教师要及时地对正在思考和通过思考而获得成功的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这种鼓励并不是仅仅告诉他:“恭喜你,你成功了!”,而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专心思考,攻克了难关,真不容易!”通过正面的激励,不断强化“努力思考”在成功道路上的作用,使其内化到学生心中,转化为一种学习内驱力。

三、思考困难之三:自我效能感低下,不敢思考

1.典型案例

某次考试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道题: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奖牌榜如下表:

中国一共获得多少块獎牌?

面对这样一道用连加就能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笔者自信地认为学生一定可以正确解决,即使是出错也应该是计算错误。然而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全班有4位同学空白,没有写这道题目。通过对这4位学生的访谈,笔者了解到,他们均觉得这道题目“太难”,奥运会这样的情境距离他们有点远,一接触到这样的陌生情境,学生开始产生畏难情绪:没见过,我不会,太难了,不做了。

2.心理分析:自我效能感低

到底是“难”还是“简单”?自我效能感在这两者的平衡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较低者会选择难度较低的任务而避开困难任务,进行学习活动时,他们情绪低落、缺少自信和斗志。

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面对陌生、困难的情境时,极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自信和勇气,不敢大胆地去尝试和思考,从而将会做的题目都做错,甚至不做。长此以往,这样的学生会更缺乏自信,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

3.寻求策略:因材施教,培养自我效能感

策略一:选择难易适宜的任务

后进生往往具有较低的自我效能感,面对同一个学习任务,他们总是落后于其他学生,导致信心的缺失,学习动力不足。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和潜能,为他们安排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使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思考,能够自我展示和获得成功。通过强化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敢于思考,直面挑战的精神。

策略二:观察榜样的成功经历

观察与自己相仿的人通过思考而获得成功的经历,能使学生丰富替代性学习和强化的经验,逐步树立起对自己的思考以及学习能力的信心,逐渐培养起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学生应该在小学阶段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他们在思考时出现种种困难和问题都是正常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心理,找到学生产生“思考困难”的真实原因,加以分析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会思考、愿思考、敢思考,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克勒,让·皮亚杰[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1.

[2]郑毓信.数学哲学与数学教学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沈明芳.尝试心理分析 寻求教学策略[J].小学数学教师,2016(3).

猜你喜欢
心理分析思考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