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发展策略研究

2020-01-06 13:21吕永华
山西建筑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村公路公路农村

吕永华

(杭州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

1 概述

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公路,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强有力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是贯彻落实“两山”理论、全面发展“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重要措施。建设高品质“四好农村路”,能够有力支撑农村经济向高品质方向发展[2]。对“四好农村路”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其发展水平,形成畅通安全、舒适美丽、绿色智慧、行游一体的路网体系,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

2 农村公路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2.1 总体要求

1)统筹考虑城乡发展,衔接相关规划,整合区域各种自然、人文资源,加强城乡联系,引导形成网络体系,发挥综合功能。2)尊重生态基底,顺应自然机理,对原生环境和自然、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历史人文资源产生最小影响,避免大挖大填。强化生态连通和“海绵”功能,构建连通城乡的生态网络体系。3)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与园林绿化、排水防涝、水系保护、生态修复,以及环境治理等相关工程相协调。4)充分结合不同的现状资源与环境特征,突出地域风貌,展现多样化的景观特色。5)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利用现有设施,严格控制新建规模,降低建设与维护成本。鼓励应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技术、材料、设备等。

2.2 发展目标

我国农村公路面临着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营四方面任务[3],应梳理农村公路骨架、提升路况质量水平、确定各段设计主题、打造重要景观节点、完善道路服务设施、塑造绿色路域环境,连接美丽乡村精品村、农业观光区等,在因地制宜基础上,营造景观多样性、色彩多样性,并强调配套设施的完善,农村班线的普及。在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能够达到“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目标,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质量。

3 推动“四好农村路”更好发展的策略

3.1 建设好

1)提升道路通畅能力。消除等外公路,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基本完成窄基路面的改造,形成互联互通的农村路网体系,路线主要平纵横面技术指标与服务车辆动力性能相适应。

2)提升道路技术等级。县城通达主要乡(镇)公路宜采用二级及以上公路,连接乡(镇)间的公路宜采用三级及以上公路,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宜采用四级及以上公路。

3)提升道路安全标准。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应保持整体的连续性、系统性、一致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非安全类标志,增强安全标志醒目度。

4)提升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对农村公路开山路段裸露边坡、荒山废地、建设弃土渣地等沿线可利用的闲置空间实施全面绿化。公路全线两侧可绿化段绿化率达到100%,绿化完好率达到95%以上。

3.2 管理好

1)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实现政治治理与村民自治良性互动,避免各类破坏农村公路的行为。

2)切实履行路产路权保护职责。提高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爱路、护路的乡规村约制定率达到100%,完善重要节点、沿线乡村和交叉口指示标志,规范地名标识,构建准确、明晰的农村公路指标体系,并确保公路用地及用地外缘起向外200 m可视范围内无广告设施及墙体广告。

3)提升农村客运安全管理水平。针对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的实际情况,加强警力路面管控,合理安排勤务,确保农村客运车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农村客运车辆动态监管,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秩序整治,确保农村居民安全出行。

3.3 养护好

1)提高养护专业化水平。

推广农村公路“四新”技术和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开展养护示范项目创建,推进规范养护、科学养护、绿色养护,有效应对道路冰冻等灾害情况。

2)提升路况质量。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不低于80,路面有效修补率不低于80%,提升改造后PQI指数到85以上;RQI指数到85以上;PCI指数到90以上。

3)保持道路清洁无污染。

确保道路口视线可见范围内整体环境清洁,无裸露垃圾、废弃杂物、污水污物。

4)标志标牌清晰合理。

通过标志标牌、景观雕塑等各类设施建设,融合地方特色文化,体现当地人文特色,创建公路文明体系。

3.4 运营好

1)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通行条件审核工作机制,农村运输安全综合监督管理机制应健全落实,实行“县管、乡包、村落实”政策。运营企业应加强对车辆运营的监控,并纳入政府监管;制定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2)提高客运服务水平。

降低农村居民出行成本,加快建设标准适宜、安全实用的乡镇运输服务站、客运站、公交首末站、港湾式停靠站、候车亭,推进城乡客运可持续发展[4]。

3)完善农村物流网络。

建立以县级物流基地为枢纽,乡镇物流站场为中心、村庄物流站点为节点的覆盖全省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鼓励“多站合一、资源共享”[5],鼓励大中型物流企业向农村布设配送网点。提升农村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农村物流与电商深度融合。

4)建立农村公路信息发布机制。

运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短信或电台等通讯手段,及时发布农村公路交通信息,服务农村公路管理,方便公众出行。应建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农村客运服务质量评价机制,规范运营服务要求。

4 以杭州市为例进行分析

全方位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自然风景线”“历史人文线”“生态富民线”和“科技产业线”。推进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西湖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全面达到四级公路及以上标准;临安市、建德市、桐庐县提升率达到50%;淳安县提升率达到30%。

1)科学的建设理念。

对于无联通公路的乡镇或行政村之间、重要节点之间,应新建公路以连接,通往旅游风情小镇、重要乡村及3A级景区宜采用三级公路及以上标准,余杭、萧山、富阳等地的一些农村公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应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杭州山水资源丰富,对于季节性的宽浅河流、泥石流路段可修建过水路面;山势险峻、急弯、陡坡路段宜采用砂石或其他摩阻系数大的路面。

2)严格的管理方法。

杭州市公路管理局建立健全公路管理档案,对农村公路用地和附属设施进行调查核实、登记造册。杭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车辆登记,禁止不符合规范的车辆进入农村公路。在杭州市范围内加强农村公路超限治理工作,加大公安、交通联合执法力度,重点查处违法超限运输、非法营运、损坏路产路权等行为。

3)专业的养护措施。

在全市范围内做好以路面为中心的全面养护工作,保持路面平整,横坡适度,边坡稳定,排水通畅,构造物完好。对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按照县自查,市核查和省抽查的程序进行,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在杭州市通报。公路养护资金应以各县级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为辅。

4)合理的运营机制。

建立符合杭州农村实况的客运模式,统筹运用班车、假日班车、网约车等多种方式,将全市农村客运通达率提升到100%,秉承一条农村公路带动一条经济带的理念,注重乡镇农村之间科技产业园区、开发区以及货运场站之间的交通贯通和提升,通过交通的整体优化,带动乡镇农村企业的发展,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5 结语

应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总体思路,加快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过村镇路段应与村镇建设相结合,提高综合服务水平,适应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使农村公路符合“畅、安、舒、美、绿”的要求,不仅能够带动沿线村庄经济产业发展,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而且能够弘扬地域文化厚蕴。

猜你喜欢
农村公路公路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公路养护嵌固抗滑磨耗层应用研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435万公里
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公路断想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父亲的66号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