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乾珐琅彩瓷装饰特征演变研究

2020-01-07 07:32刘媛
陶瓷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彩瓷珐琅康熙

刘媛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000)

0 前言

珐琅彩瓷诞于清康熙年间, 是在铜胎画珐琅技术基础上, 以传统白瓷胎为底,在瓷胎上重新上釉色创新的一种新瓷器。制作过程是先将景德镇烧好的白瓷胎,运到北京,由宫中画师用珐琅彩料绘画,再在宫中炉里进行二次烧制。珐琅彩料画在白瓷上烧成后,色彩特别的鲜艳明亮,釉色有透明的玻璃质感。彩绘绘画时如堆得较厚,画面凸出于地色之上,富有层次分明的立体感。

1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时期珐琅彩瓷的装饰内容

1.1 康熙年间珐琅彩瓷装饰内容

康熙年间的珐琅瓷艺术装饰内容主要是在瓷胎上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描绘出不同季节的花卉, 有牡丹、月季、芍药等图案装饰, 采用双钩敷彩技法描绘, 颜色亮丽,公整细腻。此时的装饰纹样多以带有祝福喜庆寓意的花卉来装饰,如牡丹花装饰。自唐朝以来都一直以牡丹花代表富贵之花,一直延续至今,在我国的书画作品中牡丹花也常常出现在花鸟画家的宣纸上,歌颂牡丹花的诗句也非常之多,比如李白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众多工艺品中也刻画着牡丹花,康熙时期的珐琅彩装饰中也同样以牡丹花纹饰装饰为主。

1.2 雍正时期珐琅彩瓷装饰内容

雍正时期彩瓷从装饰纹样风格上来说,沿袭着康熙时期的特点,发生了局部改变,装饰题材有很多,像山水、竹雀、梅竹先春、墨牡丹、墨竹石、花鸟等等。已经不再是单一一种花卉进行装饰,而是多种花卉同时装饰在一件珐琅彩瓷中。雍正时期的画珐琅装饰不再是单一的花卉图案装饰手法,融入了新元素,就是中国传统书画中的:诗书画印,通过工匠们巧妙的设计布置到珐琅彩瓷画面上。装饰形式由复杂到简单,颜色也是丰富多彩,并且富有变化,描绘技法采用工笔、写意、工写结合、点、擦等等众多表现手法,可单一,也可多种描绘技法结合并用。画面中开始出现具有文人气息的书卷味。

雍正时期珐琅彩山水与康熙时风格浓艳细腻的珐琅彩装饰图案风格相比较,主要特点首先是画面上不绘人物的纯山水画装饰。其次为既讲究精妙的构图与笔墨塑造,又追求笔墨意趣与深远意境的工笔兼写意风格,既增强了画面的装饰性又不失文人画的艺术格调。最后配有与画面内容相关的诗句闲章首尾呼应。

1.3 乾隆时期珐琅彩瓷装饰内容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不但有丰富的色料, 而且还有西方绘画技法的融入,让乾隆时期的珐琅瓷描绘技法多样化,这让乾隆年间的珐琅瓷达到巅峰的状态。装饰上除了康熙的花卉、雍正时的诗书画印, 除了这些外,还加入了欧美贵族人物,宗教人物,以及欧美的宫廷教堂建筑等等。从这些纹饰图案中, 可以得知中西文化的交流,也可以知道我国陶瓷艺人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并且加以利用形成新型的创作题材。乾隆时期以西方题材描绘的珐琅彩瓷, 有着强烈的素描关系,也就是透视关系,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每幅图案周围密布各种西方纹饰,不留空白, 更不以中文题字诗句打破西方文化色彩。如仿制西洋风格的色地绘珐琅彩瓷,色地多样,在色地上装饰西洋花卉,色彩华美艳丽,整体风格独树一帜,形成了乾隆珐琅彩瓷繁缛富丽的装饰风格。

2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珐琅彩瓷的装饰釉色

2.1 康熙时期珐琅彩瓷装饰釉色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几乎所有都采用以珐琅彩釉为地的颜色地装饰,第一是为了掩盖没有釉面的胎,第二方面是模仿铜胎掐丝珐琅的的效果。康熙年间后期,瓷胎画珐琅彩创烧成功,但当时拿来绘制珐琅彩的瓷胎还比较粗糙,而珐琅彩釉是较为细腻,使得两者融合并不到位。日用器皿是采用内壁施釉,外壁保留素胎无釉的效果,看上去显得洁白,可是没有釉面的素胎呈现亚光效果,毫无光泽,显得略微粗糙,这样就导致珐琅彩无法完美的展现它的美。珐琅彩工艺美术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始在胎的外壁施珐琅彩釉,让素胎变得有光泽。珐琅彩釉色地种类多种多样,有红、黄、蓝、绿、紫、橙等色地。这些具有颜色的釉底比白色的釉底更加的有光泽、更加的艳丽。不同的色地也会表现不同的图案纹饰,会因地施画,。如红色地表现出热情奔放;黄色地表现皇家富贵;蓝色地表现典雅华美;以及生机勃勃的绿色地。

2.2 雍正年间珐琅彩瓷装饰釉色

雍正珐琅彩瓷色地多为白地。康熙年间珐琅彩工艺和制瓷工艺都尚不成熟,当时拿来绘制珐琅彩的瓷胎还比较粗糙,而珐琅彩釉是较为细腻,使得两者融合并不到位。日用器皿是采用内壁施釉,外壁保留素胎无釉的效果,看上去显得洁白,可是没有釉面的素胎呈现亚光效果,毫无光泽,显得略微粗糙,这样就导致珐琅彩无法完美的展现它的美。到了雍正年间制瓷工艺和珐琅彩工艺都飞速发展,珐琅彩的工艺开始精细,主要是瓷胎制作工艺进步很大,洁白薄质的瓷胎出现为珐琅彩瓷的进步做了坚实的基础。

2.3 乾隆时期珐琅彩瓷装饰釉色

由于乾隆皇帝的广泛兴趣爱好以及他对珐琅彩瓷的重视,使得乾隆珐琅彩瓷的制作在前朝的基础上有了更为长足的进步,采用前代的色地与白地珐琅彩装饰或是二者兼用。色地富于变化,常见的有轧道色地、锦文色地、百花色地、色地开光等。如在珐琅彩瓷双色色地上绘各色花卉,瓶身以黄、红、蓝、粉、绿等色绘四季花卉,与两色的色地瓷体对应,色彩交错,相辅相成。

3 珐琅彩装饰体现了技术的进步:

(1)康熙年间珐琅彩工艺和制瓷工艺都尚不成熟,当时拿来绘制珐琅彩的瓷胎还比较粗糙,而珐琅彩釉是较为细腻,使得两者融合并不到位。日用器皿是采用内壁施釉,外壁保留素胎无釉的效果,看上去显得洁白,可是没有釉面的素胎呈现亚光效果,毫无光泽,显得略微粗糙,这样就导致珐琅彩无法完美的展现它的美。此时的珐琅彩没有前面历史的借鉴,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完全是探索阶段,在表现效果上模仿铜胎珐琅,但与施彩于铜胎上有所差距。

(2)到了雍正年间制瓷工艺和珐琅彩工艺都飞速发展,珐琅彩的工艺开始精细,主要是瓷胎制作工艺进步很大,洁白薄质的瓷胎出现为珐琅彩瓷的进步做了坚实的基础。还有就是雍正皇帝对陶瓷艺术品尤其是珐琅瓷,有着很高的品鉴雅兴, 他对珐琅彩瓷非常喜爱,以致景德镇御窑厂大量烧制珐琅彩瓷,使得当时珐琅瓷无论是瓷胎上还是画面上,或是器形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3)乾隆年间珐琅彩瓷的装饰越来越丰富, 除了有染料种类的多种多样,还有就是西方绘画题材的融入、珐琅彩画面装饰的多样性表现,使得乾隆年间珐琅彩瓷技术达到了成熟的意境。

4 珐琅彩装饰体现了中西绘画技法及艺术文化的交融:

(1)在我国漫长的陶瓷发展史中,康熙年间的珐琅彩装饰是以花卉为主,这时期的珐琅彩有着独特的语言和装饰风格,花卉能给人们给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花卉寄托着人们的精神需求,花卉是我们国家陶瓷装饰艺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见证,是我们国家陶瓷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精神文化领域与现实生活中放射着璀璨的光芒,也见证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博大精深。

(2)雍正时期这个阶段的珐琅彩已经完全拜托了掐丝珐琅工艺的束缚,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工艺表现手法,装饰手法也有我国的工艺特点。这个时期的瓷胎画珐琅装饰也在意境中的表现加强,并通过珐琅彩艺术的独特艺术语言来表达创作者的心声和精神层面,这与我国书画艺术与书画家之间的传达着一样的心声。(3)乾隆时期除很好的继承康熙雍正两代时期的珐琅彩装饰手法和装饰题材外。画面中同时还吸收了欧洲的油画艺术精华,乾隆时期以西方题材描绘的珐琅彩瓷, 有着强烈的素描关系,也就是透视关系,近大远小、近实远虚。欧洲艺术的融入,让我国的珐琅彩瓷艺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再单一。这也足以见证我国与欧洲文化的交流密切,文化交融下使得两者的文化艺术变得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彩瓷珐琅康熙
孙建成醴陵釉下五彩瓷山水画作品探析
邹幸 陶瓷艺术
康熙因天花得皇位
珐琅工艺在珠宝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浅绛彩瓷欣赏之一
康熙下象棋
珐琅器之画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