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陶瓷纪录片社会与美学价值研究

2020-01-07 07:32邬玲琳
陶瓷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纪录片陶瓷美学

邬玲琳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333001)

1 中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

1.1 “一带一路”倡议的含义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合作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这个历史符号,借助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已有的多双边合作机制,开展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整个“一带一路”的沿线各国都有各自独特的资源,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因此只要彼此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必能够实现互助互赢的目标。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应该加强文化传媒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工具,创建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因此借助纪录片媒介积极宣传中国陶瓷文化,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也有助于中国树立文化自信。

1.2 “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背景

“一带一路”倡议借用古代丝绸之路这个历史符号,发展当代贸易。古代丝绸之路根据运输方式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开辟的全长6440千米的一条贸易之路,以西汉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通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最终到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丝绸、瓷器是这条贸易通道最具代表性的货物。另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秦汉时期,从广州、宁波、泉州等沿海城市出发,途径南阳到达阿拉伯海,甚至可达非洲东海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著作《中国》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后被学术界广泛接受,一直以来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

1.3 “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纷繁复杂的变化。经济方面,各国经济缓慢复苏,潜在金融危机影响持续走高,由于全球化加剧了国家间的合作共存,导致国家之间经济依存程度达到空前高度,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都可能产生波及其合作伙伴。

多年来,欧美国家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以2018年为例,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为4.623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6822亿美元,欧盟国家数据为6335亿美元,共占据了中国外贸总额近三分之一,所以一直以来欧美经济都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然而近年来欧美经济发展不容乐观。2019年著名投资家、美国桥水投资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瑞·达利欧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就指出欧美地区遇到的经济风险比中国还大,这些西方经济体消费主要基于信贷,对短期债务带来巨大压力;此外欧美央行通过降低利率、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的能力有限,尤其是欧洲利率几乎为零;第三,欧美地区贫富差距拉大,同时缺乏有效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这些都在警示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合作伙伴,不应过多依赖与欧美的合作。

自从2013年开始,中国开始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潮流,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合作,有利于加强经济要素更大范围的自由流动,也能减少单个地区经济风险对我国的影响。在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进行经济战略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大力推广中国本土文化,例如陶瓷文化、书画文化、音乐文化,都能使更多国家了解中国,这将为世界和平发展添加新的正能量。

2 中国陶瓷纪录片概述

2.1 纪录片的概念和特征

名词“纪录片”一词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由英国导演约翰·格里尔逊提出,是“纪录电影”、“纪录影片”的省略称谓。格里尔逊认为纪录片应该具备以下特征:首先,纪录片应具有像档案、文献一样保存某种生活与事件真实状况的功能,可以用来教育和宣传;其次纪录片应该有目的地去锻造生活素材,具备帮助社会的功能;第三,纪录片最根本的任务在于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需要始终保持纪实精神。基于格里尔逊对纪录片的诠释,我们可以得出纪录片的概念: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因此,纪录片的核心要点就是真实,应该是“非虚构”的影片样式。

2.2 纪录片的类型

纪录片的分类并没有同一标准,人们通常依照题材和表现方法将纪录片分为政论(运用真实形象进行论证的纪录片),时事报道片(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历史纪录片(再现历史事件的纪录片),传记(记录人物经历的纪录片),生活(记录人们现实生活状态的纪录片),人文地理纪录片(探索某地区自然状况,或介绍社会风习、城乡风貌的纪录片),舞台纪录片(纪录舞台演出实况的纪录片)以及专题系列(在统一的总题下分别出片或连续出片的纪录片)。而美国纪录电影历史学家和理论家比尔·尼科尔斯则将纪录片分为六类:诗意型纪录片(不强调叙事,重点在于创造节奏,并置不同空间,实现情绪和情调的传达),阐释型纪录片(具有明确的宣传意图,旨在说服观众接受纪录片传达的观点),观察型纪录片(无解说,无扮演,聚焦真实环境中的真实人物和事件),参与型纪录片(强调导演和被拍摄对象之间的互动),反射型纪录片(对纪录片呈现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反思),表述行为型纪录片(把真实事件进行主观放大,背离一般纪录片现实主义风格)。

2.3 中国陶瓷纪录片

中国陶瓷纪录片是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中国官方或民间主体创作,展示中国陶瓷的发展轨迹、历史事件以及与之相关的陶瓷从业人员的民族精神,它们是中华民族陶瓷历史和文化精彩技艺的影像文本,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文化和精神财富。通过中国陶瓷纪录片的制作和播出,可以推动当代人对中国陶瓷文化的了解和反思,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精湛陶瓷技艺和良好精神面貌。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陶瓷纪录片就已出现,例如1950年的《景德镇瓷器》和1958年的《瓷都异彩》,但是之后一直发展较为缓慢,直到2010年国家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步伐,才逐渐发展起来,近年来由于中国倡导“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陶瓷纪录片才开始了迅速发展。2010年《走进瓷都景德镇》、2012年《China·瓷》、2014年《瓷路》、2015年《景德镇》以及2017年《手造中国》等都体现了中国陶瓷纪录片的发展。

这些中国陶瓷纪录片符合纪录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从题材和表现方法来看,中国陶瓷纪录片主要属于历史纪录片和人文地理纪录片,部分为人物传记;从比尔·尼科尔斯的分类来看,中国陶瓷纪录片更多是采用阐释型纪录片的方式,进行创作。

3 中国陶瓷纪录片的社会价值

进入21世纪以来,纪录片行业发生了质的飞跃,其作用和价值不再局限于作为文献资料进行保存,而是体现出其自身更加丰富的价值,例如社会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等。中国陶瓷纪录片的社会价值主要包括陶瓷文化价值、人文价值、历史价值等。

3.1 陶瓷文化价值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众多影响世界的文化,例如陶瓷文化、书画文化、服饰文化,其中由于瓷器的英语(china)与中国的英语(China)表达相同,更是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中国陶瓷纪录片《瓷都名流》介绍了九位景德镇著名陶瓷大师,讲述了在精美陶瓷作品背后,每位大师迥异的个性特征和创作风格,以及他们所秉持的陶瓷文化观念和情感追求,是对陶瓷文化的最佳体现。在其中,观众可以了解到秦锡麟如何将中国的水墨山水和传统民间青花相结合形成独树一帜的创作意蕴;周国祯如何进行动物雕塑创作,实现他所追求的自然和人类的和谐统一。中国陶瓷纪录片展示的是人工制作物品---陶瓷,不仅反映创作者的主观意识也表达创作者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追求,具有丰富的陶瓷文化价值,是中国本土文化典型代表的载体。

3.2 人文价值

中国陶瓷绚烂的文化和技艺有利于当代人了解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现实需求和精神需求。中国陶瓷纪录片通过纪录片中主人公的形象和真实行为体现真善美的人文价值,他们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真实人物,以此引领观众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中国陶瓷纪录片《瓷都名流》通过九位景德镇著名陶瓷大师的创作征途也很好的诠释了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不仅记录事件,而且展现人文关怀。人文价值是“一带一路”全球化语境下社会对各类影视作品提出的进一步要求,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要体现人文关怀,因此中国陶瓷纪录片作为中国向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应该实现其自身的人文价值。

3.3 历史价值

所有的纪录片都具有极强的历史价值,因为没有哪部纪录片能够脱离历史而存在。中国陶瓷纪录片展示的是中国陶瓷历史的发展,因此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陶瓷纪录片而言,其历史价值就体现在其如何最大程度的实现历史还原,不仅要还原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和事件,还需要将这些人物和事件的真实精神内涵保留并传达。例如中国陶瓷纪录片《瓷路》就被归类为历史纪录片,通过展示9世纪到19世纪期间,中国陶瓷故事所涉及的世界各大重要沿海口岸和欧洲各大都市,聚焦中国陶瓷文化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4 中国陶瓷纪录片的美学价值

纪录片应该是新闻性、人文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综合表现,它需要实现向观众传达信息、情怀、价值取向等功能,而这些功能都应该基于其美学价值基础上。只有在创作时融入美学思考,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情趣需求。因此,中国陶瓷纪录片具有生活美、艺术美、节奏美等美学价值。

4.1 生活美

中国陶瓷纪录片的美源于生活。在陶瓷行业人员的生活中,无论是形态还是内涵,都蕴含着美的因素,因此陶瓷纪录片要用深邃的目光发现美,挖掘美。一部优秀的、具有美学价值的中国陶瓷纪录片就是创作者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进行美学构思,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加以选择、提炼和创新从而构成艺术画卷。因此中国陶瓷纪录片的美学价值来源于生活美,生活美在纪录片中得到反映和再现。中国陶瓷纪录片《瓷路》第二集《梦幻》中讲述印尼渔民在捞补海参时不小心被海底的碎瓷片划伤,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蔚蓝的海面、皮肤黝黑的当地人、笔直的椰子树,观众们欣赏到一幕幕美好的生活,也为接下来碎瓷片的探究做了完美铺垫。

4.2 艺术美

纪录片的美学价值还表现为艺术美,中国陶瓷纪录片的美学源于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艺术的美高于自然。艺术的美是由心灵生产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的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黑格尔《美学·全书序论》第一卷第6页)”。中国陶瓷纪录片的创作者通过对生活美进行加工、提炼形成艺术美,实现艺术形象和意境的和谐统一,比生活美更强烈,更富有感染力。中国陶瓷纪录片《瓷路》第一集《抟土》讲述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制陶人玉南恩,创作者大量使用长镜头,不仅绘制出传统傣服装饰下玉南恩身上传达出的一种安宁气质和淡淡忧伤,也将主人公艰辛和勤劳的品质展现出来。这就是中国陶瓷纪录片艺术美产生的巨大作用,唤醒了观众对中国陶瓷史极大兴趣。

4.3 节奏美

现代美学认为节奏是有组织的序列,其本质在于通过快慢、轻重、缓急、抑扬、松弛的对比展现生命活力。中国陶瓷纪录片要想得到观众的认可,就必须遵循节奏规律,让观众在松弛有度的艺术氛围里获得审美享受,从而体现其自身的美学价值。因此,中国陶瓷纪录片《瓷路》多采用短故事,通过好看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来讲述事件和人物的戏剧,这个纪录片就是一趟发现之旅,引人入胜。

5 总结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陶瓷纪录片的社会与美学价值研究就是通过探讨中国陶瓷纪录片的历史流变,以及社会和美学价值,分析陶瓷纪录片的独特性和专业性,从而强调中国陶瓷纪录片对内扮演创造和传承角色,对外负担交流与传播功能。中国陶瓷纪录片域外传播,可以促进中国发展与对外交流,让其他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纪录片陶瓷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纪录片之页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纯白美学
陶瓷艺术作品
“妆”饰美学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