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丹芪补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20-01-07 11:35张振风永城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河南永城476600
江西中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西药受体

★ 张振风(永城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河南 永城 476600)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室长期容量负荷过重或压力,导致心肌收缩能力减弱,难以维持机体所需心排血量,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恶化、生活节奏加快,该病患病率不断增加,且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2]。目前强心剂、利尿剂、AECI抑制剂等是西医临床常用药物,虽可改善临床症状,但疗效不尽如人意。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中“水肿”“胸痹”“心悸”等范畴,属本虚标实之症,故临床治疗需遵守标本兼治原则,从而提高临床疗效[3]。鉴于此,本研究将探求慢性心力衰竭采用自拟丹芪补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对其心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按单盲抽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9例;年龄39~73岁,平均(55.86±4.25)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27例;年龄39~74岁,平均(55.92±4.3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西医符合《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亮点》[4]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属阳虚水乏证;无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知情研究内容,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易过敏体质;合并肾脏功能不全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口服依那普利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813),起始剂量为2.5mg/次,bid,目标剂量为10mg,bid;口服螺内酯片(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070),20mg/次,bid,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100mg/d;口服地高辛(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2119),0.125~0.25mg/d;口服美托洛尔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169),起始剂量为6.25mg/次,bid,目标剂量为50mg,bid;缬沙坦(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126),40mg/次,qd,目标剂量为160mg,bi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丹芪补心汤。基础方:人参、丹参、黄芪各20g,干姜各15g,生地黄、麦冬、附子、桂枝各10g,阿胶、炙甘草各5g。肺瘀咳嗽痰多者加杏仁10g、厚朴12g;胸闷憋气者加薤白12g、瓜蒌30g。1剂/d,水煎取汁200mL药液,于早晚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

1.5 评价指标 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心脏超声检测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径(LVDEd)等心功能指标;于治疗前、后两组均行6min步行距离试验,测量6MWT变化情况。采取两组治疗前、后清晨空腹肘静脉血,离心取血清后,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脑钠肽(BNP)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有无过敏、恶心、头昏等不适情况。

1.6 疗效评估 6周后,两组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估,显效:心功能提升≥2级,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心功能至少提升1级,临床症状减轻;无效: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无好转。总有效率为有效率、显效率之和。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统计。以n和%表示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采用χ2检验;采用“ ”表示心功能,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较观察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99,P=0.021)。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51) 例(%)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51)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观察组 29(56.86) 19(37.25) 3(5.88) 48(94.11)*对照组 22(43.14) 18(35.29) 11(21.57) 40(78.43)

2.2 心功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9、0.063、0.042,P=0.953、0.950、0.967);治疗后,对照组LVEF、SV均较观察组低,LVDEd较观察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94、8.009、3.958,P=0.000、0.000、0.000)。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水平对比(,n=51)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水平对比(,n=51)

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LVEF(%)SV(mL)LVDEd(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10±5.14* 59.42±6.74# 40.30±3.22* 54.72±5.41# 58.69±7.25* 50.34±4.66#对照组 40.16±5.16 46.86±7.35 40.26±3.18 46.25±5.27 58.63±7.22 54.26±5.32

2.3 两组治疗前后6MWT、BNP比较 两组治疗前6MWT、BN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9、0.060,P=0.937、0.952);治疗后,对照组6MWT较观察组低,BNP水平较观察组高,差异具有统计 学 意 义(t=4.907、7.972,P=0.000、0.000)。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6MWT、BNP对比()

表3 治疗前、后两组6MWT、BNP对比()

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6MWT/m BNP/n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26.58±38.41* 480.65±40.33# 596.26±74.32* 302.14±52.33#对照组 327.19±39.22 520.34±41.36 597.14±73.47 221.64±49.62

2.4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恶心者2例,过敏者2例,头昏者1例,总发生率为9.80%;对照组出现恶心者1例、过敏者1例,头昏者1例,总发生率为5.88%,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461)。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终末端,具有较高患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西药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手段,其中螺内酯片属于醛固酮的竞争性抑制剂,通过阻断Na+-K+和Na+-H+交换,从而控制醛固酮水平,进而预防心肌纤维化,延缓心衰进程;依那普利片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成Ⅱ,减少醛固酮的分泌,进而降低血管阻力,扩张外周扩张,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6]。地高辛对心脏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减缓心率,从而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脏功能。美托洛尔片属于β受体阻滞剂,可间接或直接的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改善心肌β受体密度,降低心脏交感神经活性,从而增强心脏自主调节能力;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拮抗AT1受体并刺激AT2受体,从而有效的扩张血管,同时对血管紧张素及AT1受体介导的醛固醇释放具有抑制作用,从而降低血压水平。但临床实践发现,单独使用西药治疗虽可缓解症状,但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多,且部分疗效不理想[7]。因此,寻求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对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变部位主要在心,累及肾、脾、肝、肺等诸多脏器,属本虚标实之症,而血瘀是病理中心环节,心气阳虚是病理基础,水湿和痰饮为主要产物,故活血利水、益气温阳为本病治疗关键。故临床治疗需有效活血、补阳、利水、通经、益气[8]。本研究结果显示,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总有效率、6MWT、BNP水平均较对照组优,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由此可见,自拟丹芪补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可靠。丹芪补心汤中人参具有通经舒脉、补益元气之效,丹参具有凉血消痈、活血祛瘀功效,黄芪具有利尿消肿、健脾益气之效,干姜具有回阳通脉、温中散寒功效,四者均为君药;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效,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功效,桂枝具有助阳化气功效,阿胶可辅助周身气血正常运转,麦冬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功效,四者均为臣药;炙甘草具有益气、补脾胃、调节诸药功效,为佐药。诸药联合使用共奏补阳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效。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利用不同作用机制,达到优势互补之效,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现代药理试验表明,益气养阴类中药,如黄芪、人参、麦冬等可抑制脂质过氧化,灭活自由基,减轻自由基损伤随用,从而减轻心肌细胞损伤;丹参具有扩冠、降至、抗炎等作用,还可逆转由AngⅡ引起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心肌肥厚。且方中附子具有较强的强心作用,煎煮时间越久,其毒性越低,强心效果更为显著,诸药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9]。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采用自拟丹芪补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受力,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BNP浓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西药受体
更正声明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乳腺癌术后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帕瑞昔布钠治疗的镇痛效果观察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作用于GABA受体杀虫剂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