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复合敏化腧穴适宜刺激方式的研究

2020-01-07 11:35黄婷张雪松康明非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热敏灸科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敏化腧穴偏头痛

★ 黄婷 张雪松 康明非(.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热敏灸科 南昌 330006)

偏头痛是以一侧或两侧反复发作的中重度搏动样或抽掣样疼痛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原发性头痛,易受精神紧张、劳累、睡眠不足、饮酒、气候变化、大量吸烟等因素诱发,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男女患病之比约为1∶3,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患病率逐年上升[1]。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偏头痛确定为最致残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 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精神障碍。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常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社会角色功能造成不等程度的影响[2]。现代医学治疗此病只能对症治疗,复发率高,难以达到根治作用。针灸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因具有临床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等优势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本研究通过以力敏针刺、热敏灸、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三种不同刺激方法作为干预手段,观察偏头痛复合敏化腧穴最适宜的刺激方式,为提高偏头痛疗效提供临床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所有病例均来自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江西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住院部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同期对照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受试者按就诊顺序以1:1:1的比例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国际头痛协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3]反复发作超过6个月以上,至少出现过5次以上的头痛;疼痛多在一侧,或左或右或前额,部分有全头痛;头痛发作可持续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可自行缓解;疼痛性质多为跳痛、胀痛、隐痛, 或头痛欲裂;经临床诊断排除器质性病变,如脑部肿瘤等。

1.3 纳入标准 (1)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介于18~65岁之间;(3)经过探查确定存在与偏头痛相关的复合敏化腧穴,且能正确表达灸感者;(4)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5)依从性较好,能接受并坚持此治疗方案。

1.4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危及生命的其他原发性疾病;(2)针灸部位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3)妊娠早期妇女、精神病患者;(4)一周内接受过与本病相关的其他中西医治疗者;(5)惧怕针灸者。

1.5 剔除、中止标准 (1)误诊者;(2)资料数据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3)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晕针、晕灸者;(4)纳入样本后出现严重疾患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者;(5)研究过程中接受其他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无法确定疗效者;(6)因个人因素自行退出者。

2 方法

2.1 复合敏化腧穴与力敏化腧穴的探查 保持诊室温度适宜、环境安静,患者取舒适放松体位(仰卧位为佳),认真体会感觉。医者以拇指或食指指腹在患者颞部、枕部等敏化高发区域(尤其角孙、率谷及其邻近部位)以中等力量反复揉按(以相同的力量按压健侧体表,患者出现似痛非痛的感觉),当医者手下触及条索状结节改变,患者感觉按压部位出现压痛、酸胀、按之快然等感觉时,即为力敏化腧穴。

热敏化腧穴的探查:保持诊室温度适宜、环境安静,患者取舒适放松体位(仰卧位为佳),认真体会感觉。医者点燃艾条后在高发敏化区域探查,艾条距离施灸腧穴2~3cm,先回旋灸1min以温热局部气血,继而雀啄灸1min加强敏化, 最后施以温和灸促进热敏感传,当出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6种特殊灸感中的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时此处即为热敏化腧穴。

当力敏化现象与热敏化现象在同一部位出现时,该处即为复合敏化腧穴,

2.2 治疗方法 A组:力敏针刺治疗。以复合敏化腧穴为主穴,配穴取外关、足临泣。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医者用押手固定复合敏化腧穴,刺手持针,顺着条索状结节方向平刺,如果结节较长可在结节上连刺两针,针距约1.5cm;配穴行普通针刺;所有腧穴针刺以得气为主,留针30min。每日1次,共治疗10次。

B组:热敏灸治疗。患者仰卧位,医者在探查到的复合敏化腧穴中选择热敏现象最明显的(以非热觉、灸感直达病所或灸感比较强烈的腧穴为首选)2个腧穴施灸,点燃艾条后在距离施灸腧穴2~3cm处施行,先回旋灸1min以温热局部气血,继而雀啄灸1min加强敏化, 最后施以温和灸促进热敏感传,灸至热敏现象消失为度。每日1次,共治疗10次。

C组:力敏针刺合热敏灸治疗。针刺法同力敏针刺组,在针刺的基础上行热敏灸治疗,方法同热敏灸组。每日1次,共治疗10次。

2.3 疗效观察指标 简化McGill量表[4]: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疼痛评定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PI),McGill总分为三项评分的总和。PRI包括11个疼痛的感觉词和4个疼痛的情感形容词,根据程度的不同分为无(0分),轻微(1分),中度(2分),重度(3分),PRI总分为以上各项积分相加。VAS测定方法:在纸上划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上有0,1,2……10的刻度。0表示没有疼痛,10表示剧烈的疼痛。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医生根据患者所标记疼痛位置,得出疼痛标记位置对应的数值。PPI包括6个疼痛强度形容词,分别为无痛(0分)、轻痛(1分)、难受(2分)、苦难(3分)、可怕(4分)、极痛(5分)。

2.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尼莫地平评分法来进行其疗效的评定,即:疗效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临床痊愈,偏头痛症状消失,McGill评分下降≥95%;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McGill评分下降≥70%;好转:临床症状有改善,McGill评分下降≥3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McGill评分下降<30%。愈显率=(治愈数+显效数)/总例数×100%。

3 结果

3.1 三组受试者治疗前后McGill总分比较 由图1可知,三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McGill总分相比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McGill总分对比,A组与B组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降低McGill总分方面,力敏针刺合热敏灸疗效最佳,热敏灸次之,二者均优于力敏针刺。

图1 三组受试者治疗前后McGill总分比较()

3.2 三组受试者治疗后PRI、VAS、PPI评分比较 由图2可知,三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PRI、VAS、PPI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降低治疗后PRI评分方面,A组与B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降低PRI评分方面力敏针刺合热敏灸疗效最佳,热敏灸次之,二者均优于力敏针刺。在降低VAS、PPI评分方面,A组与B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降低VAS、PPI评分方面力敏针刺合热敏灸疗效相当,二者均优于力敏针刺。

图2 三组受试者治疗前后PRI、VAS、PPI评分比较()

3.3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和图3可知,治疗结束后,三组愈显率分别为30%、65%、95%。三组间愈显率经统计学分析,A组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力敏针刺配合热敏灸与热敏灸治疗偏头痛疗效相当,二者均优于力敏针刺。

表2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n=20) 例

图3 三组临床整体疗效比较

4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可伴发焦虑、抑郁等心理疾患[5]。本病当属中医学“头风”范畴。随着中医临床研究对偏头痛的不断深入,应用针灸治疗偏头痛取得较大进展。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机体在疾病状态下, 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病理反应,该相关部位被称为疾病反应点,又称为敏化腧穴;敏化腧穴的部位既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部位,也是针灸治疗疾病的最佳部位[6-7]。不同的敏化腧穴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等形态改变, 或体表相关部位出现压痛或按之快然等功能改变[8]。腧穴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对艾热刺激敏感的为热敏腧穴,对针刺、按压等机械性刺激敏感的为力敏腧穴。力敏腧穴与热敏腧穴既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以同时存在,当两者发生重合时,则为复合敏化腧穴。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在偏头痛患者的颞部(尤其是手、足少阳经在头部循行区域)大多可探查到压痛、条索状改变且对针刺和艾热都很敏感的复合敏化腧穴。主要高发敏化腧穴包括角孙(旁)、率谷(旁)、曲鬓(旁)、悬厘(旁)、悬颅(旁)、颔厌(旁)、浮白(旁)、阿是穴等。不同类型的敏化腧穴各有其大致适宜的刺激方式,如力敏腧穴适宜针刺和按压,热敏腧穴适宜艾热刺激[9],理论上来说力敏与热敏重合的复合敏化腧穴最适宜的刺激方式应该是力敏针刺加热敏灸。

本研究结果显示力敏针刺、热敏灸、力敏针刺合热敏灸三种治疗方法在缓解偏头痛的疼痛方面均有显著疗效。在降低VAS、PPI评分方面,力敏针刺合热敏灸与热敏灸疗效相当,二者均优于力敏针刺;在降低PRI评分及McGill总分方面,力敏针刺合热敏灸疗效最佳,热敏灸次之,二者均优于力敏针刺。结果表明力敏针刺、热敏灸、力敏针刺合热敏灸三种治疗方式对偏头痛均有较好疗效;热敏灸与力敏针刺合热敏灸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力敏针刺;力敏针刺合热敏灸是偏头痛复合敏化腧穴最适宜的刺激方式。

猜你喜欢
敏化腧穴偏头痛
穴位敏化柔性辅助检测传感器的研发
冠心病穴位敏化现象与规律探讨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近5年敏化态与非敏化态关元穴临床主治规律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基于内经理论的敏化腧穴“快然”特征探讨*
铜的硫化物对电极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