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的性别歧视研究

2020-01-07 00:45张静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性别歧视高职

张静

摘  要:以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使用较多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为例,从内容和语言两个层面考察该教材中语言性别歧视存在状况。研究结果发现:(1)两性作为主语的出现比例、插图中两性出现比例均失衡,且男性高于女性;(2)男性出现在插图中的场景多为职场和运动,女性多出现在家庭和学校;(3)两性职业分布显示男性职业种类较多、社会与经济地位高,女性职业种类较少、人物设定简单;(4)两性描述形容词数量相当,对女性的描述词汇有歧视现象;(5)出现阳性代词使用情况;(6)对女性刻板印象的句子描述明显存在。最后从政策、教材编写、教材选择、教师与课堂教学等方面提出减少或消除教材中语言性别歧视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教材;性别歧视

中图分类号:H3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0)04-0031-06

作为传递知识的主要媒介,教材是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依据,其内容和形式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史静寰指出“教材文化代表着社会权威的知识、价值和观念系统,……教材对学生包括性别在内的诸多认同与归属影响极大,特别是在中国” [1]。教材中的性别文化因素是一种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其蕴含的性别歧视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累积效应,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国内外学者关于教材中性别歧视问题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西方学术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注教科书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国内的教材性别歧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2]。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外教材中普遍存在着性别不公平、性别偏见、性别歧视现象。从教材文本涉及学科看,语文、历史等科目较受关注,而关注英语者较少。从涉及年级看,大多关注幼儿、初中和成人教材,以及少量的高中教材和大学教材, 而对高职英语教材中的性别问题探究目前几乎没有。笔者在承认男女两性差异的基础上,调查目前高职院校使用较多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第四版)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一、性别歧视与语言性别歧视

所谓性别歧视,是指社会中对一种性别群体的不平等对待,这种不平等对待是通过对女性不利的性别刻板印象表现出来的。性别刻板印象又称“性别陈规”“性别角色定型”“性别偏见”,它是针对不同性别群体的简单概括表征,表现为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固定的、僵化的看法。《朗曼英语词典》把“性别歧视”解释为“以性别为基础的歧视,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广义的性别歧视包含对女性和男性的歧视,而狭义的性别歧视仅指对女性的歧视。本研究中的性别歧是狭义的,即指对女性的歧视。

女性主义教材观指出教科书中的性别歧视主要是教科书通过对女性的省略(omission)、忽视( neglect)、刻板化( stereotype)、歪曲( distortion),将女性及与女性相关的议题排除在外或加以贬抑、歪曲,造成女性经验的无形化和边缘化的事实[3]。

杨永林指出,语言性别歧视不单纯是语言的问题,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语言性别歧视会发现它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因素。性别歧视语言的表现形式,概括起来有四种:“偏袒一性别,损害另一性别”“诋毁一性别,抬高另一性别”“无视一性别存在,着重凸现另一性别”和“刻意掩盖,极力粉饰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4]。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1.我国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如果有,性质和程度如何?

2.如何减少或消除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有何方法和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语言分析法及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教材内容层面与语言层面上的性别歧视现象。《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并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这部教材既重视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又体现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的目的,主题与内容覆盖面广,但难免有疏漏之处。文中出现的P代表页码。

(三)研究步骤

第一步,确定研究方案。在已有资料基础上,进一步搜集和查阅有关性别歧视、语言性别歧视等方面的文献,进一步明确研究框架,形成最终研究方案。第二步,搜集教材文本。选择目前高职院校使用较多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第四版)作为文本语料来源。第三步,进行文本分析及统计。采用内容分析法、语言分析法等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研究,从内容和语言层面探讨教材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第四步,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内容层面

1.教材中两性出现频次

语言中的性别比例失衡是性别歧视的具体体现之一。笔者对教材《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八个单元中句子的主语性别进行分析,以此调查教材中性别比例是否失衡。

表1显示,每单元中男性出现的频次均高于女性。男性出现频次最高的单元为单元四,为40次,占75.48%;接着依次为单元六(21次)、单元三(29次)、单元一(38次),分别占75.00%、67.45%、65.53%。总体看,教材中男性出现总频次为244次,占65.60%,女性为128次,占34.40%,表明

以男性为主语的句子大量存在,而以女性为主语的句子却很少,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肖巍把这种现象也称为性别屏蔽现象,即男女比例失衡,男性出现的次数明显多于女性[5]。

2.教材插圖中两性出现频次

教材插图是教材显著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关于教材内容和男女两性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中的插图进行统计分析,两性出现频次见表2。

由表2可知,在教材人物插图方面, 男性出现频次为33次,占60.00%,女性出现频次为22次,占40.00%。表明男性人物插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不够协调。国内已有研究成果亦表明,我国教材人物插图选择时,存在着共同的性别差异现象,具有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的倾向。

3. 教材插图中两性出现场景统计

在统计教材插图中两性出现频次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调查插图中两性出现的场景,结果见表3。

表3显示,在“职场”场景中,男性出现频次为14次,占77.78%;女性出现频次为4次,占22.22%;在“运动”场景中,男性出现频次为9次,占90.00%;女性出现频次为1次,占10.00%。在“职场”“运动”场景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在 “家庭”和“学校”两场景中,女性出现频次高于男性。两性出现在“休闲”场景的比例相同。职场场景能反映两性的职业角色与形象,说明教材呈现的男性多具有商务人士、成功人士、强壮有活力的形象,而女性具有家庭主妇、从事教育行业等形象,存在明显的刻板印象。

4.教材中两性职业角色

通过内容分析法统计《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中男女两性职位、头衔、身份等,结果见表4。

以上职业分布显示,男性的职业种类较多,多为教授(频次14次)、商务人士(频次7次)、各类经理(频次9次)、各类医生(频次5次)、主任(频次2次)等,角色主要集中在商务、医院、学校领域。而女性的职业种类相对教少,包括家庭主妇(频次3次)、女主人(频次3次)、教师(频次3次)、导游(频次1次)。女性人物设定简单,主要集中在家庭主妇、教师和导游等。表4反映了教材中男性所从事的职业较多元,更富有创造性,体现了知识渊博、能力出众、社会与经济地位较高的特点。女性所从事的职业收入较少、职位较低,缺少能力、智慧与冒险性等。女性人物设定形象处于无职业、辅助性、不平等、边缘地带的状况。尽管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人物设定中会存在性别差异,但该教材中男性是明显强于或优于女性的,存在明显的刻板印象现象。

(二)语言层面

1.教材中两性描述词汇统计

对教材中口语对话、课文和课后练习题等进行分析,统计《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中男女两性描述词汇,发现教材对男女两性品质、氣质等方面的描述存在差异(见表5)。

由表5可知,描述男女两性的形容词数量相当,但词义差别较大。描述男性的形容词主要为成功的、优秀的、忙碌的、有活动力的、强壮的、绅士的等;描述女性的形容词主要为细心的、爱唠叨的、被误解的、虚弱的、诚实善良的、优雅的等。设定的男性形象是能力超强、知识渊博、有远大志向和抱负;女性则是优柔寡断、眼光短浅、体弱多病、忙碌生活琐事、心胸狭隘等。从身份、地位、品质到气质等各方面对女性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刻板印象定位,反映了对女性的歧视和不公平。

2.教材中强阳性语言的统计

英语中的强阳性语言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1)用man来代称男性和女性,暗示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观念,如mankind(人类)、manmade(人工制造)、chairman(主席)、businessman(商人)、sportsman(运动员)、manpower(人力)等。(2)阳性名词是无标记的,而阴性名词则是有标记的,如male—female、host—hostess、man—woman等。(3)有些职业名词本无性别特征,但是指女性时,常加woman、lady、female进行修饰,如woman surgeon、woman writer、woman journalist、female lawyer等。(4)代词each、every、none、some、any做主语时,后面常使用阳性代词(如his、him)进行呼应。对《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中强阳性语言使用情况统计,结果见表6。

表6显示,句子(1)、(2)中freshman,句子(4)、(5)、(6)中salesman分别表示“大一新生”“顾客”,用以“man”结尾的阳性名词表示两性整体。句子(3)中的boss和句子(7)中的writer在上下文语境中没有明显的性别标示时,使用阳性代词him和his默认主语boss和writer指代男性。上述情况都是对女性性别歧视的体现。建议把句子(3)、(7)分别改写成: Dont talk to the new boss leaving him/ her thinking “that person is too proud”;The writer usually logs it into his/ her schedule.没有任何语境提示主语是男性,使用阳性代词泛指两性被称为 “联想男性化”现象,该现象弱化了女性的地位、作用和存在感,是对女性性别歧视的典型表现。

但是教材中也有处理比较妥当的地方,如P116“…if the player can adapt to different natural elements, the extreme weather might bring out the best of him or her.”句中player没有具体表明是男性或女性,而句子后半部分的代词既有his,也有her,平衡了阳性代词和阴性代词的使用。

3. 教材中对女性刻板印象的句子统计

表7显示教材中的句子把女性特点描述为爱唠叨的、粗鲁的、肥胖的、心胸狭隘、体弱多病、做事不利落、优柔寡断、无知无主见、需要同情和保护等。这种负面、消极与否定的描述降低了人们对女性的认可,忽视了女性的美好品质、成就及社会贡献,蕴含了对女性的轻视和漠然,对女性的刻板化印象严重。

五、对策与建议

减少或消除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不公平现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猜你喜欢
性别歧视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重压下的迷失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泰政客因批副总理“性别歧视”遭起诉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