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调查

2020-01-07 00:45宋婕李静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高职学生

宋婕 李静

摘  要: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在了解、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逐渐产生情感上的认可、接受和投入,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表现,这是一种从认识、了解至情感、态度的移入过程。对安徽省某高职院校的早期教育专业在校学生调查研究发现,早期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性别、生源地、年级因素在学生专业认同感总分及各维度上没有统计学差异,但专业选择来源、在校成绩高低会对专业认同感造成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三个层面采取措施提升早教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关键词:专业认同感;早期教育专业;高职学生;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0)04-0018-04

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在了解、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逐渐产生情感上的认可、接受和投入,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表现,这是一种从认识、了解至情感、态度的移入过程[1]。早期教育专业在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指的是高校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情感和态度,它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将来对早期教育教师职业的选择。

本研究旨在探究早期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以帮助学生增强专业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早期教育专业的建设也有裨益。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某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早期教育专业2018级和2019级全体学生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方法。采用秦攀博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该量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内容为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录取方式、专业选择来源、成绩情况、家庭所在地及是否班干等。第二部分为专业认同问卷,该问卷包括4个维度共30道题,分别是适切性、行为性、认知性和情感性。问卷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专业认同感越高。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69~0.894之间,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6,说明问卷的信度较好。

(三)统计学处理

量表调查数据采用SPSS22.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检验水准 α= 0.05。

二、结果

(一)研究對象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9份,有效率94.8%。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情况见表1。

(二)专业认同感总体情况

对专业认同量表四个维度及总分进行描述性统计,专业认同总分均值为3.65分,说明早期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各个维度来看,适切性、行为性、认知性和情感性四个维度均值均在3分以上,说明大部分学生认可自身所选专业,专业内容与自身性格特征相匹配,并且有较大的情感投入与行为投入(见表2)。

(三)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人口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所在地在专业认同各维度及总分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除认知性维度外,专业志愿选择总分与其他维度得分有统计学差异(F适切性=5.54,P<0.01;F行为性=5.19,P<0.01;F情感性=11.74,P<0.01;F总分=7.97,P<0.01)。成绩情况总分与四个维度在得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F适切性=4.81,P<0.01;F行为性=8.25,P<0.01;F认知性=5.36,P<0.01;F情感性=6.42,P<0.01;F总分=8.34,P<0.01)。成绩教好的学生在专业认同总分及四个维度上得分最高(见表3、表4)。

三、讨论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因素在学生专业认同感总分及各维度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其原因可能是与早期教育专业男女生比例有关。早期教育专业要求学生具有细心、情感细腻、关怀等特质,在这些方面女生比男生更为出色,这也与社会对女性期望相符,因此有更多的女生选择早期教育专业。

单因素方法分析显示,生源地因素在学生专业认同感总分及各维度上没有统计学差异。这与寇悦等人的研究一致[2],说明生源地不同并不会影响专业认同感水平。年级因素同样不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这与前人的研究不一致。大量研究表明,年级的不同会对专业认同感造成影响[3]。进一步分析发现,大一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最高。研究者认为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对专业知识和学校环境充满新鲜感,容易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大三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次之,他们经过三年的学习,对专业内容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能够理性客观地看待所学专业对自身的影响,并且开始逐渐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人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较高的专业认同感。

在专业选择来源方面,除认知性以外,专业认同总分及其他三个维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自主选择分数最高,其次是调剂专业、父母和其他人意愿。江玉印等人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果,专业选择来源会对专业认同产生重要影响[4]。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一般对该专业有过前期调研,对专业感兴趣,对自身未来有一定规划,可以较好地融入到专业学习中,对学习报有较高的积极性,因此专业认同感较高。调剂专业及按照父母和其他人意愿选择专业的学生多数由于被动选择专业,早期教育专业可能与自身意向专业不相符导致心理出现落差,进而专业认同感较差。因此在选择专业时,一方面学生要结合自身发展规划综合考量,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另一方面,家长要尊重子女的意见,以此为前提帮助子女选择专业。

在成绩因素方面,不同成绩排名的学生在专业认同感总分及四个维度得分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成绩越好的学生专业认同感越高。这与前人大量研究结果是相符的。成绩好的学生易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实习、实践机会,他们对专业学科的认知水平、情感投入和学习的持续程度都相对较高,且具有更高的学习热情和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也会使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促进专业认同感的提升[5]。反之,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对学习产生较消极的态度,专业认同感也相应较低。

四、建议与对策

(一)学生层面

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专业认同感的核心因素,因此学生需要明确职业规划,端正专业态度,提高专业认同感。

1.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早期教育专业,提高专业认知水平

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早期教育专业相关信息;入校之后,除了在课程学习中尽可能了解专业相关信息外,还可利用课余时间询问老师,查找资料,积极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

2.做好三年学习规划,保持平和学习心态

调查结果显示,18.6%的学生是在父母和他人建议下填报的早期教育专业,26.6%的学生是由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近68%的学生对本专业不了解,约40%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从事与早期教育专业相关的工作,只有55.7%的学生从未想过换专业。从这一系列数据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对早期教育专业不了解,专业意识淡薄。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学生很难有较强的专业学习欲望。学生应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从个人的长远发展出发,寻求辅导员或专业老师的帮助,制订三年学习规划,将最终目标进行分层,以目标为导向,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活动,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二)学校层面

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配备等因素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让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获得逐步提升。

1.加大早期教育专业宣传,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

学校应利用网站对早期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就业前景以及专业办学条件等相关信息进行宣传和介绍。新生入校后,可召开专门会议,向学生详细介绍专业的基本情况,包括课程安排、教育见实习要求等,使学生了解未来三年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水平。

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增加学生实践教学机会

建构必修课与选修课合理搭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课程模式。逐步探索实施课证融合制度,将1+X母婴护理等级制度、全国早期教育专业技能竞赛与早期教育专业课程相融通,让学生了解学习与获证的关系,获证与未来就业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學习动力。

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对早教园实际情况有深刻的个人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识度。教育实习是学生了解早期教育最真实的平台,是教师养成之路的必要手段。学校应高度重视教育实习的作用,每学期都应安排学生入园实践,不断延长学生在园实践学习的时间,做到“全程实践”;实行“双导师”制,除了安排校内带队教师入园指导外,还要选择优秀的一线早教教师作为实践导师,共同设计实践作业与任务,保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早教园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做到“全面实践”。帮助学生将专业理念转化为专业行为,同时生成专业情感,继而形成专业认同。

3.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搬进早教园,有关教学法的课程在早教园完成授课任务。也可在校内课堂上采用信息化手段紧密联系早教园,对话一线教师,了解早教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校企合作,打造“专兼合一、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鼓励专职教师走进早教园,不断积累实践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案例,从早教园聘请善于研究、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打造专业性强、热爱早教事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用“双师型”教师的教学魅力吸引学生,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5.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学校要兼顾学生数量和质量的发展,注重内涵建设,着眼于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早教专业人才,在着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并将职业道德纳入到人才培养中,结合“三全育人”,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早教专业“懂保、会教、善沟通”的核心能力开展“走进社区、服务社区”的公益早教活动。校内召开“早教专业学生才艺展”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社会层面

社会舆论、社会对早教专业的认同度、教师薪资待遇等均会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因此,社会要重视早期教育的发展,为早期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对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完善管理机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其次,政府应规范早教市场,改变当前早教市场现状,建立监察机制,形成责任明确、有能力、有担当的早教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早教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保障。最后,教育行政部门要尽早制定早教教师标准,保障教师的权利和地位,以此来吸引更多人才,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早教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26.

[2]寇悦.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8.

[3]李海芬,王敬.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J].教学研究,2014,37(1):9-12.

[4]江玉印,杨玲,肖俊婷.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与对策: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2):74-79.

[5]孙潇,王文文,王泽炫.大学生专业认同度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保定学院学报,2020,33(01):111-114.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高职学生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