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0-01-07 08:14邹挺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深度学习

邹挺

【摘 要】本文分析深度学习与混合式教学之间的关系,论述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自主预习、课堂互动、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做法,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中职 深度学习 混合式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0-0087-03

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缺乏、思维僵化的现象十分普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使得被动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常态,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未能真正地将课堂知识内化、吸收并付诸实践,导致高分低能,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空谈,严重阻碍中职学生的全面發展。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变化,在倡导教育公平、移动学习和个性学习的今天,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育方式,将网络教学和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的优势有机整合,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环境、模式等要素的有效混合,实现学习资源和教学模式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本文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深度学习与混合式教学之间的关系

深度学习的概念最早由 Marton 等人提出,他们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发现存在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两种学习方式,所谓深度学习指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的吸收与内化,融入已有知识和经验结构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都处于一种浅层学习状态,缺乏对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的能力,导致培养出来的中职生难以快速地适应岗位工作。

混合式教学指将传统面对面学习方式的优势与网络化学习方式的优势相结合进行教学。其中,不仅仅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活动、学习资源等方面的混合,还包括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等方面的混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接近实际工作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内容,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接触到专业的最前沿发展状态,使学生通过学习能真正地进行知识迁移与应用,实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深度学习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则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学习资源和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活动的多样化、师生互动的便捷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指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前知识传递、课堂知识内化、课后知识巩固链接在一起,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使其从被动地掌握知识变为自主地学习和运用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充分发挥在线学习资源和环境的优势,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理论,选取蓝墨云班课作为教学平台,设计混合式教学框架,如图 1 所示。

(一)课前阶段:前端分析,准备深层学习

1.教学环境与对象分析。教学环境分析指课程教学所具有的外部环境条件分析,主要包括实体课堂和蓝墨云班课两部分;教学对象分析指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和技能水平等方面内容。

2.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根据课程内容,明确学生要达到的知识、情感和技能三维目标。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包含线上、线下两个部分,所以教学目标也分为课堂教学目标、在线教学目标。将在线教学目标设计为学生知识的构建,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为面向深度学习的知识迁移与应用。教学内容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蓝墨云班课学习资源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包括微课视频设计、教学课件设计、教学案例设计、课堂测试试题设计、课后习题设计等,力求教学内容更加符合课程目标。

(二)课中阶段:混合教学,进行深层学习

1.知识建构。知识建构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启发;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在线测试、活动讨论、问题反馈,实现对新知识的初步理解和领会。

2.知识迁移与创新。在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知识反馈情况和实际应用需求,设计问题情境、学习任务、教学案例等,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迁移和创新,目的是促使学生将新旧知识整合,实现深度学习。

(三)课后阶段:教学评价,促进深层学习

由于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时空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通过线上、线下问题的反馈,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其作为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可以将其转化为可再生教学资源,实现面向各个教学阶段的教学设计调整,从而促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体系。同时,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混合式教学实施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和评价。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为了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笔者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利用IE浏览网站”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效果。

(一)课前阶段

1.教学对象分析。在课前通过对笔者所在班级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发现,75% 以上的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范围主要体现在上网玩游戏、15% 的学生利用计算机看电影和下载各种信息、90% 以上的学生用网络查看娱乐信息、时事新闻、天气预报等。在课堂学习情况方面,中职生本身的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深度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较差;而在网络化信息时代,学生对网络的接受能力较强,所以较为容易接受混合式教学模式,这就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2.教學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利用 IE 浏览网站”,IE 作为计算机基础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查找信息、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为此,该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 IE 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意义及方法,并学会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浏览信息;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道德意识,使学生学会筛选不良信息、体会到 IE 搜索为学生日常生活带来的乐趣。

(二)课中阶段

1.自主预习,实现知识建构。教师通过蓝墨云班平台上传教学资源,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资源预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自主预习明确自己学习的困难之处;同时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学习难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案。

2.课堂互动,实现深度学习。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先利用幻灯片课件,向学生简要地介绍网络的起源、特点及优势,让学生了解网络的现状,并意识到正确使用网络的重要性。接着,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浏览网站、网上搜索资料及保存网页的方法。最后,继续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分组学习,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问题一:有哪几种方法可以浏览清华大学的网站?学生按照就近原则,每 10 人一组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请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清华大学的网址是 https://www.tsinghua.edu.cn/。继续提问:“是如何找到的呢?”采用百度搜索,是学生最为常用的一种搜索引擎,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继续提问:“你知道的还有哪些引擎呢?”学生总结出 Google、360、新浪、搜狐、网易、雅虎等引擎。

问题二:分别使用 Google 搜索引擎和 360 搜索引擎,搜索以下信息。

①搜索并保存文本:找出所有有关 NBA 篮球明星姚明的个人信息,包括出生年月、身高、体重、早年经历、职业生涯、比赛数据、个人生活等方面信息。

②搜索并保存图片:找出姚明的 1024*768 像素的图片或照片。

③搜索并下载音乐文件:找出姚明个人或参与演唱的歌曲并下载音乐文件。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借助微课视频、互动交流完成任务,教师请学生代表进行示范操作,并根据以上搜集的信息为姚明制作一份个人简历,形式可以为 PPT、Word、Flash 等。姚明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位篮球明星,学生对查找他的资料积极性非常高,从而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问题三:如何才能保存网址和网页呢?

对网址的保存,可以将其添加到搜索引擎的“收藏夹”中;对网页的保存,可以将所搜索页面的首页保存到“我的文档”中。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进行课堂巡视,辅导与纠正个别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展示学习内容、丰富学习资源,同时结合线下课堂的互动交流,将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互动学习、讨论交流、咨询教师等形式,加强对知识的巩固与理解,有效实现对知识的深度学习。

(三)课后阶段

在教学任务结束后,利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及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评价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对课堂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由于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听课和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难以进行具体的量化评价,所以采用“考勤”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确保课堂的正常运行。

二是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三是对网络协作情况进行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是线上教学不但能够为线下课堂学习提供海量的课程资源与实时互动,而且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对问题探究的深度,有利于教师更客观地对学生作出评价。

综上所述,将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有效改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最终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何 丽,汤 莉,刘 军.基于深度学习的MOOC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9(01).

[2]葛生生.基于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09).

[3]鲍平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基于BB网络学习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教学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2015(15).

[4]武 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混合式学习的应用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08).

【作者简介】邹 挺(1980— ),男,籍贯江苏昆山,讲师,现就职于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深度学习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