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学探讨

2020-01-07 08:14王艳妮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学前教育

【摘 要】本文阐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职岗位能力需求,概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论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学措施,提出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全面评价一体化教学成效。

【关键词】学前教育 一体化教学 三教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0-0101-02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应职岗位主要是幼儿教师、保育员和幼儿园管理者,他们日常主要工作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组织幼儿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文案写作、幼儿园课题开发与研究、幼儿卫生保健及生命安全管理等。學生需要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与家长和幼儿的沟通能力、幼儿生活与学习管理指导能力、心理疏导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等职业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人们对学前教育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全面培养高质量的幼师人才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然而,目前受到职业学校学生本身综合素质较低和传统专业课程“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教学体系的影响,导致学生幼儿教学能力严重缺乏,难以快速适应学前教育岗位需求,因此,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顺应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概述

一体化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推行全面素质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种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发挥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兴趣,从而培养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模块式教学为载体,以学前教育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典型工作任务过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方式传授给学生理论、技术及职业技能,做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

(一)整合学前教育岗位职能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以“三学六法”为主,这样的课程体系看似符合逻辑,但事实上内容繁杂、体系混乱,且未能将“教学性”和“职业性”有机地融合起来,忽视了学前教育对幼师岗位能力的需求。因此,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幼儿园,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学前教育岗位要求整合起来,构建“三教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

一是教室一体化。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将幼儿园真实场景融入课堂中,让教学更加情景化、真实化。因此,依据幼儿园环境和一体化课程实施需求,建立幼儿游戏室、钢琴室、手工室、舞蹈室、音乐室、护理室等具有学前教育特色的实训室,同时,还将课堂搬入幼儿园中,通过校园合作为一体化教学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教师一体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一体化课程中,需要将幼儿园应职岗位要求及工作过程代入课堂中。这就需专业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需要每年到幼儿园实践至少两个月以上,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使教师成为教学与实践俱佳的一体化人才。

三是教材一体化。在一体化课程中,需要根据幼儿园工作岗位、本校学生特色及学校教学环境等编写校本教材,将岗位工作内容及要求融入教材中,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突破传统“学科化”教材的限制,使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一体化。

(二)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一体化课程教学目标。以需求为导向就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对幼师的需求。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定位一体化教学目标。

以学前教育发展需求定位教学目标。学前教育要求学生一上岗就能开展工作,能进行幼儿教育、保育及管理工作,这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因此,在一体化教学中,应充分融入岗位能力需求,注重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发展诉求定位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生在进入学前教育岗位工作时,将会面临转岗及优胜劣汰的竞争等问题,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职后发展能力,因此,在一体化教学中应从学生的诉求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就业能力。

以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比较忽视实践教学,因此,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要从人才培养目标中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的定位。

(三)以能力为本位确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1)公共理论基础模块,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普通话、体育、思想政治、计算机等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素质;(2)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包括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美术教学、幼儿音乐教学、幼儿舞蹈教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等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思维;(3)专业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幼儿舞蹈、钢琴、美术、泥塑、手工、声乐等课程,培养学生弹、唱、画、跳等学前教育技能;(4)职业综合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入学教育、校内实训、顶岗实习、专业见习、保育实习、幼儿园实习等内容,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素质。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学措施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项目任务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运用项目任务教学法将课程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个项目任务,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小组讨论、活动设计、操作练习、观点辩论等多种途径,在“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效改变学生被动参与课堂的现状。例如,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时,学生通过前面阶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即兴伴奏能力,但他们对同一首乐曲在不同调性中的转调方面仍然存在困难,律动性和连贯性不够。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转调能力,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首先,为学生提供六首曲目《幸福拍手歌》《嘀哩嘀哩》《蜗牛与黄鹂鸟》《小毛驴》《洋娃娃与小熊跳舞》和《铃儿响叮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两首曲子进行小组探讨,如何将这几个调的调性特点结合起来,又快又好地进行乐曲转调,完成两升两降的双手配弹。其次,学生在任务完成后,各小组继续探讨这两首儿歌用什么表现形式比较好。以任务为引导,通过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弹的学生连贯完整,唱的学生声音响亮。虽然有部分学生比较紧张,在曲子中有停顿的地方,但在大家的鼓励下都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

(二)利用模拟教学法提高教学实践性和针对性。模拟教学法是将幼教实践环境搬到相关专业课堂上来的一种方法,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更快地进行实践应用,极大地提高教学实践性和针对性。在一体化教学中,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职业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采用模拟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锻炼教学实践的机会。例如,在幼儿舞蹈模拟教学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中选取一名学生当作幼儿老师,其他学生扮演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完成模拟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精心准备相应的教具和学具;根据幼儿园课程时间安排,模拟时间一般控制在 15-30 分钟,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教学更有成效、针对性更强。

(三)采用分层教学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一体化教学要想获得良好的成果,需要关注学生差异,面向教学对象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制相应的教学任务,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在美术课程的“人物动态简笔画”教学中,结合不同层次学生水平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目标,让学困层学生掌握简笔画的有关知识点,并能根据范本进行临摹;中等层学生能准确掌握人物动态的外形曲直线变化规律;学优层学生能准确掌握人物动作的外形曲直变化规律,并能灵活地进行简笔画创作。这样通过不同的教学要求,提升每个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一体化教学实效性。

(四)校园合作,提高课外成效。一体化教学更加强调学校与幼儿园的充分结合,通过校园合作,提升校外实践环节的质量。

1.提高幼儿园参与一体化教学的积极性。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校园合作并不只是停留在接受学生进行岗位实习的层面上,而是幼儿园将培养幼师作为自身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主动参与到幼师的培养中来。首先,将学校实习生纳入正式教师的工作范畴中,让其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让学生通过实习能熟悉幼儿园教师、保育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工作内容,使其在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幼师工作。其次,幼兒园应安排每个班级中的主班教师承担指导实习生的工作任务。通常来说,主班教师具有比较丰富的学前教育经验,因此,可采取“师徒制”的形式,提升实习生的实践经验。最后,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的监督与管理作用,对实习生的实习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并对学生的实习成效进行综合评定。

2.发挥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作用。在校园合作过程中,仅仅依靠幼儿园一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协作作用。首先,教师要加强课堂理论知识教学和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为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奠定基础。其次,在开展校外实践过程中,学校应委派专职教师亲临实践现场。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跟踪考察,协助幼儿园管理实习生;另一方面可深入幼儿园中,了解岗位需求的未来发展变化,为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施与改进提供建议。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评价一体化教学成效

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由学校、课程教师、学生、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等多个不同主体参与,因此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评价中,要将各个参与主体纳入评价体系,让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和客观。传统的以试卷考核、论文写作和作品提交等考核方式,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论成绩与学习成果,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导致评价结果过于片面化。因此,在一体化课程体系下,评价方式要多元化,采取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持续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及学前教育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并能从多个方面把握学生的现状及问题,并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一体化教学的建议,以提高教学实效。

总而言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在强化学生理论课程知识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促使学生参与幼儿园实践教学,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提升职业素养,以更好适应幼儿教育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 芳.中职学前教育舞蹈课中的一体化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9(35).

【作者简介】王艳妮(1984— ),女,壮族,广西百色人,本科,高级讲师,高级“双师型”教师,现就职于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一体化教学学前教育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机修钳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
浅谈中职汽车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