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角下初中教育管理与德育的融合发展研究

2020-01-08 14:17
科学咨询 2020年34期
关键词:教师应理念学科

李 勇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同胜学校 广东深圳 518110)

以人为本,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把人类的生存作为根本;或者,把人当作社会活动的成功资本。在教育领域,以人为本就是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核心。

一、初中教育管理与德育问题

(一)教学呈现的问题

以人为本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德育是教学过程的理念和教学目标。德育教育管理对教学而言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性、道德品质以及班级学习氛围和状态。教学层面呈现出的德育教育管理存在两点问题:第一,教师的方法问题。德育内容往往隐含在学科知识和内容中,教师应当以正确的手段进行德育内容挖掘、分析、整合及呈现,从而让学生在多样的形式下感受德育教育,理解德育理念,建设自身德育。第二,学科的交互问题。德育并不局限于单个科目,而是多学科交互和融合的理念。但许多科任教师在开展德育时并未与其他学科进行一定的交互和融合,导致德育不互通,没有为德育教育管理创建更广的平台。

(二)教师呈现的问题

就现阶段来讲,教师的整体地位和水平大不如前,尤其是在信息化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学生都更偏向于网络听课和在线辅导,这使得教师的作用被逐渐弱化,使部分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思想。因此,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应该对教师的工作提出肯定和赞扬,使教师感受到教学为自身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这不仅能有效给予教师激励作用,更能激发教师想要提高自身能力水平的决心。

(三)学校呈现的问题

国家和社会追求的是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很多学校过于重视学生在中考所呈现出的分数和水平,而过度减少校园主题活动的开展,包括体育类、阅读类、书法类、歌唱类和舞蹈类等,使得学生失去个性化发展和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使学生“死读书,读死书,”逐渐失去放松减压活动的机会,且难以满足国家社会对人才的期望。

二、以人为本视角下初中教育管理与德育的融合策略

(一)学校树立以德育人的管理理念

以德育人是学校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前提理念,在实际教学工作和环节中,该理念必须作用到每一个班级的管理中,比如,在学生犯错时,教师或班主任以朋友的姿态与其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犯错的前因后果,指导学生行为的正确和错误,以德服人。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班主任应发挥自身作用,深入了解学生的问题根源,帮助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学习挑战时,班主任应及时与科任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对学习调整模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进步。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闪光点,引导学生取长补短[2]。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各个学科

德育教育不单单是一个教师的工作,部分教师不关注德育、不渗透德育和不开展德育的想法和行为都是不可取的。渗透德育和教书育人一样,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绝不是一个科目的任务。因此,各个年级的各个科目教师都应达到德育教学共识,在学科中渗透、挖掘和发现德育因素,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包括信息设备、生活化角度、角色扮演和情境搭建等,让学生感知德育教育,在各个科目的学习中培养个性化德育。

(三)引导家长发挥自身带头榜样作用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难以在短时间教学中达到理想或高水平的效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港湾,家长的思想、行为、观念、态度和教育方法无时无刻不在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着学生。为了保障德育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学校和教师应积极联合家长,使家长发挥自身带头榜样作用。面对德育理念较为全面的家长,学校和教师应向家长指导和传递方法,使其感染学生。面对德育理念不够全面的家长,学校和教师应先进行德育指导,使家长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和德育行为,再引导家长去感染学生。

三、结束语

初中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敏感特殊的时期,积极有效的引导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品质和行为。最后,希望本文提出的策略能被广大教学工作者参考。

猜你喜欢
教师应理念学科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学科新书导览】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教师应如“水”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