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

2020-01-08 14:17杨建初
科学咨询 2020年34期
关键词:感性思想品德德育

杨建初

(广州市从化区第四中学 广东广州 510900)

德育教学,即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管理。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升级,全国中小学都开始将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纳入到学校的重点工作范畴当中[1]。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是对初中生基本的素养要求,然而,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关注的重点都在学生的成绩上面,完全忽略了学生德育建设的重要性及作用。本文通过初中德育转化及结合教学方法,制定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初中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德育教学

上文提到,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德育教学并不重视。在我国不少地区,中小学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方面,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往往会采用牺牲学生德育的时间,增加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家长思想落后,认为学生只有提高成绩才有出路,德育教学纯粹是浪费时间。

(二)德育方法单一化

在初中教学阶段,学校通常都会开设一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所以,在初中阶段,学生德育工作的重任全部交托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这种德育教学的方法显然比较单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三)用网安全意识差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学生在生活中也开始接触到大量的网络内容。网络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交汇地,充斥着许许多多的黄色、暴力等内容,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学生走上歧途。

二、初中德育教学中转化与结合的有效策略

(一)说教式和引导式相结合

说教式德育教育方法,是学校或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思想教育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通过口头说教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从而保证不会出现类似问题。这种直接的教育方式,能够简单快速地解决学生的德育问题。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直接教育的方式,很有可能会对无意识犯错的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还需要结合引导式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方法,相比较说教式教育方法更具含蓄性和隐蔽性。采用引导式德育教育的方法,可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让学生在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以此为戒。但是,引导式教学方法和学生个人的理解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学生理解能力较差,该类方法很难起到教育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时,可以将两种方法相互融合,或是因人而定。

(二)灌输式和渗透式相转化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传统教学中,不仅有“填鸭式”的知识传授方式,还有“灌输式”的德育方法。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这些内容[2]。灌输式德育教学方法,如同教师授课一样,将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优秀思想品德行为,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按照这些优秀思想品德行为,去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这种方法,能够立竿见影,然而却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

渗透式教学方法,则恰好相反。它讲究的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当中。例如,老师在物理课讲述中国物理学家的事迹时,学生听了关于邓稼先的故事后,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你们从邓稼先老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爱国!如果将来有一天如果我能达到邓稼先老先生的水平,我一定会向邓稼先老先生一样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自己报效祖国。”

第二种方法,虽然见效较慢,但是,一旦产生效果则会让学生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可以尝试由灌输式的方法向渗透式方法转变,如此既可以降低学生的抵触情绪,还可以让德育工作得到顺利高效的开展。

(三)学生感性和理性相统一

感性和理性,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表现行为。由于初中生各方面都尚未成长完善,对于世界的认知仍旧处于浅薄的状态,因此,在对初中生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感性教育和感性理性统一教育。在感性教育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集体荣誉感等情感方面的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意识和认知。第二阶段,由于学生的思维、认识的成熟,可以采用二者结合的方法,这样德育效果会更佳。

三、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尤其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给学生的人生发展铺平道路,让学生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感性思想品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中国德育》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选择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感性概念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