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排球制胜规律的讨论

2020-01-08 17:53
体育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扣球攻势中国女排

张 然

(江苏省体育总会,江苏 南京 210029)

1 提出问题

据相关媒体报道,一位排坛资深教练在一个全国性论坛上谈到排球制胜规律时说:“现代排球的制胜规律,重点不是在后排技术,而是在网上技术。”他列举了中国女排在2019年世界杯赛中的扣球与拦网得分都领先于几个强队的例子后,得出结论:“排球制胜规律是在网上。谁能在网上有高度,在网上打出攻势排球,谁就在扣球和拦网上占据优势,谁就能把握排球比赛的主动权。”

这种论点经相关媒体传播与宣扬后,是否会误导受众,把训练方向引入迷途,把人才培养导向曲径值得探讨。

2 制胜规律

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下,教练员和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制胜规律的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胜因素,对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二是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每个运动项目中,制胜因素一般都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群。”[1]简言之,制胜规律是一个队要想在比赛中战胜对手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具备的各种技战术能力。

中国排球界通常讲的战术指导思想、训练指导思想、训练理念等,实际上就是制胜规律。这是各队在训练比赛中,所追求和达到的目标与方向。

排球制胜规律,必须遵循排球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顺应世界排球技术战术的发展趋势,符合本国、本队的具体特点。

正确认识与践行排球制胜规律,对于掌握排球训练规律,运用科学训练理论,塑造运动员技术能力,加速运动员成长过程,形成本队战术风格,制定比赛致胜策略,使训练与比赛朝着正确的目标与方向进行,具有重要而长远的现实意义。

根据上述制胜规律的定义及其重要意义,结合实际比赛情况,上述这位教练所谓的“排球制胜规律是在网上”和“攻势排球”等判断与论点,恐怕从理论到实践都值得商榷。

3 攻防相互依存

众所周知,排球的进攻与防守、网上技术与后排技术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防守是进攻的基础;进攻是防守的继续,也是防守的目的。只有防守(接球)成功,进攻才能实现;只有进攻有效,一切防守努力才有意义。进攻与防守,网上技术与后排技术,好比人的左腿与右腿,也犹如核弹头与载运火箭,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谁能说孰轻孰重?哪个是重点或非重点?

作为训练过程的计划安排,进攻或防守可以有抓某一重点的先后之分;攻强守弱或守强攻弱的队,为补短板也可以在训练上有所侧重。但作为现代排球发展方向的制胜规律,两者必须等量齐观,均衡发展,并无重点与非重点之别。任何片面强调一方而偏废另一方的观点都不可取。

从比赛过程的技术发挥来看,中国女排在2019年世界杯的优势与胜利绝非仅仅是扣球与拦网。南京一位球迷在中国女排夺冠后对笔者说:“这次中国女排一传稳定、防守起球、二传得力,比过去大有进步,保证了进攻充分发挥。”不难设想,倘若一传乱飞、防守失球、二传走火,便不能实现所谓的“攻势排球”。排球制胜规律是一个攻防完整的体系(一个“群”),不只是扣球与拦网,是一揽子工程,不是一锤子买卖,怎么可以片面、孤立地认为“排球制胜规律是在网上”的“攻势排球”呢?

4 评说“攻势排球”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9年前,有一位人士在相关媒体先后发表两篇题为“数据分析看中国女排技术水平 攻势排球才是取胜之道”,和“再谈攻势排球……”的文章,其论点同上述教练的发言如出一辙。这位人士分析了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日本队分别战胜奥运会冠军巴西队和世界杯冠军意大利队,并在前6名队伍中的扣球得分雄踞榜首,而中国队的扣球得分屈居末位,就断言“攻势排球才是取胜之道”。

当年同月,笔者也在同一媒体发表了两篇题为“攻防全面 彰显特点 才是中国队崛起之途”的文章,对这位人士的“攻势排球”论作了比较详尽的说事论理。笔者指出这位人士只看到日本队扣球得分的结果,而忽略其出类拔萃后排技术的支撑作用的全过程;只看到当时中国队扣球得分低下,而忽视神勇王一梅和睿智李娟等队员进攻能力的发挥,受到本队疲软后排技术的严重制约。单纯以扣球拦网技术的得失论英雄,无视后排技术作为基础功能的重要作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网上”、不看“地上”,很难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

人们记忆犹新,在那个时期,中国女排曾不止一次输给日本队和泰国队,难道是我们的身高、扣球水平或“攻势排球”不如对手吗?业内人士对此应当了如指掌,心知肚明。人们不能输球败因不清醒,赢球缘由也不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攻势排球”是个伪命题,这个提法本身就缺乏科学性和逻辑性。任何排球比赛,有进攻、必有防守,有防守、才有进攻。比赛没有单纯的“攻势排球”或“守势排球”。

因此,技术全面提高,攻防协调发展,是六人排球运动训练的永恒主题。与这个主题相悖的“重攻轻守”或“重守轻攻”及其变种的观点,都违反排球训练规律,歪曲正确发展方向,背离比赛制胜法则,抑制人才成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古今中外违背规律的教练及其球队,很难在赛场上扬眉吐气,甚至是折戟沉沙,铩羽而归。人们只要认真一想,就能找出不少这类的例证。

5 中国人的见解

中国几代排球人艰苦创业,奋勇拼搏,不遗余力地研究与探索既顺应当代世界排球的发展趋势,又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训练规律,并在不同的技术发展时期都提出了适应当时认知水平的制胜规律(通称战术指导思想等)。在1958、1972、1978、1989和2001年5次全国训练会议上,经过教练专家讨论、会议总结确认的制胜规律(战术指导思想)中的第一句文字都是“技术全面”。这是中国几代排球人,通过实践检验提炼出来的真知与智慧[2]。

2001年全国排球训练工作会议,总结了50年的排球训练经验,通过与会教练专家的论证,在1989年训练工作会议提出的24字制胜规律的基础上,补充了“加强体能”的内容,形成了如今28字的表述,即“技术全面,突出特点,准确熟练,快速善变,发展高度,加强体能,不断创新”。这是指导我国排球训练比赛工作的理论原则与发展方向,反映了当代世界排球发展趋向,也是在比赛中制胜对手的技术“武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排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掌握科学训练理论,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女排取得10次世界冠军,男排也曾有荣耀的过去。这足以证明中国排球人,对排球制胜规律的认识是比较全面、准确的。

6 外国人的观点

国际排联教练委员会原主任霍斯特·巴克博士(Dr.Horst Baacke,前民主德国人)在一篇文章和讲课中指出:现代高水平排球队,必须具备3个具有决定性的、不可缺少的因素——VHP。即:

V:Velocity and variety of play快速多变的打法;

H:Height of action above net加强网上实力;

P:Perfection of skills完美无缺(全面准确)的技术。

巴克先生把这VHP三个字母称之为“魔法三角形”(magic triangle),他认为,没有高水平三角形的VHP就不可能在比赛获得好结果;如果三角形之中的一个边太弱,就几乎不可能补偿其他两个边、即便是强有力的边;或者说,其中一个边太弱,其他两个边必须付出惊人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弥补。因此,三角形VHP的三个边必须均衡发展,只有这样的队才是高水平的队,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高水平的排球队,除了具备上述VHP 3个因素外,还要有良好的体能状况和比赛经验等[3]。

巴克先生的VHP把攻防之间的既联系又制约的关系分析得令人信服。亚洲某些队 V或P很强,但H很弱;欧洲某些队H很强,但P很弱。技术战术不全面、不平衡,都不可能成为真正强队。

中外专家对排球运动客观规律的认知不谋而合。这说明中外专家对排球制胜规律认识的客观性、全面性和正确性。

猜你喜欢
扣球攻势中国女排
西线攻势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基于不同来向 指导排球正面扣球
自制扣球器的制作与使用
脱贫攻坚,一年攻势在于春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中学生排球扣球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5—2016年大超北京体育大学校女排主攻扣球技术分析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