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模式下企业联盟信息共享风险的评价模型

2020-01-08 06:47巩天雷柏庆国
关键词:成本资源评价

巩天雷,柏庆国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日照 276826)

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比上年增长47.2% ,共享经济活动参与人数超7 亿,较上年增长1 亿人左右,参与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7000 万人,比上年增长1000 万人,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数约716 万人,比上年增长131 万人。与此同时,共享经济领域“独角兽”企业成长迅速,在全球224 家独角兽企业中共有60 家中国企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大数据、云计算、AI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各自掌握的价值链优势环节,共享企业的技术、数据、用户资源等信息,形成一种积极推动企业间横向业务的拓展以及跨领域合作的企业联盟的方式,从而实现对企业已有信息资源的最大利用。信息资源的拥有和利用是衡量经济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消除信息鸿沟、实现信息公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信息资源共享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

信息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企业的每项活动都会产生信息,合理高效的获取和利用信息是现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借助无障碍的网络平台,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的梦想并非遥不可及。[2]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可以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并且可以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最大限度地消除联盟企业之间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和资源封锁现象,强化企业协同,为企业战略实施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3]但是文化差异、企业战略目标差异、企业互信机制缺失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制约等因素导致联盟企业之间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探讨联盟企业信息共享风险的根源,构建风险评价模型,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企业联盟中信息共享

(一)企业联盟中信息共享的概念 企业信息资源共享是以实现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和价值创造为目标,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合理的组织结构为支撑,以技术为手段,提高组织整体的应变和创新能力。[4]实现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一方面是指信息在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实现共享,从而实现资源要素的价值转移,另一方面是指信息在系统之间进行转化与协调,让信息的价值达到最大化,从而提升企业的创造力。

目前,企业为了提升竞争力,主要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由此,企业联盟的结构应运而生,它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构建优势资源的互补,共同研发,共享渠道和营销网络,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5]企业之间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实现资源的整合再分配,达到信息的充分共享。

分布在社会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不同部门需要分享各自的不同的信息,市场的不完全性使同一资源可能拥有不同的供应商,这种信息的不平衡使企业间资源共享的需求不断扩大。信息的共享就是为了减少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使信息在联盟企业、企业内不同部门之间相互移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全局资源共享的平衡。

(二)企业联盟中信息共享价值 企业联盟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信息资源整合加工、再分配的过程有利于企业提高信息资源的流通效率,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从而为管理者的高效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具体来说,企业联盟中实现信息共享的价值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优化资源配置 传统模式下,企业所获得的信息只来自于自身所能接触到的信息源,信息来源单一且较稳定,基于此所做出的决策往往不具有较强的普适性,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联盟合作方式下,参与联盟的各方共享合作范围内的信息,各方都能接触到来源更广的信息,决策也更加有效。另一方面,由于竞争优势的不同,优质的信息有时难以在优秀的信息处理者手中。企业联盟将拥有资源、技术、人才等的企业集结在一起,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化。

2.提高合作效率 企业联盟中运用网络技术建立企业间信息共享的平台,通过平台实现企业间的高度共享,这不仅可以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以及手工输入带来的失误,还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使企业可以及时提取和利用的信息。对于纵向联盟,企业之间通过整合价值链上下游供应商、客户的实时需求信息来增加供应链的柔性,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及成本,提高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能力。减少供应链上“牛鞭效应”的产生,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放大、延迟和失真的情况,提高供应链效率以及服务质量。

3.创造成本优势 实际经营中,信息资源的获取往往需要付出较高昂的时间或金钱成本,而正确的决策常常要求大量、高质量的信息资源,这无疑是一项可观的经营成本。企业联盟合作各方将各自的部分信息拿出来共享,同时获取大量自身无法获取的信息资源,并在联盟过程中相互习得更加有价值的知识、技术等隐性技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创造了成本优势。

二、风险分析

企业联盟是一个跨越时空和组织边界,由某个共同的目标和任务而联系在一起的合作组织,任务完成后团队即解散。企业联盟按照联盟企业的关系可以分为横向联盟和纵向联盟两类,横向联盟的企业之间本身存在竞争关系,但出于推动行业技术发展、降低双方交易成本等原因促成合作;纵向联盟指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相互合作,合作目标大都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合作效率等。从本质上来说,企业就是一个由各种资源组合形成的系统,因此,对企业内外部不同资源进行协调与整合也就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过程。[6]企业在联盟活动中共享信息、技术、人才乃至可能的研究成果,整个过程中存在多方面风险。从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个方面分析其产生原因和可能的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共享风险类型

(一)内部风险

1.投机行为 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占据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选择投机行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缔约方往往会利用信息优势逃避风险,将契约行为的成本转嫁给合作方。[7]这无疑加大了处于信息劣势的企业的联盟成本,破坏了合作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传统的竞争思维,如“零和博弈”思维使得联盟企业即便在信息不对称性特点不明显时仍旧选择投机行为,这无疑是一种以长远利益换取现时利益的错误做法,会给合作双方带来较高的风险并付出高昂的合作成本。

2.合作溢出 企业联盟中信息资源共享是联盟合作的重要部分,而联盟合作是企业间相互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是溢出问题,即其它联盟成员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或不承担成本地获得相关专有核心资源,不仅导致原专有核心资源拥有企业在联盟中的讨价还价能力降低,而且培养出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8]波特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建立在企业所拥有的特定的资源与能力基础上,[9]关键信息的共享将大大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但在许多企业联盟中,关键信息的共享与否或者其共享质量高低将极大地影响联盟合作的效率,如何衡量可能的成本与收益将是企业在联盟建立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3.有限理性 在实际的联盟合作中,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且难以预测使得决策者在联盟建立时只能基于当下的市场环境做出决策,确定的联盟合作范围、合作目标以及制定的联盟契约可能并不适用于不断变化的市场。联盟各方的有限理性,导致联盟各方既不能在事前或者事后将联盟所有信息写入协议条款中,也无法预测将来实施联盟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无法合理制订应对计划和利益分配方案。[10]原有的信息优势方可能成为劣势方,知识溢出的方向也将改变,甚至原定联盟方式将不适用于新环境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情况下,如果合作双方不能及时沟通、调整合作方案,将导致合作某一方不但承担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和高昂成本,还将面临合作收益低于实际应收甚至赔本的后果。

4.技术风险 互联网技术已成为企业联盟的技术依托,大多数信息共享建立在以平台为基础、权限分级机制之下,大量重要的信息资源被存储在网络平台上,面临信息被盗取、泄露的风险,这无疑大大提高了企业所要承担的风险和联盟成本。

5.成本风险 联盟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是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的共享某些信息,以获取较大的收益,但这个过程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信息共享风险的组成因素有为信息共享设计的专用系统信息标准,基础设施、网络服务器、知识共享平台等软硬件的投入,员工培训和数据库的建立等等,企业成本的增加一方面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支出压力,影响企业的收益,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间投入成本有差异性,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可能产生差别对待的现象,达不到信息共享的目的。[11]

(二)外部风险

1.监管能力 企业联盟作为一种较新的企业间合作模式,目前尚缺乏匹配的法律监管机制,特别是针对联盟中由一方投机行为而导致的另一方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监督管理主体、制度仍处于空白,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投机行为的成本,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加之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企业信用评级机制,使得合作各方对彼此的判断只能停留在较为浮浅的层面,提高了合作风险。

2.信息泄密 企业间信息共享常常涵盖各自独一无二的用户信息,这些信息的收集整理有利于企业不断纠正发展目标、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然而,信息在共享的过程中面临着被泄露、盗用甚至被非法获取后倒卖的风险,这无疑是将用户的个人财产安全置于风险承担区,违背了企业经营的初心,也加大了企业间信息共享的阻力。

3.市场风险 市场作为企业的生存环境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动向,市场具有复杂多变、难以预测的特点,企业经营中不得不重视。联盟企业在联盟中的地位由于其先天条件的不同而常常不能是对等的,这种情况下建立的联盟在个别问题上将会倾向优势方,而外部市场的变化一旦改变各方在合作中的地位,原有的联盟契约将不再适用,成为考验联盟能否存续的关键问题。

三、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一)确立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 规定信息共享风险为U=(ui)为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其中i=1,2,3,4,5,6,7,8 分别表示上文所述影响企业联盟信息共享风险的8 个因素,即u1代表投机行为对信息共享风险的影响;u2表示合作溢出对信息共享风险的影响;u3代表有限理性对信息共享风险的影响;u4代表技术风险对信息共享风险的影响;u5代表成本风险对信息共享风险的影响;u6代表监管机制对信息共享风险的影响;u7代表用户信息风险对信息共享风险的影响;u8代表市场变动风险对信息共享风险的影响。

(二)指标因素权重矩阵确定 影响企业联盟信息共享风险的8 个因素代表八个影响方面,每个方面又由多个影响因素构成,为方便建立指标因素权重矩阵,我们将8 个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得到16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投机行为u1,主要受到信息不对称性u11和传统竞争思想的u12影响;合作溢出u2,主要受到联盟内部竞争u21和核心资源垄断程度u22的影响;有限理性u3,主要受到企业间沟通效率u31和市场的可预测性u32的影响;技术风险u4,主要受到技术可靠性u41和技术可用性u42的影响;成本风险u5主要受到平台成本u51和培训成本u52的影响;监管机制u6,主要受到合作企业信用可判定程度u61和监管缺失u62的影响;用户信息风险u7,主要受到用户信息泄露u71和用户信息丢失u72的影响;市场变动风险u8,主要受到市场趋势变化u81和市场技术(知识)变化u82的影响。

表1 各个评价指标

各指标的权重矩阵设为 W=Wi,(i=1,2,3,…,7,8)Wi 表示各一级指标的权重,wij(i=1,2,3,…,7,8;j=1,2)表示各二级指标的权重。

(三)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评语集用V 表示,参考孔祥西的B2C 企业信息共享风险评价研究结果,最终确定了5 个评价等级:高、较高、一般、较低、低,分别对应v1,v2,v3,v4,v5。于是评语等级论域为:V= v1,v2,v3,v4,v5

在实际应用中,5 个评价等级将会被赋予不同的分值,可以认为v1,v2,v3,v4,v5 分别代表每个等级的标准分值。

(四)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单因素模糊评价,即从一个因素出发,确定其对应V 中各个等级的隶属程度,然后按照每一因素对被评价个体进行量化,得到模糊关系矩阵:

上面矩阵中,rij (i=11,12,21,22,…,71,71,81,82;j=1,2,3,4,5)指用因素 ui 来衡量等级 vj 时的隶属度。ri=ri1,ri2,ri3,ri4,ri5 表示 ui 在每个等级vj 上的表现,ri 即称为单因素评价矩阵。

(五)多因素模糊评价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模型S=W×R,可以得到综合隶属度向量S=S1,S2,S3,S4,S5,其中 Sii=1,2,3,4,5 表示被评价个体对第i 个风险等级的隶属度。

被评价个体的最终风险大小由其综合得分γ=ST×V。

(六)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每个风险等级会被赋予标准得分,各因素的权重由实际模型测得。最终得出个体的风险评级得分γ,用以企业联盟信息共享风险的大小。

四、结论

近年来共享经济不断发展,作为共享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信息共享,在企业间已成为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共享效益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企业带着风险规避心理,加之对信息共享风险大小的未知,阻碍企业选择加入共享经济的阵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起信息共享风险评价模型,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得出基于企业联盟的共享经济信息共享风险等级。信息共享是分享经济模式下企业间深度合作的重要方式,是降低市场运营成本的重要举措。然而,促进企业间实现信息共享,还需形成强大的信息共享驱动力,帮助企业建立起信息共享的信心与观念,进而促进信息共享风险问题的有效解决,建立风险防范与控制路径。

猜你喜欢
成本资源评价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