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婚恋杂剧题材及来源研究

2020-01-09 18:41郝文卿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杂剧婚恋题材

郝文卿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山西 太原 030032)

明杂剧的影响力比不上同时代的传奇,更难企及前朝的元杂剧,但明代杂剧作家及作品数量众多,不容忽视。明杂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思想观念,在题材、内容、艺术性上都体现出独特的价值,婚恋杂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明杂剧中占较大比例,其中体现出来的观念与态度也影响着后世文学作品。

一、明代婚恋杂剧概况

明杂剧从数量上来看,据今人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编杂剧三·明代作品》及邵曾祺《元明北杂剧总目考略》归纳,有姓名可考的作者达126 名,所编剧本总约740 种,现存315种,超过了元杂剧的总和[1]绪论。从质量上看,也不乏名家佳作。

从题材上来看,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对杂剧的题材内容进行了系统分类,其中《杂剧十二科》一章将杂剧分为12 类:一曰神仙道化,二曰隐居乐道,三曰披袍秉笏,四曰忠臣烈士,五曰孝义节廉,六曰叱奸骂谗,七曰逐臣孤子,八曰拔刀杆棒,九曰风花雪月,十曰悲欢离合,十一曰烟花粉黛,十二曰神头鬼面[1]106。其中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烟花粉黛类大都是关于婚恋内容。

丁雅琴在《明代杂剧的类型演变》一文中指出,明杂剧在题材内容上可分为3 类:历史故事或神仙庆寿等点缀升平、宣扬封建道德之类,讽刺批判类,雅事趣闻类[2]。其中的历史故事类、宣扬封建道德类和雅事趣闻类都涉及婚恋内容。

从数量上来看,在现存的明杂剧剧目中,有关婚恋方面内容的杂剧数量较多。大量的婚恋题材作品为女性形象的展示提供了广阔空间。

明朝沈泰的《盛明杂剧》是研究明杂剧的重要资料,分为初集与二集,共收录了明人杂剧60 部,约占今存明杂剧总数的1/5。“有明一代具有代表性的杂剧作品基本上收集齐备,后世读者大体上可以据以窥知明杂剧的总体风貌。”[2]313主要表现婚恋内容的有《夭桃纨扇》《碧莲绣符》《丹桂钿盒》《素梅玉蟾》《桃花人面》《花舫缘》《春波影》《再生缘》《香囊怨》9 部。

明代遗民邹式金的《杂剧三集》是继《盛明杂剧》之后研究明清杂剧的重要资料,收录了34 部明清时代的杂剧作品,其中明杂剧约占1/3,婚恋题材的明杂剧有《眼儿媚》《双合欢》《风流塚》①。

周贻白整理的《明人杂剧选》收录的30 部杂剧中,《卓文君》《北红拂》《桃花人面》《僧尼共犯》《女真观》《娇红记》《寒衣记》等,都属于婚恋剧。

以明杂剧的重要剧作家贾仲明为例,他一生作剧16 种,其中有关婚姻爱情题材的就有《李素兰风月玉壶春》《荆楚臣重对玉梳记》《萧淑兰情寄菩萨蛮》等7 种之多,婚恋杂剧在其所有杂剧创作中所占比重较大。

这些大体上反映了明杂剧中婚恋杂剧的比例。

二、明代婚恋杂剧创作素材的来源

明代婚恋杂剧的素材来源较为多样,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民间传说,也有一部分来自现实社会的题材。

大体看来,明代婚恋杂剧中,改编自历史故事、传奇小说等的作品较多,这是明代婚恋杂剧的主要来源。虽然在题材选择上较多地沿用历史故事,承袭前人作品,但剧作家在创作中也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与独创,融合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使同类题材的作品体现出与前人不同的风貌。

朱权的《卓文君私奔相如》仍是以司马相如、卓文君的风流逸事为题材。讲述西汉时,司马相如离家求官,中途在卓王孙家留宿,以一曲《凤求凰》逗引寡居的富家女卓文君,文君感知其意,连夜与相如私奔,当垆卖酒为生。后因相如得到汉武帝重用,文君也夫贵妻荣。“以同类题材入剧,朱权此作乃今存最早的一种。” 该杂剧虽以卓文君私奔为题,却主要表现相如的英雄气概,剧中也有男尊女卑、夫唱妇随、夫贵妻荣的封建思想,削弱了主题。

凌濛初的《识英雄红拂莽择配》一剧是由唐人传奇小说《虬髯客传》改变而成。讲述隋朝末年杨素的侍妾红拂,不甘心终日随波逐流,一心寻求奇男子为伴。红拂慧眼识李靖为英雄,于星夜主动私奔李靖,成就一段奇缘。红拂女的故事已经过多次改编加工,不过凌濛初的改编仍有一定的创新,人物塑造很成功,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朱有燉的《李亚仙花酒曲江池》一剧,作品取材于人们所熟知的唐传奇故事,讲述妓女李亚仙与唐朝名家子弟郑元和相爱。在郑元和钱财使尽、沦落街头之时,李亚仙也不肯相弃。她为自己赎身后,悉心照顾郑元和,并支持他苦读,郑元和中状元后,李亚仙称自己出身低贱,要告退养母。亚仙的行为感动了朝廷,被封为夫人,极享富贵。《李娃传》是唐传奇中的经典,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有其独到之处。元代也有石君宝作《李亚仙花酒曲江池》同名杂剧。朱有燉剧作在前人的基础上,塑造了深情重义、助夫成功的青楼女子形象。

红叶题诗的故事源远流长,从唐朝以来,各朝代都有此类文学作品,如元代白朴有《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杂剧。明杂剧《李云英风送梧桐叶》由红叶故事演化,讲述李云英、任继图夫妇因战乱而失散,李云英有幸被尚书牛僧孺一家收留。自分别后,李云英思夫心切,坚决为夫守节,并将思夫之情写在梧桐叶上,机缘巧合下竟与任继图团圆。

刘兑的杂剧《金童玉女娇红记》本事出于北宋宣和年间的一件实事,原是讲述书生申纯与表妹王娇娘相爱,因权豪帅府逼迫而不能如愿,最终双双殉情。《娇红记》曾被编成小说话本和杂剧。元人宋梅洞据其创作传奇小说《娇红传》,元曲家王实甫等也有同名戏剧创作,但都没有流传下来。刘兑的《金童玉女娇红记》对故事进行了改编加工,将男女主人公设定为金童玉女下凡,二人转生为表兄妹在凡间相恋,几经波折终成眷属,并重归仙界。该剧被改为喜庆的团圆结局,但戏剧效果也一定程度减弱了。

唐诗也成为杂剧作家创作题材的来源。《桃花人面》即改编自唐人崔护的诗作《题都城南庄》。这首叙事诗中已有了简单的人物形象、基本的剧情和环境,后世作家以此为题材进行改编扩充,使之成为曲折感人的爱情故事,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明,故事情节更加合理、完整,意境也更加优美。宋话本、元杂剧、明传奇等也曾反复表现此题材,白朴曾作元杂剧《崔护谒浆》。孟称舜的《桃花人面》一剧,讲述书生崔护踏青时因向农家女叶蓁儿讨水喝,两人互相萌生爱意。次年崔护旧地重访叶蓁儿不遇,于是题诗门上,蓁儿见诗后伤心欲绝昏死过去,最后又在崔护赶来时复活,与其团圆。此剧与诗作相比,充实丰富了很多,以其清新、自然、优美的风格而在明杂剧中显得独树一帜。

此外,明代婚恋杂剧中也有根据社会实事写作而成的。《刘盼春守志香囊怨》原是当时河南民间的实事,据朱有燉的自序,“此事发生于宣德七年”[3]207。《兰红叶从良烟花梦》一剧,据朱有燉的自序:“洪武辛酉,河南阳武妓兰氏适人不辱,与夫终老,愍其志为作传奇。” 叙述的是妓女兰红叶不甘沉沦,与书生徐翔互生爱意,而鸨母贪图钱财,被江西茶商以重金打动,逼红叶背着徐翔接客,红叶坚决拒绝。经过一番曲折,二人终获团圆。

有的杂剧将生活中的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作为主要角色写入剧本,使作品的时代感增强。如贾仲明《玉壶春》中的主人公李唐宾就是他的友人,同时也是杂剧《李云英风送梧桐叶》的作者,将他们的活动写入剧本,并作为剧中的主要人物,显示了明杂剧在取材方面的开拓和创新。

三、研究明代婚恋杂剧的意义

明杂剧一直被作为元杂剧之后的延伸文学来进行研究。近年来,明杂剧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从研究成果来看,却比较薄弱。对于明杂剧的价值,学术界存在一定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明杂剧无论是题材内容、思想性还是其艺术价值都无法与前代的元杂剧相比,研究意义不大;另一种观点认为,明杂剧产生于特定的年代,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的作品即便与元杂剧相比也不逊色,在某些方面有其进步意义。今天看来,明杂剧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值得研究。

婚恋剧是明杂剧中的重要部分,作品中对爱情婚姻的表现较前代同题材作品有了新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明代婚恋杂剧中女性人物身份多样,她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人生遭遇,但大多对爱情表现出迫切的渴望和大胆追求,希望尽可能掌握或改变自己的命运,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作家通过对女性人物性格和内心的细腻刻画,在女性身上既体现了传统礼教文化的影响,又体现了进步的时代观念。明代婚恋杂剧中所表现出来的婚恋观念与前代相比有很大的变化,这与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思想解放都有密切的关系。

从明杂剧的题材来源中,可以看出其对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传奇小说的继承与发展,而部分结合社会现实的作品又体现出杂剧作者们对现实社会的关注,是研究杂剧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内容。

注释

① 关于邹式金的《风流塚》是否属于明杂剧,学术界说法不一。曾永义的《明杂剧概论》与陈芳的《清初杂剧研究》认为应归为明杂剧,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提汇考》则认为不属于明杂剧。本文根据戚世隽《明代杂剧研究》中的明杂剧作家作品概览部分,将其作为明杂剧研究。

猜你喜欢
杂剧婚恋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赵琦美钞校本古今杂剧的戏剧学阐释
宫廷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视域下的明代外交图景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以《度柳翠》杂剧为例看《红楼梦》与元人度脱剧的关系
青年婚恋现状数据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七种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