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小学生劳动教育效果的措施

2020-01-10 11:22梁健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劳动小学生

梁健生

(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 广东·广州 511400)

0 引言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加强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从小就热爱劳动、热爱创造的良好品德,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利于磨练小学生的意志,促进小学生的成长。但是,就当前我国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基本现状来看,部分小学在实际的劳动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就需要小学教学管理者重视劳动教育,完善劳动教育平台,深化教育效果。

1 劳动教育的价值分析

1.1 劳动价值的个人追求

回顾人类的整个进化史,我们从猿人进化到直立人,又从直立人进化为现代人,每个过程都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的艰辛劳作。人进化的标准就是劳作,可以创造并使用工具,这些都体现了劳动是人类的传承。“劳动”两个字在字形上就是一个人在辛勤的干活,也表现着劳动价值的个人,具体如下:

第一,劳动塑自。我国是一个有个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大国,在不断的发展传承过程中也留下了很多古代深化故事,例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这些故事都讲述了人们利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战胜自然的事迹,同时,劳动也成就了他们的传奇,塑造了他们在子孙后代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另外,在《孟子》也曾描述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也反应了一个人要想从幼稚走向成熟,再从成熟走向成功,整个过程必须要经过辛苦的劳动。劳动可以让人见到最美的自己,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第二,劳动砺志。劳动也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当前社会上的很多成功人士,其在成功之前都会经历一段比较漫长的劳动岁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意志也会越来越坚强,进而为他们最后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古人云“劳以立身,勤以砺志”,也表面了劳动对磨练人的意志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三,劳动出制。早在远古农耕社会时期,我国的原始居民就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在那个时候,没有像现在一样比较完善的市场,也没有出现所谓商品交易,人们所有的用作生产和生活的工具都需要自己进行打磨,完全依靠手工打磨出来,故而也体现了劳动可以出制;

第四,劳动生智。人类的进化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人类的肢体的进化,也促进了人类大脑的进化。人类在长时间的进化中,一般都是在重复的劳动中熟能生巧,然后在失败的劳动中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经验,实现智力的提升,最终可以在逐渐复杂的劳动中完成创造,实现劳动生智。

1.2 发挥劳动教育价值也是国家需求

第一,加强劳动教育,也是贯彻我国政府所颁布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新形势下,我国在教育方针政策中也明确指出了要坚持教育和当前的生产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落实劳动教育措施,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营造劳动最光荣的社会风气,在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发展和落实,也是我国政府对劳动教育的要求。

第二,加强劳动教育,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需求,梁启超就曾说过“少年兴则国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因此,要想实现我国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为实现我国的整体富强,培养出前仆后继的高素质劳动者。

2 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误区

2.1 将直接参与劳动代替劳动的教育设计

目前,有部小学在开展劳动教育的时候,在教育设计较为缺乏,基本上都是用直接参与劳动代替劳动的教育设计,虽然也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操作小学劳动教育出现劳动有余而教育不足的结果。具体表现为

第一,部分小学生在观念上,加工参与劳动当做是逃离学习生活的一种带有休闲性质的娱乐活动,在很多情况下,都不将其当做是一项比较严肃的教育实践;第二,学生在实际的劳作过程中,可以从劳动中直接获取经验和感受,但是,从本质上来讲,这样的感受有时候并不是正面的教育价值,很容易产生负面的教育效果,导致小学生更加厌恶劳动。

劳动从本质上来讲应该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果仅仅是依靠参与劳动来完成,在教育因素上是缺乏的,也不利于发挥潜在的教育力量,不会对学生产生自觉的影响。很多时候,小学生在会在强制性的劳动中出现生理或者是心理上的紧张和压迫感,进而产生负面的情绪,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负面的劳动观念。

2.2 认为劳动教育资源等同于劳动资源

小学生劳动教育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要想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劳动教育资源的支持,因此,资源问题也是影响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体现在一些城区学校上,其在劳动教育资源上更加的缺乏,导致部分小学在进行劳动教育的时候,都需要进行劳动教育资源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单纯的将劳动教育资源等同于劳动资源,最终使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演化成了劳动资源的开发。

部分小学在小学生劳动教育方面,将教育内容和“学工学农”建立了等同的关系,在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上也基本上是围绕着工农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源来进行的,例如,一些小学在劳动教育的推进上,将学校中可以利用的空间都开发成了学生进行种植活动的场地,在教育资源开发上相对较为单一,且按照这个开发思路,对于一些面积较小的小学来讲也不太友好。

教育资源也是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载体,其主要的价值意义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进行分析,只要是可以对小学生的全面成长产生积极意义的教育力量,都可以被当做是一种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劳动教育的资源也是远远大于所谓的劳动资源的,所有的对提升小学生的劳动素养的教育载体都可以当做是劳动教育资源。例如,劳模故事、劳动精神、劳动文化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等,这些都蕴含着对学生的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及劳动精神的引导的教育力量,需要被纳入到小学生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范围中。但是,显然,很多小学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劳动教育的开发上不够全面,进而制约了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效果。

2.3 把劳动成果作为劳动教育效果

劳动教育评价是确保劳动教育有效推进的重要因素,劳动教育评价的效果以及影响着劳动教育的效果。但是,就目前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现状来看,很多学校在实际的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中,都存在着将劳动成果直接作为劳动教育成果的现象。例如,在进行劳动教育的时候,教学管理者更加重视学生在特定的劳动形态方面的物化产出,至于小学生在具体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却较为忽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小学生的劳动兴趣。另外,还有部分小学在劳动教育上,更加侧重对小学生的技能性劳动素养的考核,没有对小学生的价值性和精神性的劳动品质进行考评。

所有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也不例外。在实际的小学生劳动教育过程中,其具体的评价对象需要是学生在整个劳动的过程中,在劳动素养方面所产生的变化,这些变化包含着行动方面的,也包含着能力方面的,并不是简单的劳动成果可以体现的。这些都需要相关的教育人员加强认识,从各个方面对小学生进行评价,以免挫伤小学生劳动的兴趣和信心。影响其劳动素养的形成。

3 强化小学生劳动教育效果的措施

3.1 不断地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

在小学生劳动教育方面,要想深化教学效果,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对劳动教育内涵的分析,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例如,在今年疫情期间,很多小学就安排学生在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让学生了解劳动,并学会劳动。同时,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也会逐渐意识到作为一名家庭成员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而更加的体谅父母,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再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家里进行一些比较常用的小物件的清洗,让小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简单衣物的清洗、晾晒,或者也可以安排学生帮家长进行水果蔬菜的清洗,进而从中了解到相关的生活技能知识,这也是劳动教育的一个内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劳动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和当前的课堂教学、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因此,教师需要将劳动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实现其和小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工作的完美融合。

总而言之,利用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勤俭节约、刻苦奋斗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化小学生的劳动技能,帮助其树立更加坚定的理想和信任,这就是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

3.2 开展“创造性”劳动教育活动

小学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的时候,还需要致力于开展“创造性”的劳动教育活动,这也是当前小学劳动教育改革的要求。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校的各种资源,积极开展一些科技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活动,赋予劳动教育新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意义。

另外,除了学校以外,家庭也是推动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合理的作用,使其可以利用家庭和学校的各种资源,完成劳动学习任务。例如,在劳动节前后,某小学就给小学生布置了一项劳动任务,第一,了解劳动节的由来;第二,向父母家人学习一项劳动节能,例如,拖地、简单菜肴制作、简单剪纸等,然后拍照留念;第三,在劳动课堂上进行分享,鼓励小学生说出自己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深化小学生的劳动素养。

3.3 将劳动教育贯彻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小学教师还需要还需要将劳动教育贯彻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时时刻刻进行劳动知识的学习,完善自身的劳动素养。例如,学校可以结合校园的清洁工作,制定“值日班级”制度,在每天都会有一个班级抽出两节课的时间,由教师带领学生负责打扫学校公共区域的卫生,要求所有的班级学生都需要参加,并长期坚持,让小学生在重复劳动中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

再例如,某小学在劳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不断的尝试,通过学校扩建,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专门开辟了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的场地,设立了开心农场,具体设置了1000平米的农场,然后按照班级的数量划分成了30个模块,每块场地都有自己的名字,结合实际的季节特点,进行了蔬菜种植。

为此,小学还配合设置了“农耕实践课程”这门课程,让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了解到我国的农耕文化的特点和农耕劳作的特点,通过组织劳动教育活动,让小学生在每学期都可以了解到1到2种农作物,并在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感受到劳作的快乐。

3.4 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时候,还需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这也是劳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相关的教师需要明确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仅包含着劳动技能的培养,同时也包含着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具体指的是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树立,这些都对小学生日后走入社会,在劳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意义重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国家发展对小学教育的要求。为此,小学需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结合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误区,制定完善的劳动教育措施,不断提高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水平,提升其教育素养,最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后期进行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劳动小学生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