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业指导视域下朋辈互助机制的重构及实践路径

2020-01-10 11:22辛红伟张学堂金牧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朋辈学风学业

辛红伟 张学堂 姚 敏 金牧羊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学生中心 陕西·西安 710018)

朋辈群体是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和载体,大学生朋辈群体是社会群体中的一种基本类型,是大学生成长发展中重要的人际环境。马克思曾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科学有效的朋辈学业互助机制既是助推朋辈学业互助行为持续健康开展的有力引擎,也是提升朋辈学业互助效果的动力基础,更是朋辈学业互助规范开展的制度保障。因此,结合时代要求和学生特点对当前朋辈学业互助机制进行学理剖析和实践重构就显得颇为紧迫。

1 朋辈学业互助的内涵和价值意蕴

1.1 朋辈学业互助的内涵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发生变化不是因为科学性的事实依据,而是因为最近、最信任的朋辈的意见,朋辈的行为变化为其行为变化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示范”,朋辈学业互助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在高校学风建设方面的基本探索和实践。

朋辈学业互助就是基于学生学业视域通过相应的遴选机制遴选出学业优秀且乐于奉献的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业方面的“光”和“热”,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同伴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同时根据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协助他们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业目标和方向,解决学业困惑,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升学业水平,最终实现助人与自助的双赢效果,使互助主体双方通过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在学业上都有所收获。

1.2 朋辈学业互助的价值意蕴

1.2.1 契合时代新要求:朋辈学业互助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内在诉求

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战略安排、价值追求、历史使命和世界担当都对大学生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使命呼唤青年一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互助精神既隐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朋辈学业互助不仅有利于互助主体双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业水平,促进自身学业进步;更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崇高品格、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国梦锻造力量、奠定根基,是青年大学生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

1.2.2 开辟育人新途径:朋辈学业互助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探索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开展朋辈学业互助正是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学生自我发展新体系的正确选择,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朋辈学业互助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在互助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思想境界得以升华,个人能力得以锻炼和提升。因此,开展朋辈学业互助既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构筑育人新体系的有益尝试。

1.2.3 助推学风新形式:朋辈学业互助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

学风是校风的重要体现,学业水平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尺。面对当前高校的学风问题、学生学业问题,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大会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实现“四个回归”,首要的要求就是高等教育要“回归常识”,而回归常识“首先就是要求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读书学习。高校必须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

当前学业问题已成为大学生在学校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这也是衍生心理问题等诸多其他问题根源所在,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校对学生学业指导资源的匮乏又使得学生学业问题更加凸显,朋辈之间开展学业互助不仅是对学业指导资源匮乏的有效补充,更是助力高等教育和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落实“四个回归”,抒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的重要体现。

2 现行朋辈互助机制运行下的学业互助现状及问题

2.1 功利性的目标和认识导致朋辈学业互助的持续健康开展难以为继

朋辈学业互助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但在部分高校的朋辈互助运行实践中,不仅学校层面对朋辈互助的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将朋辈学业互助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实践载体,更多的是将朋辈学业互助作为学业指导资源的一种补充,甚至认为“教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就更不可能解决”。基于功利性的目标设定和认识偏颇,朋辈学业互助的持续健康运行难以保障。

2.2 缺乏引导和监管的自发运行状态使朋辈学业互助流于形式

在当前的朋辈学业互助实践中,学校重视不够,对于朋辈学业互助缺乏有效引导和专业指导,对互助的效果亦没有具体的评判和衡量标准,朋辈学业互助主体双方更多的是在完成学校或者老师交代的帮扶任务,因为没有相应的指导和监管,朋辈学业互助主体双方不仅缺乏行动自觉,更多的是处于自发的运行状态,朋辈学业指导力量建设也相对滞后,水平不高、能力不足,朋辈学业互助行为成了有形式没结果的自娱自乐行为,效果大打折扣,流于形式。

2.3 单一匮乏的激励机制使得朋辈学业互助的开展缺乏活力和动力

激励机制不健全是影响朋辈学业互助健康运行的掣肘和最大障碍。当前的朋辈互助激励机制的激励标准缺失,对于互助效果没有科学的评判和衡量标准,也没有对互助效果进行考评的制度和规则;二是激励对象单一,互助主体双方激励不同步。在朋辈学业互助体系中,互助双方都有所付出,但当前的激励机制对于被帮扶的学生进行有效激励的措施明显匮乏,大多是对于助人者给予激励。三是激励手段匮乏,综合性的激励措施缺失。大多高校在朋辈互助激励体系中激励手段和措施过于功利化,对学生正确认识朋辈学业互助行为缺乏引导,功利化的激励措施容易导致朋辈互助主体对激励的依赖性,这与朋辈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3 新时代朋辈学业互助机制重构的基本遵循和实践路径

3.1 朋辈学业互助机制重构的基本遵循

3.1.1 导向明确---朋辈学业互助机制重构的前提

朋辈学业互助既是互助主体双方的个体行为,也是学业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科学的朋辈学业互助机制不仅应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更要有明确的结果导向,能调动多方积极性,通过朋辈学业互助实现多赢。

3.1.2 互助互利---朋辈学业互助机制重构的基点

互助互利是朋辈学业互助行为持续健康开展的基本动力,通过学业互助行为的开展要解决互助主体双方面临的实际问题,既实现助人者通过对同伴的学业帮扶能巩固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增强成就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又能使被助者切实解决学业困惑、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业水平,这是构筑科学的朋辈学业互助机制的基础。

3.1.3 同步综合激励---朋辈学业互助机制重构的关键

在当前的朋辈学业互助的激励体系中,对于被助学生进行有效激励的措施明显匮乏,大多是对于助人者给予激励。就个体而言,朋辈学业互助体系中受益的是双方,而非仅仅被助的学生。故,在激励体系中对被帮扶学生给予关注和激励是必要的,也是互助机制良性运转的基本保障;同时,科学有效的朋辈学业互助机制应综合施策,具有完善的激励手段和措施。

3.2 朋辈学业互助机制重构的实践路径

3.2.1 正确的认识和理念是科学的朋辈学业互助机制重构的基础

构筑科学的朋辈学业互助机制首先是对于朋辈学业互助要有正确的目标和认识,从学校层面来讲不能将朋辈学业互助仅仅作为补充学业指导资源的形式,也不能满足于让互助主体暂时的结对,而要正确引导结对双方基于专业特点和学业规划,使结对双方均能从学校安排的任务层面发展成自主的自觉行动,并通过学业互助进一步增进友谊,形成携手奋进的互助互利关系;另一方面,学校层面应成立专门的学业指导机构,要明确专人对朋辈学业互助给予指导,要将学生之间的学业互助提升到学校学风建设和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层面,将学业互助作为助推学风建设的有力抓手,作为将传统的学生管理说教模式向“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的助人自助模式的转变,这是朋辈学业互助机制重构的前提和基础。

3.2.2 加强朋辈互助队伍建设是科学的朋辈学业互助机制重构的关键

在朋辈学业互助体系当中,人是最有活力、最关键的因素。朋辈学业指导队伍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学业指导的具体实施和效果。故而,建立一支优秀的朋辈学业互助辅导队伍,是实现学业指导工作目标的关键。

首先要选拔好朋辈学业指导大使,充实和优化朋辈学业互助队伍。选拔学业指导大使,不能仅看学业成绩是否优秀,还要看是否有大局意识、是否乐于奉献、综合能力是否突出等,可以重点从学生党员和学业突出的优秀学生干部中遴选;其次要加强对朋辈学业指导大使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学业指导能力,可以定期邀请学校优秀教师为学业指导大使传授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方法,组织学业指导大使开展内部学业辅导经验与交流等;三是要完善学业指导考核评价及监管体系,不断提高学业辅导质量和学生满意度。形成以考核指导过程、指导态度、指导效果等主要维度的朋辈学业指导队伍考核体系,注重被指导学生的反馈与评价。这是提升朋辈学业指导实效的核心,也是朋辈学业互助机制重构的关键。

3.2.3 丰富和拓展学业互助载体是科学朋辈学业互助机制重构的重要依托

构筑科学有效的朋辈学业互助机制要以丰富和拓展朋辈学业互助载体、充实朋辈学业互助内容为依托。

第一,进一步提升“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子学业指导效果。针对被助学生学业薄弱的课程,不仅要要围绕本门课程的难点、困惑进行答疑、辅导,更要结合课程特点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周目标、月目标,也要对学习方法进行探讨,还要拓展学习内容,提升课程兴趣,倡导科学精神、培育乐观、坚韧的学习意志,切实夯实学业指导和互助基础。

第二,开展特色晚自习活动。晚自习时间是大学生消化课堂所学内容的重要而宝贵的时间段,朋辈学业互助要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开展集中的指导、答疑、讲解、讨论、测试等围绕学业问题的特色活动,提升晚自习质量,解决实际学业问题。

第三,成立兴趣小组,开展学习微讲堂等实践活动。在朋辈学业互助过程中将组建针对某门或某几门课程组建学习兴趣小组,除了开展理论学习和讨论外,更要注重利用实践方式、微讲坛形式等激发学习兴趣,为构筑科学的朋辈学业互助机制奠定良好基础。

3.2.4 健全和完善互助制度是构筑科学的朋辈学业互助机制的保障

一是要健全和完善考评、反馈体系。对朋辈学业互助开展的目标、过程、效果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是构筑科学的朋辈互助机制的题中之义,朋辈学业互助对于学生个体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在学校学风建设中的定位是什么都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对互助过程和效果要进行必要监管,及时总结,防止朋辈学业互助异化为评奖评优和搞小团体的工具。

二是要健全和完善朋辈互助的激励体系。激励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是顺利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朋辈学业互助主体双方都需要给予一定的激励,这是朋辈学业互助机制持续健康运行的基本保障。健全和完善朋辈学业互助的激励机制首先要明确激励对象,改变以往的注重对助人者的单一激励模式为同步激励,即对朋辈互助过程中的指导者和被指导者都要进行一定激励,双方需要的满足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积极性,确保互助行为的顺利进行;其次要构筑综合性激励手段,坚持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的同时,要将朋辈互助行为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作为德育专项进行考核,同时,作为评奖评优、组织发展的重要参考。

朋辈学业互助既是对朋辈教育的一步丰富和拓展,也是高校助推学风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四个回归”的基本举措,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探索,科学的朋辈学业互助机制的构筑对朋辈学业互助的良性运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有助于朋辈学业互助的持续健康开展和深入推进。

猜你喜欢
朋辈学风学业
艰苦的学业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35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