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与幼儿心理发展

2020-01-10 11:22岑贝贝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心理

岑贝贝

(宁波华茂国际学校 浙江·宁波 315000)

0 引言

幼儿阶段是塑造幼儿人格、促进幼儿身心良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引起充分重视,及时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结合游戏化教学、信息手段等多种教学策略,营造出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确保每一位幼儿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1 游戏化的定义

游戏化教学即“游戏化教学的优化整合”,游戏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互为目的与手段,而游戏和幼儿园教育的整合,即根据游戏的本质特征和形式设计出相应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发挥出幼儿的主体性,通过游戏的形式和游戏精神突出游戏化教学理念。

2 游戏化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依据

加达默尔将游戏和人的内在精神体验和经验结构转化密切相连,“习之于嬉”转变了传统的“业精于勤荒于嬉的”传统理念,折射出现代教育的内容,突出了现代教育对于游戏的重要意义。而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其自制能力、自学能力、注意力较差,福禄贝尔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中,更加强调适应自然原则,通俗而言,就是幼儿阶段的教育必须契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在传统教育中,施教者普遍忽略了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学模式倾向于小学化,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不高,难以实现幼儿的综合发展。胡伊清认为,人是游戏者,且多数学者认为游戏具备显著的主动性、虚拟性及愉悦性,而这些特征正好符合幼儿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为游戏化教学融入幼儿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极大的满足了幼儿的需要,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游戏教学中,并让幼儿的心理得到适应性成长。

3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从我国现阶段的儿童教育情况来看,完全有必要加强幼儿的心理教育,幼儿不仅要具备强健的身躯,还要塑造其健康的心理,为幼儿一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将孩子送到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完成人格的塑造,让幼儿具备不畏艰难、勇于探究、自强自信的精神,促进孩子思维、心理的良性发展,形成其健全的人格。

3.1 释放幼儿的天性

将游戏教学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充分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在我国大多数幼儿园教育中,孩童在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被学校告知在校内学习期间要好好听话,要认真学习,才能获得老师的喜欢和悉心栽培,这种思想的灌注使得幼儿以努力学习为第一目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让幼儿的思维“僵化”,变得具有“局限性”,最终散失幼儿的创新能力。而将游戏教学运用到其中以后,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变得开阔起来,提升了创新能力,为他们将来迈入更加广阔的学习天地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无忧无虑的精神状态下进入游戏世界,其天性得以有效激发。

3.2 突破幼儿的思维局限

幼儿阶段的教育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思维、人格的培养以及将来的发展有着影响,所以游戏教育和心理教育培养要从儿童阶段抓起。游戏活动能让幼儿在问题中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并在实践活动教学突破幼儿思维的局限性,让幼儿富有想象力、创新力以及生命力,将幼儿全身心带入教学活动中来,并通过自身实践感知到游戏世界的真实存在,全身心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当中,没有任何烦恼和束缚,极大提升幼儿的游戏兴趣,促进其小脑成长。其次,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让幼儿在游戏世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学会和游戏和谐相处,极大提升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幼儿好奇心较重,且兴趣颇为广泛,具备较强的可塑性,再加上幼儿本身就是热爱游戏的,在他们眼里,游戏占据重大比重,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度,让幼儿在游戏中尽情享受快乐。

3.3 促进幼儿心理良性发展

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具备较强的分辨能力和价值观,并在良好和谐的氛围中突破思维的局限性,让幼儿富有想象力和创新力,为其培养出良好的素质和综合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游戏教学也可以理解为疏泄幼儿的情绪、引领孩子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游戏教育对提升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控制水平已经及完善自我意识有着重大意义,促进幼儿身心的良性发展。

3.4 形成幼儿健全的人格

对幼儿进行情感和人格教育是当下幼儿园教育的重点,良好的情感和人格修养对于一个人今后的成就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利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既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情感的主体,需要在教学中灌输一些情感或者情绪,让幼儿的情绪变化受到游戏互动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幼儿完成人格的塑造,让幼儿在今后的成长中具备更加优良的心理素质。因此。从现阶段的幼儿教育情况来看,完全有必要进行游戏化教学,让幼儿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当中尽情享受,让其的思想自由自在的放飞思想,极大的激发其想象力和创新力。游戏教育理念的出现,为我国的幼儿教育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局势,将孩子送到学校,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快乐的度过自己的启蒙期,完成幼儿人格和心理素质的素质,并让幼儿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为他们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4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与儿童心理发展的策略

游戏化教学是和幼儿的实际生活情况和日常事物紧密相连的,对于加深幼儿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感知能力有着关键作用。游戏教学的关键在于为幼儿创建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情节,能够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当中,极大的提升其学习兴趣。此外,游戏教学同样需要一定的情感特征,通过一系列的知识和经验融合,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让幼儿从内心深处产生游戏欲望。正确应用游戏教学资源对幼儿园教学至关重要,在应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引发故事情节和幼儿的思考,并从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讲起,在情感上和幼儿产生共鸣后,逐渐引导幼儿进入游戏世界,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并通过游戏活动完善幼儿的心理,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幼儿将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4.1 多样化游戏活动

每一种教学手段的利弊不尽相同,幼儿教师必须要清楚每种游戏教学方式的利弊,在教学中有效结合各种教学方式,做到扬长避短,摒弃一些教学方式的缺点,充分发挥其优点。每一种游戏所带来的效果都是不相同的,有些游戏能够提升儿童的思维能力,有些能够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有些能完善幼儿的心理素质,而有些游戏能够巩固幼儿的基础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游戏,其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教师们只有灵活的应用这些游戏,根据其发挥的不同作用适当的应用到教学中,才能让幼儿全面的发展,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其综合素养。比如在幼儿园活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让两组幼儿用抽签的方法,让被选中的幼儿轮流回答对游戏活动的想法,最后用幼儿解答的积极性来决定哪一组学生获胜,如果两组出现打平的情况,老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速度来评判获胜方,老师可以用一定的精神或者物质奖励来作为胜利方的奖品,以此鼓励幼儿积极的投入到游戏当中去,并加强幼儿之间的团结互助。比如在某一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让两组幼儿用抽签的方法,让被选中的幼儿轮流回答对游戏活动的想法,最后用幼儿解答的积极性来决定哪一组学生获胜,如果两组出现打平的情况,老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速度来评判获胜方,老师可以用一定的精神或者物质奖励来作为胜利方的奖品,以此鼓励幼儿积极的投入到游戏当中去。再比如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找茬”和“被找茬”的心理,把全班幼儿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三到五人,让幼儿分别开展不同的游戏活动,然后再派出一个小组监督,如此一来,能让幼儿认真融入到游戏活动中。通过这样一种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快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并让幼儿在和谐的游戏环境中尽情释放自己的天赋,发挥自己的个性,完善幼儿的心理。

4.2 根据幼儿兴趣进行游戏的设计

兴趣才是幼儿最好的教学老师,游戏化教学最好的方式就说根据幼儿的不同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教学老师要充分了解班上的每一位孩子,根据其兴趣来进行游戏设计,这些兴趣包括很多,比如军事竞技、动作游戏和名人故事等,通过广泛的开展这些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极大的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4.3 让游戏更加贴近生活

游戏虽然能够很好的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游戏脱离了实际生活,则难发挥游戏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各种教学资源,设计出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游戏,让这种日常化的游戏来极大的提升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最大化的保证幼儿游戏活动的质量。

4.4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游戏世界的延伸

随着21世纪的科技快速发展,信息化的覆盖程度也随之提高。也正是由于这种发展趋势,全国的网络覆盖率大大增加,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增长了数十倍不止,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让幼儿感受到教学带来的新鲜感。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会采用不同种类的游戏,而有些有些流程颇为复杂,部分幼儿难以顺利掌握游戏步骤,而多媒体能够很好的将这部分步骤更加直观显示出来,让幼儿迅速掌握游戏规则,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进而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和游戏精神。在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时,教师要意识到对于孩童而言,他们的记忆力往往是比较抽象,多媒体上的动画和插图能够让学生们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的看多媒体上的动画,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视觉上的记忆,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世界中去。比如在“小鼹鼠的土豆”的教学时,教师首先会对于小鼹鼠的形象有一个详细的展示,然后循序渐进的讲解小鼹鼠是如何经历重重困难,坚持不懈的照料一颗土豆,然而最终在收获时却被告知是农民伯伯种下的,小鼹鼠最后不得不失去了它的土豆,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师细致入微的讲解,很容易让孩子沉浸在游戏故事中不可自拔。

5 结语

游戏化教学即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并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利用游戏进行教学,能够极大的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并为他们营造出了一个自由实践和自由探索的情景,对培养幼儿的智力、创造力、完善幼儿的心理素质及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所以,幼儿园要继续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游戏教学模式,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教师成为教学教学的引导者,让孩子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下自由成长、主动学习,并且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让他们通过游戏活动这个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舞台,尽情的展示自己、张扬个性,并通过游戏教学为幼儿塑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培育出综合品质,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爱“上”幼儿园
爆笑游戏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