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机电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2020-01-10 11:2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机电职业院校院校

杨 宏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其中对于创新精神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视度得到了明显提升,为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指明方向。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提升学生创新意识成为各大院校着重培养的内容,各高校也就也都因此格外重视创业教育的开展,着重提升本校人才质量使之更加符合市场需要。但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院校以及教师、学生共同携手,探究问题出现原因并予以针对性解决,促进教育深入发展,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1 创新创业教育及其与高职机电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1 创新创业教育概念

所谓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素养的人才为目标的实用型教育,针对的人员不仅包括各大院校在校学生,还包括全社会范围内具有创业倾向或正在创业的群体。该教育是以提升其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能力为主,按照层次和阶段由浅入深实施创新思维培养的教育模式,具有创新性、实践性以及创造性的特点,对于人员创业能力的锻炼有极大积极意义。

1.2 高职机电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2.1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我国迈入经济发展新阶段,产业正面临转型升级,因此对于人才要求愈发严格,但就目前而言,各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社会实际需求存在不平衡状况,对于市场人才需求无法做到有效满足。因此,为更适应市场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实现高质量就业,职业院校格外注重对于自身教育的改革,以期通过教育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职业院校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大幅扩张,无论是院校数量还是院校规模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极为突出,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提高是其中关键问题之一。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不仅是职业院校的目标,更是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必然。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信息化、智能化愈发普遍,过去重复性简单劳动已逐渐被各项人工智能取代,机械化发展也成为主流。因此对于毕业生而言,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衡量其综合素养的关键指标。高职院校必须认清市场发展形势,加快推动自身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标准,不断提升学生培养目标,实现职业教育的更深一步改革。

1.2.2 培养创新型人才

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存在极大不同,职业院校是社会专业型人才的摇篮,以就业为导向,其中机电专业又是对于实践性有较高要求的专业之一。新的市场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高水平实践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拥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使自身更加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因此,职业院校机电专业需改变培养目标,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作为本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市场和行业提供更多一专多能型创新人才。

1.2.3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对于机电等民族工业也是极大挑战和冲击。我国机电行业发展历史并不长,因此在技术水平方面仍无法比肩发达国家,但是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机电行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国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其中对于高质量人才的竞争成为重点。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已成为各大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的问题,双创教育成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策略,对于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1.2.4 建立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的建立是我国主要发展目标之一,而各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则是这一目标实施和完成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应该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作为推动自身健康发展的机遇,建设成为一流高职院校,实现人才高质量培养,为创新型国家的建立提供助力。

2 高职机电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薄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为滞后,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各大职业院校对其认识度并不高,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存在创新创业意识淡薄的问题。就机电专业而言,部分院校并未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之中,意识的淡薄直接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单一,在教育时仍将专业技能的提高作为重点,而对于创新创业理念的灌输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并未加以重视。在课程安排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多作为选修课程或就业指导课程,无法为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形成提供良好环境,只有充分认识思想理念上的误区才能够更好在机电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2 缺乏二者相互融合的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实践平台的有效建立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大重点,对于实践活动的开展有重要意义,是学生拓展自我发展路径、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实现自身全面综合发展的关键。目前而言,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实现实践平台的广泛建立,大多数平台具有极大的局限性,运作效能不佳,无法在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开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2.3 未实现课程体系的融合

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是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的关键一环,因此高职院校机电专业若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就必须重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融合,在专业课程中充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出完善且科学的课程体系。但是当前形势下,部分高职院校二者课程体系的融合并未落实,这就导致专业知识学习和创新能力创业素养的提高相互分离,无法有效融合,造成二者脱节,这将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培养。

3 高职机电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策略

3.1 教学理念融合

转变教育理念是我国高职院校实施教育改革、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步骤,高职院校要准确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并对于融合方法、融合方向以及融合措施做出合理分析,探究自身教育发展方向。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做到两点,一方面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中仅重视专业教育这一弊端进行清除,另一方面还要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探究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合理融合模式,通过理论融合推动教育模式融合。这无疑是一项长期且困难的工程,高职院校在实施专业教育理念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合方面要做到持之以恒、全员参与,为学生全方位发展奠定基础。

3.2 教学实践融合

教学实践即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是高职院校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有效教学方式。教学实践同样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基础上将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全面提升融入教学实践中,以实际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3.3 课程体系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在机电专业教育中的融入要以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作为基础,在此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最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机电专业教育体系的高质量融合。在这一条件下,高职院校还要对于机电专业学习特点和本院校学生学习特征进行分析,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以市场为导向制定针对性、科学性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制定,其中不仅要包括通识课程和专业知识教学的课程,还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其他互补课程。

3.4 培养方案融合

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得到拓宽,在已存在的专业知识、素养、能力的培养之上重视学生创新意识提升,达到理论、实践、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一融合模式可以让人才培养理念得到快速更新,有效落实各项创新创业教学策略。

3.5 教师队伍融合

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建立对于机电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其关键作用,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是否能够得到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应做到以下几点:(1)重视培养教师资源,积极选拔创新意识较强、专业能力较佳的教师作为机电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通过与外埠企业合作的加强让此部分教师深入企业内部进行知识提升,提高教师机电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2)邀请和招聘创新创业相关的专家和成功创业人士入院开展研讨会,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提升说服力,激发学生创业热情;(3)高职院校要将教师对于专业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作为发展方向,同时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师结构,以此实现机电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4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机电专业来说,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是实现院校教学质量提升、机电行业平稳科学发展的关键举措,高职院校一定要探究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新时期发展新方向,为行业输送高质量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机电职业院校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