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劳动与中国梦关系研究
——以株洲市高职大学生为例

2020-01-10 11:22宋江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株洲市专业技能劳动者

宋江洋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1)

1 劳动与中国梦之间紧密相关

首先,劳动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基本力量。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活动和生产财富的源泉。劳动催生语言、孕育艺术、产生伦理、激发科技,一部劳动史就是理解人类文明史的一把钥匙。

其次,劳动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崇尚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价值观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的敬业就要求从业者要热爱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回望过去,从建设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世纪工程,到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百年夙愿,从实现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辉煌的成就,都是在无数的劳动者埋头苦干、手胼足胝中变为现实。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需要全体劳动人民继续发扬不怕吃苦、勇于奋斗的劳动精神。

最后,劳动者的梦想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劳动者是劳动的主体。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更是劳动者的梦。让所有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就要让劳动者共同享有劳动造福的机会。中国梦是保护劳动者的梦、维护劳动者的梦。造福劳动者就要不断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广大劳动者实现梦想提供了制度保证。要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让所有的劳动者都能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公平的对待,让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过程中,拥有更多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出彩的机会。

2 目前高职大学生对于劳动与中国梦关系的看法

2.1 调查情况分析

从参与调查对象的基本数据上看,接受调研的对象主要为男生,大一、大二居多,占近75%。

在对株洲市高职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态度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有明确的劳动意识认为大学生很有必要参加劳动,大部分学生每天会花1个小时左右进行劳动。说明大部分高职大学生劳动意识和态度都是明确的,但仍存在10%—20%的学生劳动观念薄弱,劳动意识欠缺。具体的调查数据如下:

(1)通过调查得知80%左右的学生在家会经常性地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去,但仍有近20%学生不参与家务活动的情况。

(2)从数据结果中发现,76.74%的学生每天劳动时一小时以内,不足10%的学生每天劳动可以达到两个小时以上。

(3)对于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充分肯定劳动的价值,但仍有12.77%的学生认为劳动毫无价值。

(4)数据表明高职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程的分歧比较大。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完全没必要,纯属浪费时间;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能够投身劳动课程并认为很有意义。

在对株洲市高职大学生专业技能情况的调查中,研究小组发现超过半数的同学对于专业技能还不太熟练,对校外实践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存在专业技能基础不扎实,实践基本功不过关等问题。具体数据如下:

(1)调查中研究小组发现只有不到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非常熟练,大部分学生的专业技能基础还不够扎实。

(2)调查中大多学生对于校外劳动实践和认真听课比较认可,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参加校内劳动实践、考证培训和技能竞赛对于提高劳动技能也很有帮助。

在对株洲市高职大学生劳动实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劳动实践有必要,但不认为需要每天进行,对于不同形式的劳动实践,也有自己的选择。

(1)关于劳动实践形式的调查中发现,高达70%以上学生对于学校实训课、企业实习和专业技能培训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紧随其后的社区志愿服务和农村调研,相比较而言对于讲座和学校劳动的热情则稍显低落。

在对株洲市高职大学生与中国梦的基本情况调查中发现,对于青年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责任和担当的态度方面,青年大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认同感。

(1)研究小组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有所了解,而且超过一半的同学对于中国梦有较多了解,能够意识到实现中国梦是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

(2)近七成学生认为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诚实劳动,既要脑力劳动的大力输出也要体力劳动的充分支持。

(3)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这一问题来看,同学们基本形成了共识,普遍认为要树立远大理想、正确的事业观、价值取向、服务社会的意识;要积极投身社会发展事业,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2.2 总结问题

综上调查,不难看出高职大学生树立了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目标共识,但在实现中国梦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实践等方面还存在者一定的差距,他们迫切希望展现自己,但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从株洲市高职大学生实际问题出发,可以从培育高素质劳动者的角度,来解决目前的问题。

3 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助力实现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亿万高素质劳动者,我们要加强劳动教育,夯实劳动技能,创新劳动实践,培育有深厚情怀、有扎实功底、有过硬本领、有责任担当的高素质劳动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3.1 加强劳动教育,培育大学生深厚的劳动情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依靠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辛勤劳动、接续奋斗来实现。青年一代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寄予殷切期望,“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当代大学生要注重养成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因此,要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当代大学生投身实践,在增长才干和磨炼意志中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进而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

3.2 夯实劳动技能,锤炼大学生扎实的劳动功底

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大国工匠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在行业和专业领域中拥有一技之长。因而要注重大学生劳动技能的提升,引导大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觉锤炼个人专业能力,掌握专业必备技能,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在学习和比赛中不断提升自我,锤炼扎实的劳动功底,在职业劳动中夯实技能,提高能力。

3.3 创新劳动实践,锻造大学生过硬的劳动本领

新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注重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创新性和应用性。以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为核心,创新劳动实践模式,建好劳动实践基地,把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技能实践相衔接,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把学习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融合,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车间、社区等地开展劳动实践,在培养学生劳动精神中练就职业技能,锻造过硬的劳动本领。

4 结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群人有一群人的担当。作为大学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职校学生有着特殊的责任和担当。他们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正因为如此,他们比普通大学生身上多了一重使命。在全国每年评选的大国工匠中不乏职校生的身影,昔日的职校学生,今天的祖国栋梁。他们用劳动书写梦想,奋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线,在劳动中绽放青春风采,彰显了职校生对岗位、对国家、对民族强烈的责任和担当。

猜你喜欢
株洲市专业技能劳动者
牵牛花
劳动者
槐庭槐花开
——湖南省株洲市秋瑾故居之歌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株洲市:建章立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