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途径研究

2020-01-10 11:2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院校职业

姚 莹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热门。对于学校而言,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就业质量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质量的直接映射。在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增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施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双高建设的新形势下,提升就业质量迫在眉睫。

1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

“以生为本”是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而学生的就业层次高低是办学理念最直接的体现。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对学校的招生和长期发展具有直接影响。随着社会发展,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增高,用人单位、教育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将“就业率”作为评估的硬性指标。但是片面、过多强调“就业率”指标,往往忽视了就业质量的要求,造成了隐患。另一方面,学生的素质跟企业的要求存在差距,企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同时,而且还要有综合能力,能胜任综合性的多样性的工作,具有如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社交能力、外语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其他专业知识等能力。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随着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才交流产生相应变化。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不应该强调“单一性”、“专门性”,而应该注重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2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

2.1 学生就业认知不清晰

在就业的过程中,高职学生习惯于把自身放在很高的起点去观察周边的环境,去思考职业选择。出于工作条件要好,工资福利要好,付出的劳动却少等基本要求去选择职业,这样的就业认知是片面的,不符合社会实际的,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具体表现为眼高手低,就业期望值过高等。虽然在校期间成绩不错,但是自身没有从低做起,稳扎稳打的精神,没有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一味地追求好的工作条件,高薪和体面的工作,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认清自己,不考虑自身所具备的技能,不能合理定位,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只有从自身出发,实际出发,才能够准确定位,瞄准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不断努力。

2.2 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中,有很多是理实一体化的课程,需要很好的结合企业的最新技术,尽管现在学校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智能化,但是仍然有部分课程的课程体系较为老旧。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专业技能型的人才,所以硬件设备非常重要,但是部分课程以及实验室设备都好多年不更新。许多学生反映,在校期间用的实验设备,工作后均已淘汰。学校对课程体系更新的不及时,不能与企业无缝连接,所以学生工作后不能马上胜任企业的安排,还需要一段学习调整的时间,这样又进一步的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虽然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运用到课程中,但大部分的课程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且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管理还有所欠缺,学习氛围部分较为松散,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而教师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不能灵活地运用,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效率。

3 提升就业质量的途径

3.1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一是开展学风建设,帮助学生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实际,找准定位,总结合适的学习方式,建立信心,实践操作应用与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两手抓,积极扩展知识面,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成为较强综合素质能力的技能人才,在学习中认清自我,提高自我。二是要准确自我定位,了解社会需求。对所学专业和行业的发展有全面客观的了解,加强对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社会兼职等。在实践中给予系统、有效的指导,扩大实践教学路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和领悟社会能力的重要性。

3.2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学生职业规划模糊和就业准备不足是高职院校学生择业时的普遍现象,实习前,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时没有对求职意向进行准确定位,茫然的、手足无措的,或是抱着碰运气、试试看的心态,要想避免这些现象,就应当在学校期间做好职业规划。大一时安排职业规划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做好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理解,并初步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始终围绕职业规划所需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不断补充和完善;实习前期端正择业态度,理性分析,端正心态。实习期间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多走访,确保就业质量。

3.3 多措并举,拓展实习就业途径

理实一体化是高职院校当前实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管理,提高就业实习质量。构建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等模式,拓展学生实习就业网络,从源头上保障实习就业质量。学校深化内涵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设置,突出校内技能训练,夯实毕业生就业能力。在企业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基地,搭建广阔的就业平台,逐年拓宽学生实习就业市场。开展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与企业共同参与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接收企业文化熏陶,引导和保障学生高质量就业。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