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读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几点启示

2020-01-10 11:2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陶行知劳动儿童

胡 娜

(湖北省鄂州市莲花小学 湖北·鄂州 436099)

“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在古代,孔夫子的教育思想万人敬仰。而当代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观点,对当代教学实践具有现实意义。因此,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中国教师的发展都应该是根本的指导思想,有更多的寻味的启发。

启示之一:课堂教学要符合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要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那样他们掌握的知识会更加牢固、全面,对待学习也更加有兴趣,更加主动自觉,健康成长。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利用各类教育资源,让学校教育融入社会,打破传统教育的封闭局面,让学生在科技园、纪念馆参观学习,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就是要倡导自由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在教育点拔中,让学生感受领悟,从而让学生实现自我的发展,从而做到知行合一,循序渐进。只有这样,学生在教师借题发挥的故事穿插过程中,入脑入心,充分激发学生愿意学,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还有陶先生讲述的“砸泥巴”故事,更是“以人为本”教育的典型例子。我们还可利用特殊时间节点,让学生在困难面前,要坚定信念,以人为本。如2020年新冠病毒给人们带来困阻时,就必须有团结友爱精神。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一碗水端平”的教学思维,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注重师德教风在学生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而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只有做到严于律已,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因此,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时刻与学生和平相处,时刻做学生的导航者、引路人、好朋友,为他们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心理自由空间”。理解并接受孩子的童心、童趣。

启示二:教育者必须有高尚师德和优良师能。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我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不较得失,以奉献精神,干好本职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对学生感情要纯,心意要真。接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更要以爱心感化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陶行知普说过:“谁要是为了金钱和名望去搞教育,就会失望,努力就会落空。”“任何企图通过教育求取荣华富贵的人,都不适于从事教育。”

我们常常引导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而教师更应该在教书育人中,用自我示范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来教育学生,从而达到为人师表的教育目的。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待学生如亲子弟”。只有把学生教育培养好,振兴中华才有希望。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侮辱、谩骂、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热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陶行知先生曾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演讲、朗诵和表演形式,用丰富的图片,动感的视频,详细的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生活。如生活中的常识,水火无情,夏天,小孩自行到江边游泳是危险的,冬天以手试炉中炭火必定烫手等等,这些浅显道理,就是让学生知道生活从“行”中来,而“闻知”是从书本得来。

如果要让学生懂得知行合一的深刻道理。教师必须摒弃填鸭式的“一堂灌”。每一节语文课,不仅只是按照以“讲授到接受”的模式上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创设情景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教书匠”变成“研究型教师”。

启示三:教育者的教育观要全面系统要以人为本。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那么,怎样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不能机械化、程式化,而应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对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讲究“五育”并举。

“平民式教育”是陶行知的首创。这一目标的提出,对深化教育的本质的认识。与这一培养目标相适应,学校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生活,并在劳动中使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用陶行知的话来说,就是“用劳动生活开展教学实践,以劳动促教育”。“文明是人类用头脑和双手造就的,只会劳心而不会劳力和只会劳力而不会劳心的人,都是没有希望的。”

陶行知高度重视动手与用脑的作用。他说,“我以为世界上最有贡献的人只有一种,就是头脑能指挥手指行动的人。”在陶行知看来,只有让头脑指挥手指的行动,才可以产生力量,才可以完成创造。陶行知总结出的创造规律,这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学习。

需要提及的是,陶行知曾明确过劳动教育的目的,一是“增进自己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一是“了解劳动者之甘苦”。显而易见,陶行知是把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同深化学生的劳动体验结合在一起的,是把发展学生的能力同增进劳动人民的情感结合在一起的,正是在劳动生活的实践中,完成了“知”、“行”的融会,使能力与人格得到升华。

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最为陶行知重视的是学生的德育。一方面,他把道德视为做人的根本,明确在整个教育中德育应处于首要地位,他提出“建筑人格长城”的动议。以长远眼光看待人才培养,让学生在人生广阔舞台苦其心志,创新生活。

陶行知还十分关注儿童生活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他针对旧教育制度扼杀儿童天性的流弊,首先提出要解放儿童创造力的主张。他要求“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学生认识真实的生活,在生活中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放儿童的头脑”,破除蒙蔽儿童的迷信使他们获得思想的解放;“解放儿童的双手”,支持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放儿童的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踊跃讨论;“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学生摆脱“鸟笼”的束缚,走向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减轻学生的负担,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时间。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赋予儿童以自由、宽松的生活环境,它既符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又体现对儿童创造人格的尊重,渗透着陶行知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在《创造宣言》中,基于科学实践的充实和人文精神的陶冶,陶行知的创造思想已臻成熟,因而他的科学理念与创造才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说,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这是陶行知创造精神的极致,其中所包容的已不仅是创造的态度,它包容着献身于教育、献身于创造的忘我精神。这种以创造成功为乐、以超越自己为乐的精神,正是陶行知天下为公、无私于民的精神写照。这一点,标志着陶行知所奋力追求的理想和德操、科学和创造达到了至高的境界。

猜你喜欢
陶行知劳动儿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热爱劳动
留守儿童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