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对教师创新能力提升作用的研究

2020-01-10 11:22辛三法孙光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工会哲学创新能力

辛三法 孙光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上海 201620)

在当今社会,创新对于一个国家越来越重要,它被誉为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的创新水平高低直接由这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水平所决定。高等学校是以高层次的学习与培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其主要任务的机构,能够不断地培养出大量高等人才服务于社会,因此,高校创新水平高低对国家创新水平有很大的影响。而高校教师是高校的组成主体,是承载和实现高校主要任务的主力军。所以,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水平程度高低非常重要,将直接影响高校职能任务的达成程度,也影响国家的创新水平。

我国高校工会是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广大教职工自愿结成的群众性组织,是高校联系教职工的媒介,是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高校工会工作作为高校党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高校民主管理,构建校园和谐,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这种情况,高校工会可以在已有的职责范围内进行一些改革,在关怀教师的方面做一些事情。下面以高校工会为主要载体,以工会对教师的服务为基础,探究提升教师创新能力的方法。

1 确定高校工会也有推动提升教师创新能力的责任和义务

虽然在工会法中,没有这条内容,但是将高校工会对教师创新能力提升有一定责任和义务具有必要性。首先,从国家的大政方针上看,建设创新型大国是我国提得越来越高的战略要求。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大的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创新”问题。之后,多次讲话涉及这个话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历史上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在2020年将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其次,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我国创新能力的水平高低。高校是知识传承、知识创新、人才教育的重要机构,如果作为高校主体的教师都有较高水平的创新能力,那么从学校出来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也被熏陶出具有一定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像海浪源头和大海一样,一旦有了具有创新能力的波涛源头,那么将会催生出一波又一波、持续不断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波浪,向大海的远方扩散出去,渐渐地,整个大海充满这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波浪,广泛而持久。因此,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快慢。最后,高校工会的地位和服务职能使得工会在助推教师创新能力方面可以有所作为。高校工会充当高校与教师之间的媒介,而偏向教师方面,代表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高校工会的这个地位使得其在帮助教师提升创新能力方面显得非常自然,而非外加压力所致。

确认高校工会的这个责任和义务后,工会可以在该政策指导下,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展相关工作,切实为提升教师创新能力方面做些实事。

2 搭建以提升教师创新能力的一些网络专门平台

随着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因而高校教师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关于教学科研方面的问题,特别涉及创新能力方面的问题跟人的灵感有些关联,因此与时间场景密切相关,急需得到及时的回复或解决,过了这个时间场景,灵感就会消失了。而传统体制构架下的制度渐渐不能跟上这个新形势,而且现在高校实行弹性坐班制,教师之间见面的频率不高,缺乏直接交流和沟通,因此,这些教学科研问题会被拖延或滞后解决,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教师创新能力的凸显。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影响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的共享和沟通完全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高校工会可以利用“互联网+创新能力”技术长处,充当教师与教师之间即时沟通的媒介,及时化解一些教师教学科研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来实现提升教师创新能力的目的。高校工会可以负责搭建差别化的网络专门平台,利用网络形式将教师分门别类联系起来,如教学、教研和科研等信息专门平台,甚至更加具体如纺织教学、机织教学、针织教学研究等专门平台,专门平台结构是“专门教师(资深教师或行业专家)+普通教师(鼓励教师自愿加入,一定不要强迫)”形式,特邀专门教师“做客”该专业平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回复一些比较专业问题,解决教师教学科研方面的即时之需。该专门平台虽然形式上与普通的交流平台相同,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普通交流平台往往只有问题而不一定都有答案,本专门平台的问题都会有答案。每个专门平台就相当于一个虚拟工会工作室,主要目的是增进相互沟通交流,快速帮助教师解决具体问题来提升创新能力。工作室活动方式可以多样化,除了网络交流外,也可以延伸至线下,如可以适时组织老师出去现场参观、交流,邀请本领域佼佼者进校做学术报告,或适时邀请本领域专家帮助审阅项目申报本子,还适时推送一些本领域资料和新闻,等等。让进入专门平台的普通老师切实感觉到自己得到了帮助,如普通问题得到解答,模糊不清的思想得到界定和清晰化,领域眼界得以拓宽,思维始终被引向领域的前沿,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点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等。渐渐地,网络专门平台的规模会慢慢扩大,而且能够持续开展下去。

3 建立实体的休闲促创新平台

高校工会以学院为单位建立一个专门的比较独立的空间-休闲平台,主要目的是以教师之间的交流方式作为内在动力来提升创新能力,不需特别安排外力助推。忙碌后的教师需要适度歇息放松,抑郁时的教师需要适时倾吐宣泄,长时间未见面的教师之间需要见面聊聊,这些活动是休闲平台汇聚教师的原动因。

直觉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对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是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简而言之,直觉就是看到问题就马上直接有正确答案,没有中间停顿时间和反应过程的一种心理反应。即直觉不是一种思维,而是一种即时的从问题直达答案的能力。平时,人习惯于用头脑去观察、提出、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的高校教师。在长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运用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的学习进步、生活快乐和工作成就都归功于自己的思维模式,相反,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不顺和失意也归因于这种思维模式。我们都如此习惯于这种模式思维,以至于自己身临其中而浑然不觉,但是,在多数时候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及其习惯性运用正是我们直觉—创新能力凸显的阻碍,即固定思维模式压制了我们的创新能力的产生。研究表明,平时头脑严格地控制我们思维按照习惯固定模式进行思考运作,很少有例外,但是也有例外的时候,只有头脑非常筋疲力尽时,它的能量相对降低,对固定模式的控制力减弱,或持续一段时间的压力刚刚卸去,非常放松状态,头脑还没有恢复其严格的控制力,此时,直觉反应才可能暂时凸显,创造性能力才能发挥作用,内在的感知直达问题的答案,创新就有可能发生。当然,如果这个工会休闲平台里设置一些咖啡、茶饮等,更加非官僚环境,将会使教师更加放松,倾吐宣泄更加顺利,沟通更加长久深入,直觉推动创新将更加有效。据说,美国硅谷的工作间茶歇时间安排对公司大量的创新成果起了很大的催生作用。

4 建立实体工作室平台

工作室一般是指由几个人或一个人建立的组织,是一处创意生产和工作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具有公司模式的雏形。因其规模小,结构简单,管理操作灵活,没有过多条条框框的要求,因此工作效率较高。美国硅谷形成初期的工作室平台结构,规模结构非常简单,但是工作效率较高,产生了许多高新科技及其产品,带动本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成了科技聚集区,因而使得硅谷在世界上名气大噪。仔细分析工作室对效率和经济的作用可知,其过程大致为,首先员工有了新思维(初级思维),到工作室去实现该思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或操作过程产生新想法,改进初级思维成为较新思维(二级思维),再实现,再形成更新思维(多级思维),...,经过多个循环往复,最后才可能形成相对成熟的思维和思维产品形式,或者证明本思维最终的不可行。总结一下,就是先有初级思维,基于工作室结构平台去实现时,形成许多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机,又通过工作室结构平台,过滤或提纯新思维,循环往复,得到比较成熟思维和方案。实体工作室平台本身不能产生创新思维,而是创造一个更新思维不断形成的时刻,助推新思维的产生。

工科高校都有实验室,可以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实验活动,但是这些实验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本实体工作室平台具有广泛的大众性,可以有效弥补专业之外的思维的原型可实现性,也可以实现从专业实验延伸出去的思维,因此,在高校建立实体工作室平台有一定必要性。高校工会有一定的资金基础,加上其所在体制中的位置,完全可以实现在学校构建实体工作室平台的任务,来有效助推教师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其实,实体工作室平台并不复杂,首先提供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空间,其次,在里面提供一些基本的工具,如金属加工工具,塑料品加工工具,弱电器加工工具,工作台,等,让教师免费使用。最后,建立简单的本实体工作室平台保持、维护和延续的自我管理规则,保证本平台的持续存在和运行。有了这样的实体工作室平台后,教职工可以利用空余时间走进工作室,在里面自在地实现自己的一些初级想法,也许就能够衍生出更多的创新思维。

5 提高教师的哲学素养

中国教育的文理分科,即“习文科者不可不兼习理科,习理科者不可不兼习文科”,形成了两种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受教育者。一种人比较理性,其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而另一种比较偏感性,其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作为工科出身的高校教师,当然也是该制度下的人才之一,其专业素养日益提高,但是大部分教师的人文素养特别是哲学素养依然有所欠缺。而哲学素养是人文素养的核心,也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动力,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希尔伯特、庞加莱等都有较高的哲学素养。

哲学思维不同于我们普通思维方式,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哲学这种批判是一种在逻辑上最具彻底性的批判。哲学批判的对象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批判对象是一切外部对象和已有的概念及思想成果,这属于“对外”方面;另一个批判对象是批判者的思想自身,属于“对内”方面,这也是哲学反思性的特征方面,即重新反思构成自身思维模式的前提条件和运作方式。上述前者--“对外”批判的哲学思维方法,比较符合人们习惯和常识的思维模式,被广泛存在于绝大部分教师的头脑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在他们的生活中,但是,正是由于其习惯性、常识性和自觉性,很难被改变,因此这种哲学思维方式对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有限。而后者的“对内”批判的哲学反思思维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逆着人们常识习惯方向的思维模式,对提升创新能力的作用非常大,而正是绝大多数教师所欠缺的部分。例如,从逻辑角度上看,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第一个用实验证明电磁波存在的创举的属于前者思维方法的结果,而俄罗斯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在反思欧式几何基础上的非欧几何理论体系建立成就则属于后者思维方式的结果。

高校教师的哲学素养不仅直接影响着他们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影响着他们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我们知道,哲学素养培养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在一定哲学环境下逐渐培养形成,尤其是哲学批判性和反思性的思维方面,需要先学习相关理论,而后在平时教学科研中慢慢领悟、实践、再领悟、再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获得。高校工会可以在从哲学思维训练的角度提升教师创新能力上有所作为,为教师们营造一定的哲学环境,让教师的哲学素养逐渐养成。首先,利用经典哲学资料进行哲学熏陶。在工会活动室增加一些关于哲学原著著作书籍,也可以放一些精品网络哲学公开课的视频光盘资料,方便教师茶歇时间翻阅著作或直接观看光盘视频,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邀请哲学老师到学校或学院做学术研究报告,或从哲学角度来解决教学科研上遇到的问题,让普通老师能够直接向哲学教师请教,面对面交流,直接从哲学高度层面得道启示而受益。

猜你喜欢
工会哲学创新能力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工会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