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路径研究

2020-01-10 11:22杨艳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高职

杨艳丽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0)

0 前言

高职师生关系不融洽不仅会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难度,还会极大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想实现良好的知识传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确保信息对等、学生接纳教师和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长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师生观,所以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关系应该成为改善师生关系和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将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有机结合,既可帮助教师减轻不必要的工作负担,还可让学生的思政道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促进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的形成。

1 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所呈现的态势及归因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目前普遍的状况是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欠佳、内在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学习能力长期缺失的同时也缺乏一定与人交往的能力。当与教师直面沟通时,也多表现为缺乏耐心、同情心,难以对教师的话语产生深刻理解,同时因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在校期间难免会因人际关系产生摩擦而有沮丧心理。

由于高职层次学校学生的心智水平普遍不成熟,在青春期心理发育受到的不良因素影响较多的前提下,还要在高职学习期间面对校园外社会中的众多诱惑,因部分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在难以听从教师引导的前提下,会把大量在校期间的时间浪费在玩手机或谈恋爱上。因高职教师多以走班形式授课,师生沟通仅限于课堂,因此很多表现平平的学生难以让教师产生清晰直观的印象,教师往往对教学工作不满和无视课堂纪律的学生有深刻记忆,并且此部分学生的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

以上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与学生长期缺乏良好教育环境有关,高职层次学生在高考时,大多学业情况欠佳,多门科目不及格的现象屡见不鲜。虽然学生的成绩成因较复杂,学生进入高职校园后在缺少主观认识的基础上也难以对学习态度有效改观,由于该部分学生往往对自身的要求不高,在待人接物方面更是长期缺乏系统性的教导,甚至部分学生在中学期间养成了藐视师道尊严的不良习惯。在高职师生初期彼此不熟悉的背景下,难免会发生一定的言语冲突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二是部分课程教师的授课模式难以让学生充分适应,且此时的开课模式和高中学习有很大区别,在进校时学生即根据意愿进入了不同专业学习,不同班级的课程安排也是截然不同的,考虑到一部分学生在报考前缺乏对专业的正确认识,也缺少一定的职业观和人生价值观,再加上高职教学环境相对宽松,与高中相比缺少一定升学备考压力,进而导致多数学生容易有不服从管理的心理,给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带来难度。

三是大学的学习规律相对高中发生了很大变化,教与学的自由度都显著提升。在学生普遍更注重期末成绩的背景下,课堂效率长期无法有效改观,主要表现是学生上课自由散漫、作业提交拖拉抄袭、成绩唯60分等现象。同时,部分教师也只是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交流仅限于课堂90分钟,认为教师工作只是单纯的知识传讲。这些都是导致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有逐渐紧张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如果只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改善,往往效果不明显,需要的是建立对彼此工作的认可和统一目标认识。

四是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和高校之间招生竞争的不断升级,很多高校提出自己不仅是教育机构更是服务机构,在这种大趋势背景下,学生进一步将这种观念偏激地理解为教育就是知识的买卖,老师和学生就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误解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功利化,缺乏师生共生关系的信任基础。

2 高职院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路径研究

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树立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时代教育观和教学观,因教师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当部分学生初入大学校园对专业课程产生迷茫感时,教师需要尽快认识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因部分问题具有普遍性,在多数学生难以管理的条件下,要完成从单纯传授者到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转换。教师对自我教学工作的主动改革,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让学生们逐渐认可教师的话语,因部分学生对教师言行的顺从能力有限,在彼此陌生的条件下不足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和这些学生谈心,通过互动性良好的教学模式让枯燥无趣的高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同时因教育界的理论和方法在不断更新,教师必须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师生教学互动策略的学习,让教学工作更贴近学生实际。以增强自身的人格感染力为目的,帮助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亲友模式相处的关系也必然加深彼此的了解,在有诸多共同话题的基础上,也有助于提高改善班级整体学习氛围,有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注学生情感需求不仅是一名合格高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帮助学生平稳度过在校学习这一黄金时期的必要举措。因学生在青春期后不久即来到高职校园学习,大学的课程设置、人际相处等发生较大变化,大学生活里的一些元素和社会中是类似的,学生在入学初期难免会因与高中生活的变化较大而感到不适应,进而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如某同学在与宿舍同学关系紧张后不能及时找人排解情绪,或因自身学习成绩得不到改善,学生长期处于悲观、自卑的情绪中,教师一般也很难像中学那样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全盘了解。因此可通过课程改革的形式,将原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细化调整,通过设置方向更明确的人际沟通课程及开展丰富第二课堂课外指导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彼此间正确开展师生交往。在学生和教师间关系拉近后,有些难以和同学商量问题可以通过和教师沟通排解心理压力,进而让一部分学生逐渐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认可,有助于后续师生关系的平稳建立。

笔者注意到以往因教师与学生关系不对等、权利不统一等多种因素导致师生关系长期难以有效改善的事实,因此在校园生活中要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对话的校园文化氛围,既符合教育学的观点,也为后续构建多渠道师生沟通平台提供帮助,引导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关系构建,是减轻教师工作压力的必要手段之一。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多发言,在学生发言后教师要给予学生点评的同时,还可适当鼓励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一定的奖励手段让课堂气氛活跃,也可多主动走入到学生中,可通过与教师沟通的过程提高彼此的熟识度,并逐渐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到师生关系是纯洁而不掺杂任何利益的,有些对教师工作不理解的学生之所以长期没能和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很大原因在于未成年阶段的教师令他们感到疏远和压力。在彼此拥有共同话题、共同兴趣爱好的前提下,才能建立一定的友谊关系,教师也可在授课过程中关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提高课堂活跃度和关注度。

建设充满人文关怀的师生评价机制,注重个体发展和个性化评价也是提升师生关系的关键。目前各高校的师生评价机制已建立多年,但运作机制多为期末一次性评价,缺乏有效的动态持续跟踪。评价过程中,师生常常都是机械完成问卷调查,特别是学生完成调查时,一般也很少关注选项的题干和题意,往往都是打最高分以完成整个考评过程。因学校对考评时间有硬性要求,如果学生不完成考评还可能看不到期末考试成绩等,因此过去的师生互评环节往往是形同虚设。同时,对教师的考评指标也往往围绕课程教学单一维度展开。未来建议通过建立长期动态、多维度的考评模式,进而让打分更具有实际效力,也能够更符合学生的学情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为学校后续教学工作开展提供针对性的意见参考。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文体活动为契机同样能有效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建设。常规的校园文体活动包括歌舞戏剧和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常规的体育活动,包括拔河比赛、单人跳绳比赛、集体跳绳比赛、接力赛跑比赛、长跑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乒乓球赛等。在这些项目的比赛,在运动会举行期间各部门积极配合、团结协作,师生聚在一起,有问题一起上,有事一起想办法解决,真正做到了团结出合力合力出战斗力的精神。这样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就能更好地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3 结束语

立德树人一直是大学教育追求的第一要务,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逐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相信通过以上多种路径的探索,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向着更为和谐、包容的方向发展,这不仅将有助于逐步改善高职教学质量,还可真正实现互动互往、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