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探索
——以《网络操作系统》为例

2020-01-10 11:2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网络操作系统专业课程服务器

易 娟

(湖北青年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0 引言

高职院校教育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的、具备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长期以来在高校教育中因课程学时受限制和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进行思想教育的引导,导致的局面是思想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各自为政、互不相干,一直处于分离状态。这种状态是不利于学生在个人素质与价值上引导。特别是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推广,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越来越多的信息,有些信息带有负面影响,如果学生没有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可能会受这些负面影响,迷失方向。所以在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将思想教育贯穿到专业课程,使二者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意识形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职三年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完全依靠思想政治课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是不够的,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专业课程上。所以我们教师需要主动转变思路,不是片面地认为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事,而是要深入研究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目的是思政理论课和专业课程同向同行,相互兼顾,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一目标。本门主要探索在《网络操作系统》课程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想教育渗透到课程中,实现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个人修养的素质目标。

1 分析课程的基本情况和学生的学情情况

1.1 课程概况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大一学生的必修课程,总共学分4分,总学时72学时,主要讲授的是系统安装、用户管理、安全配置、系统服务等。本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管理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专业基础。

1.2 学情分析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是大一下学期开设的。学生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但是由于没有接触过服务器设备,又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和岗位职责认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另外,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大都是国外的产品,从而学生容易产生国内软件技术不如国外的错误想法。面对这些问题授课教师必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下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课堂中适当地加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课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既不能强行加入,也不能牵强附会,而是要选择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思政元素,“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自然融入到专业课程中。

首先,需要任课教师准确地掌握《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以课程为载体,结合学生的学情情况和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思想教育元素。从本门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学生要具备的课程思政目标包括: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具备不怕苦、不畏难、勇于挑战的优良品质;具有自学能力、与人沟通以及团队协同合作的能力;具有发现问题、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能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敢于应用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同时具有新时代赋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诚信、友善、敬业。围绕上述课程思政的目标,精雕细琢,做细做实,不断探索蕴含在《网络操作系统》课程中的德育元素。

其次,任课教师要不断钻研调查,准确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从学生所思所想、社会热门问题、国内外形势、社会现实问题、专业问题等挖掘思想教育元素。要做到这点,也需要多与班主任和学生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关注的问题;同时,深入企业,收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有针对性的选择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思想教育元素。

最后,任课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实践行动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通过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思政教育元素

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地导入思政内容,比如固定式的素材与即兴式的素材结合,网上搜集的案例与身边发生的故事并举,趣味性与时效性并重,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渗透到专业课程中,课程与思政巧妙融合,既要充实课堂内容,又要调动课堂气氛,最终达到提高育人质量的目的。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内容,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思政教学。

(1)爱国教育。在课程第一章操作系统简介中,引入一些国内服务器的型号、产生的背景,以及社会评价,让学生在运用国外产品的同时,了解国内产品的发展,主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观:虽然系统软件起源于国外,但是国内也在不断探索,研发我国家自己的产品,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解web服务的搭建时,列举我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立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案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我国web服务器的发展,增强对祖国未来美好发展的信心。

(2)工匠精神教育。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网络操作系统》课程适当地引入典型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在系统安装、配置等实践操作课程内容中,学生可能因某一个步骤错误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需要细心地逐步排除故障才能完成实践任务。所以引入一些行业工匠案例,如介绍疫情期间网络工程师克服困难如期保质保量地建立5G网络、华为成功案例等,教育学生要有工匠精神,认真完成实践任务。

(3)网络安全教育。服务器在网络中集中了大量的重要数据,如果安全防范做得不到位,会对企业和用户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所以在课程中要渗入一些网络安全知识。在用户配置章节中,讲解个人账户信息泄露引起巨大的危害;在服务器的配置章节中,讲解服务器的安全防范以及近几年学生关注的国内安全形势案例,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4)科技发展教育。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在课程内容中会引入网络前沿的知识,传递最新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DNS服务的搭建章节中,讲解我国新增4台IPv6根服务器,打破了中国过去没有根服务器的困境,让学生了解我国DNS服务器部署情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职业素质教育。课前,收集大量的的企业招聘信息,讲解本门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和要求,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本门课程学习的目的。在实践操作课中,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任务,培养学生具有协同合作的职业素养,同时每次课都会提醒学生做完实验之后要整理实验台,保持桌面清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基本的职业素养。

4 课程思政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思政教育不能简单地加入到《网络操作系统》课程中,而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多方面无形地将专业知识和情感教育二者合一,传播与课程相关的民族文化、国家发展状况、工匠精神等思想政治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第一,根据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通过多调查问卷、提问方式、网络方式等,了解学生最近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问题,结合课程思政目标,适当调整课程安排顺序,将热点问题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点提前讲解,让学生能用正确的角度分析热点问题,从而实现课程思政应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先进的信息化手段,采用情景案例、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项目演练、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例如:课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观看已录制好的基本配置视频,了解配置过程,也可以让学生按照视频提前做下实验,记录知识点不理解的地方或出现错误提示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课中不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让学生能快速理解知识要点,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有针对性学习。

第三,课程思政目标加入到考核方案。在传统考核标准中,以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考核重点,没有涉及到思政教育目标,考核标准单一,没有充分体现教书与育人相互统一的思想。如何评价课程思政有效性呢?评价课程思政有效性,是在原有课程评价的基础上,而不是脱离原有课程评价。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是培育学生立德树人,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可以从教学过程、课后作业、课堂测试和结业考试,将理论知识、实操能力和思政教育融入一体,考核评价中体现学生爱国、诚信、友善、敬业的价值观。在过程评价中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习惯等,在终结评价过程中,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用人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价值取向、团队协作、责任感等。

5 结束语

在《网络操作系统》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学情情况,深入探索专业知识中涉及到的课程思政元素,利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一目标。

猜你喜欢
网络操作系统专业课程服务器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国服务器市场份额出炉
得形忘意的服务器标准
计算机网络安全服务器入侵与防御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几种网络操作系统的浅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