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2020-01-10 11:22刘玉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实训互联网+院校

刘玉梅

(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校区 河北·秦皇岛 066004)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始终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我国旅游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对高职旅游人才的需求逐渐与“互联网+”相融合,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顺应时代的发展,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创新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1 “互联网+”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影响

1.1 “互联网+”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课堂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互联网+”背景下,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技术资源日益丰富,知识的获取渠道更加多样,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更加开放,教学活动形式更加多元,诸多变化都给高等职业院校课堂的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个性化、综合化、智能化和科学化。基于以上的环境背景,高等职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顺势而为,用信息技术引导课程创新,用全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创造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定位。

1.2 “互联网+”对旅游管理高职教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高职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教师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信息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须进一步通过培训和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打破传统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和新媒体等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手段。新技术的应用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数据处理能力、信息采集和有效利用等带来了挑战。

2 “互联网+”趋势下,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变的重要性

2.1 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符合旅游市场变化的需求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随着旅游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转变以及新技术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旅游企业的产品逐渐个性化、科技化,定制化产品越来越丰富,销模式逐渐网络化。如高端在线旅游平台的数量快速增加,线上旅游销售模式迅速推广,技术的革新同旅游产品结合,碰撞出旅游新体验,如VR技术结合在线旅游平台,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旅游的乐趣等等。基于旅游市场的种种变化,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培养适合“互联网+”市场环境的应用型人才,满足不断增加的旅游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助推我国旅游行业的稳步快速发展。

2.2 转变旅游专业教学模式属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把高等院校毕业生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就业率成为考核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关注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应用型、专业化的人才。基于人才培养要求转变教学培养模式,不断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创新,不仅满足于“互联网+”的旅游行业人才需求,也要充分的满足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促使高等职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行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旅游管理专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

3.1 “互联网+”与高职旅游管理教学体系不协调

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设计和现实教学效果还未做到互联网与课程实施的深层次结合。从国内的研究成果可见,近几年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大的网络时代背景下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教学体制的变革的认识上越来越深入,观念越来越先进,但是针对“互联网+”旅游专业的结合上成果并不突出。所以针对高职旅游专业提出在网络技术背景下创新教学体系的建设,同时,提出将旅游与互联网高度融合,形成学科完美交叉,创建“互联网+旅游课堂”新思路。

3.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无法充分满足旅游行业的需求

目前旅游企业经营模式逐渐向网络化转变,如携程、途牛、驴妈妈等线上平台和传统运营的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通过线上进行产品销售以及私人订制等网络平台的搭建等,需要高职旅游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设置相应课程,如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市场营销等。新媒体的运用促进旅游企业的营销模式发生很大变化,如利用抖音、微信、快手、微博、直播等多种结合“互联网+”技术的营销模式,需要在课程设置特别是实操环节,让学生把“玩手机”转变成“用手机”,并尝试用新技术、新媒体模拟企业运营、销售等环节的工作,真正把高等职业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旅游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理论性较强,岗位实操与行业实践过于简单,无法充分满足旅游行业的岗位需求。

4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4.1 合理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操作训练

其一:引入大赛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个平台,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组建指导教师团队,这个团队的老师必须是具备旅游与网络双重知识技能的。现在全国各地每年开展的创新创业大赛很多,指导教师根据大赛主题设置比赛题目,将题目作为实训内容,实训内容根据每个赛程不同不断更新,将学生以题目进行组队,既进行了实训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拓展了创新思维。

其二:构建项目教学模式。任课教师将部分科研项目和与企业合作共建的项目带入实训课堂。例如部分旅游资源处于拟开发和半开发状态,需要进行专业的旅游资源规划、旅游产品设计以及项目的运营与网络推广,在实训教学中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组队,每队学生分别负责资源规划、产品设计、网络推广等,指导教师将学生成果进行组合、修改、完善及后期与企业的沟通。将项目教学模式带入实训教学环节,以项目为媒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勇于创新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其三:旅游APP应用。应用APP进行旅游推广已是主流趋势。以实训课的形式,组织学生在不同主题下为各类旅游平台提供专业资讯,训练了学生文字运用能力,扩展了学生对旅游资讯的掌控程度,这为学生未来进入旅游网络企业或进入旅游相关企业进行网络营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2 加快旅游专业网络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及共享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本着“停课不停学”的教育教学要求,全国院校开展了在线课程教育模式,使学生平稳度过疫情期间的学习生活。这段特殊时期的教学方式得到了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助推网络课程加速建设。

在线课程的建设是信息化教育教学的需要,推进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推动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及共享。同时,使学生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交互学习能力,促进学习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3 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推进产教结合,首先,要强化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推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其次,学校要对接行业推进专业课程建设。一方面由旅游企业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学校部分理论课程和相关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二是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就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习和就业无缝式对接;三是与校企共同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以大赛标准为指导,大赛标准中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都是企业需要的新亮点,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要真正做到协同育人,凝聚产教两方面资源和力量共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趋势下,在我国旅游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旅游业创新发展应与互联网技术优势紧密结合,为高等职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对高等职业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新要求,对高等职业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新的标准,为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目标。让“互联网+”的优势深度融入到高等职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中,让更高质量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助力我国旅游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实训互联网+院校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