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在《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10 11:22秦抗洪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护理学院校高职

秦抗洪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安徽·六安 237000)

项目化教学已经成为现如今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急救护理学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一门比较注重实践的课程,要求高职院校学生不仅应当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有效地进行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教学,已经无法达到高职院校急救护理学的教学标准。现如今,项目化教学才是在急救护理学中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如何实现项目化教学在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是当今高职院校到工作重点。本文将从项目化教学的角度出发,以某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教学模式与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比较,从而研究项目化教学在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

1 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指的是通过使学生完成项目、完成工作任务而获取知识、获得专业技能的教学方法,而这些项目与工作任务对于学生来说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一般来讲,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任务需要依据岗位目标,行业需求划分,同时要以行业需求、工作任务为中心,要求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项目,完成工作任务。项目化教学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类,此类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应当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也就是说,师生要在固定的时间内交出完整的作品。在教师提出任务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计划后,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计划,然后再经过学生自行评估、教师评估,最后在实践中应用并将完整的项目记录档案。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实践性,教师提出的项目通常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得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有效地联系实际,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学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时能够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特长,使得学习更加自主化,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项目化教学将学生的教学任务合理地分为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并且使得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在当今的社会,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是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因此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护理专业的大专学生。

选取河北某高职院校护理系的四个大专学生班级,将四个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两个班级,对照组有两个班级。

2.2 研究方法

实验组的两个班级采用项目化教学法的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主要包括六个环节:明确项目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实施学习计划、检查评估、总结应用。项目化教学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规划时,要严格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合理有效地分为不同的项目,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要求他们分为不同的合作小组,根据组内每个人的特长等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然后根据组内合理地进行分工,通过合作完成老师给予的项目任务,最后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之后,确定自己的最终解决办法,并给予自己的解决办法实践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实验组的教学要以《急救护理学》为理论依据,结合急救护理岗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定相关的项目任务,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项目任务,通过不断的在遇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实践,发现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在完成急救护理项目的过程中,获取急救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等,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对照组的两个班级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只需根据教学大纲确定学习进度,通过讲解的方式使得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接受。教师需要根据《急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将护理基础,护理技能,护理过程,护理注意事项,护理技巧等全部通过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而言,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属于一种被动学习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没有被激发,也难以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除此之外,对照组与实验组教师需要具有同等的能力,教学内容要一致,学生专业成绩差别不能太大等,只是在教学方式上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所得到的研究成果只是由于教学模式不同而产生的差别。

3 研究结果——项目化教学在《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

3.1 实验结果

3.1.1 “项目化教学在《急救护理学》课程中的教学情况问卷调查”

在一学期的对照实验结束之后,我们对参与实验的所有学生发放了“项目化教学在《急救护理学》课程中的教学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42%的学生肯定项目化教学模式,88.56%的学生肯定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提高综合能力,89.33%的学生认为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91.26%的学生认为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使得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绝大多数学生肯定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效果,对该教学模式给予肯定评价。

3.1.2 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之后,在统一的考试时间下,完成了同样的试卷,之后通过统一的评分标准发现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差别不算太大,但是实践成绩方面,项目化教学组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这充分肯定了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效果要比传统化教学模式更加优质。

3.2 项目化教学在《急救护理学》中应用情况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项目化教学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化教学的本质是要把传统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教学知识与相关企业项目有效地融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项目设计制作过程,从而积累相关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项目化教学法的关键在于三个中心,以项目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

3.2.1 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授课教师,提倡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传授知识,教学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授课教师。这样的教学模式以授课教师为中心,学生属于接受者,对于知识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急救护理学这一实践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中,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模式完成理论的学习,而不是深入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对于急救护理学专业学生是远远不够的。项目化教学法结合急救护理学专业特点,鼓励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通过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解答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将教学过程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对于急救护理学专业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2 以“项目”为中心

急救护理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在未来能够对于实际遇到的突发状况进行有效的实际动手操作,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学习同样重要,必须综合发展学生的这两种能力。然而,传统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合理地融入实践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并没有独立的解决任何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可能遇到的问题,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项目化教学过程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强调实践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联系社会实际,根据学生情况,将教学内容分为一个又一个的项目,以项目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理论知识,获得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兼顾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在急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上,都要高于传统教学模式,对于他们未来在急救护理这一专业上的发展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2.3 以“实践”为中心

传统教学方法对于急救护理学专业的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只是简单的引导他们偶尔参与或者观摩实践过程,对于教学更注重记忆的过程,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而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通过动手实践从而获得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自主完成一项又一项的项目任务,在教师合理的安排之下,这些项目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能够有效的提升急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项目化教学方法是以实践为中心的,强调急救,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应当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掌握实际技能并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护理学院校高职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