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金课”驱动下的微机原理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0-01-10 11:22马千里戴修斌杜若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微机金课原理

梁 爽 马千里 戴修斌 杜若瑜 王 俊

(南京邮电大学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淘汰“水课”、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对高校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金课”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型,其中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将在线教学和面授教学两者的优势有机融合,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向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网络学习环境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方向转变,该模式对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微机原理课程特点及新要求

微机原理课程属于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必修核心课,是实用性、综合性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相结合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并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实际动手编程能力。结合混合式“金课”内涵,通过分析我校该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反馈,总结出对现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提出的新要求。

(1)由于微处理器硬件系统不断更新换代,现有理论教学与时代存在部分脱节,不能涵盖微机体系结构的新技术。理论教学内容需要满足前沿性与时代性要求,淘汰陈旧的、不变的教学内容。由于本校生物医学专业课程设置较多,受到总体课时的限制,课程的实验课时配置较少,实验内容仅沿袭传统的微机原理实验内容,较为简单且综合性不强,没有更好地体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色。实验教学内容需要体现前序后继课程知识体系的衔接,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由于本门课程理论性强且涉及面较广,部分理论知识复杂抽象,若仍沿用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会感觉授课内容枯燥、难于掌握。教学过程需要将先进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充分发挥线下、线上教学方式的各自优势,扩展课堂空间与时间维度,增强学生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

(3)由于本门课程兼顾微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编程,需要考核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效果,以卷面成绩为主的传统应试教育考核方式,既无法完全反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亦无法衡量并促进学生的创新活动。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强调过程性考核,注重教学与考核的同步化,挖掘反映线下线上课程学习情况的多元化指标,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内生性,增强教师的自我认同感。

2 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驱动为导向,着重结合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色,本文拟对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2.1 教学内容设计

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首先,由于微处理器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人才培养需要,对软硬件设计能力培养比以往要求更高,需要强调软硬件教学的相辅相成,加深学生软件编写、接口电路设计、可编程芯片等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软硬件综合设计能力。其次,选用由我校教师编写的适合线上线下教学的《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慕课版)教材,该教材内容融合了微机原理基础理论与新兴技术,涵盖诸多新应用场景的案例,具有知识体系全面且实用性较强的特点。该教材配套有慕课资源,其将学习内容分解为若干知识单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思路,契合我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可充分利用如慕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最后,可以引入我国的“缺芯”困境、华为的“备胎”计划等鲜活的例子,让学生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培育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首先,可以综合汇编语言程序设计、A/D数据采集以及串口通信等课程知识点,舍弃原来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内容,设计综合实验,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色内容加入到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箱、医学电子教学综合实验箱,将《生物医学传感器》、《医学仪器原理》、《医学信号处理》等课程串联起来,加强前后知识体系的衔接,使学生通过需求分析、实验设计、软件仿真、硬件调试等工程实践,掌握微机原理系统构成及应用,掌握电子医疗仪器设备较为完整的实际开发过程。其次,由于单片机的中断、输入输出等概念与微机原理一致,可以将单片机引入到实验环节,充分发挥其灵活便捷、可用高级语言进行编程等优势,既加深学生对微机原理知识的理解,更方便同学自行设计实际应用。

2.2 教学方法改革

在理论教学方法方面,采用线下主导、线上线下交互协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关于线下授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巩固课程难点重点内容,针对性地学习解惑,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从理解掌握层面上升到运用层面。同时,利用多媒体、移动终端等媒介,提供学习任务和目标,建立交互式的学习情境,支持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比如,课前可以采用“雨课堂”、“慕课堂”、“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工具,通过手机终端将教学课件、资料发送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借助教学工具的提问功能,激发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借助作业推送功能,敦促学生完成课后的复习工作。关于线上授课,采用本校《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慕课资源,其将微机原理内容拆解成独立单元,并通过每个章节的导语单元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利用慕课资源,可以重点开展课程导入、知识点回顾、考点归纳、作业互改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实验教学方法方面,充分运用案例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设计贴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实验内容,如“生理信号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实验内容,以期打破以知识点组织实验的常规模式,帮助学生整合和优化课程知识结构。本课程的综合实验要求学生组队完成,明确成员分工,强调学生的动手参与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软硬件调试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实验课前预先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们就实验设计思路进行线上或线下分组讨论,教师则需要充分参与讨论,把握学生参与度与实验进展,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遇到的工程实践问题,指导学生完成综合实验。

2.3 教学评价体系建立

“金课”要求学习评价应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这要求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过程化考核,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以便合理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评价体系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与“教”双方均会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还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及时评估、反馈教师的态度、能力情况,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自我认同感。

在学生评价层面,基于本校慕课平台的学生线上学习数据,如访问量、在线时长、学习进度、在线讨论数等,对学生课程参与度进行评价,并将数据及时反馈给学生,督促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此外,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及时统计课堂答题、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提高学生线下学习的效果。由于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需要改变原来以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为基础的考核方式,增加线上学习成绩占比。同时,以案例项目为驱动的实验设计,其难度高于传统的微机原理实验设计,考核方法需要调整为以实验过程的学生表现为主,兼顾实验完成度的原则,从实验态度、操作能力、创新设计和实验报告等方面综合考察,实验验收阶段可以采用组内成员合作口头答辩的方式,增强学生团队协助意识。

在教师评价层面,首先,可以采用学生问卷法,从课程内容覆盖的广度与深度、智慧教学工具的应用、线上线下互动情况、理论结合实际情况等方面,全面考察教师的线上线下授课情况;其次,可以采用文本分析法,综合分析线上线下教学讨论内容、答疑情况、作业批改等文本信息,全面掌握教学环节实施情况;最后,完善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课程准备、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教学阶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持续改善教学效果。

3 结论

本文从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的内涵出发,结合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科定位和专业特色,针对本专业微机原理课程建设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究,对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估体系开展改革探索,具体效果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验证与改进。

猜你喜欢
微机金课原理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Fuzzy Search for Multiple Chinese Keywords in Cloud Environment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装置的抗干扰措施
新型微机可控顶控制系统原理及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