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2020-01-10 11:22肖小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兔儿爷蜗牛想象力

肖小平

(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幼教中心) 山东·烟台 264000)

0 引言

幼儿美术欣赏课程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组成,幼儿对美术作品具有无限的探索精神。幼儿美术欣赏课程主要培养幼儿的理解力和欣赏力,注重增强幼儿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养成积极的审美态度。本文通过“幼儿美术课程”的欣赏能力,让幼儿充分认识到幼儿欣赏在艺术教育之中的作用。幼儿园之中,教师对于幼儿的的作用有限,幼儿美术欣赏课程存在一定弊端,幼儿教师缺乏幼儿美术的理论指导和欣赏指导经验,要结合幼儿园实际,展开幼儿美术课程的探索,综合美术欣赏内容,注重幼儿感觉、表现、创造性的发展。

1 幼儿美术欣赏课程——注重幼儿在感知中的表现

中国美术欣赏课程注重幼儿在美术课堂之中的感知作用,主要是通过幼儿在感官和感知以及丰富的经验,促使幼儿在美术课程之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例如在大班美术活动《大碗岛的星期天》之中,教师要在欣赏课程上从感知入手,贴近幼儿春秋活动,综合幼儿假期生活,让幼儿观看视频和图像,激发幼儿对于场景的兴趣,促使幼儿对美术课程产生兴趣。并且,教师可以引入画家和假期的彩画《大碗岛的星期天》,促使幼儿感知画面,教师在视觉之中展开游戏,让幼儿在图片之中寻找河边垂钓的女人和烟斗的男士,幼儿观察在草地上有几把雨伞。视觉和游戏能够调动幼儿对细节的感知能力。感知上,幼儿不仅能够感知构图特点,还能够感知意蕴。教师在观看视频《大碗岛的星期天》后进行模仿,让幼儿感受细节美、构图美等,促使对色彩等进行深入理解。

幼儿的美术感是丰富感知之上,幼儿在对大事的作品进行感知,教师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为幼儿准备道具,促使幼儿模仿画中人,让幼儿闭上眼睛,在脑中形成画中人物,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在园区的草地上放松身体,打着雨伞观赏风景,让幼儿通过肢体动作和视听等进行体验。美术能够对感官的创造性进行深入研究,在快乐之中感受美术欣赏课程的审美能力,促使幼儿感受生活之中的艺术美。

2 幼儿美术欣赏课程——注重幼儿在审美中创作

幼儿审美涵盖对于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在这种情况下,要从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两方面进行。美术教育具有丰富的内容和载体,教师要在探究美术课程的展开形式上,促使幼儿形成技巧,同时,教师的教育内容应该是综合的,要促使学生形成不同的认知特点,挖掘美术教育的延伸性。例如学生在进行绘本创编上,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绘本上传至网络,并且配上文字。供全国学生进行欣赏。

2.1 注重美的欣赏——亲近大师,体验作品之美

中国美术欣赏教育的审美课程要从幼儿的审美体验入手,促使幼儿在丰富的物象之中发现美、感受美。最终回到幼儿的美术创作之中,促使幼儿能够大胆的表现严重看到的事物,展现独特的情感。幼儿在进行回忆的过程,也是对于绘画的创造。从幼儿园美术欣赏实践上看,让幼儿欣赏名师的创作具有一定的意义。例如,大班活动《春如画》之中,画家通过丰富变化、奔放热情的线条,将春天的生命力展现,同时也是个跳跃音符。在欣赏活动之中,吴冠中对于春天的色彩进行表现,能够感染幼儿。同幼儿心中的春天进行比较,吴冠中的春天更具有吸引力。幼儿能够将感悟展现在自身的创作之中。

2.2 感受民族艺术的美——体验民族之美

中国具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同时也是大众、生活、民俗的艺术,民间艺术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映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涵盖基本的审美意识、精神品质,对于幼儿的审美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幼儿园美术欣赏课程的实践进行分析,幼儿偏爱民间艺术,民间艺术的外表展现较为独特,展现艺术形象的夸张行,艺术色彩丰富、明亮。这些特点和幼儿的审美风格及性能融合,所以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有而言的民间艺术欣赏通常情况下以活动形式展开,分为准备阶段、感知阶段、创意阶段、交流阶段。例如,展开《兔儿爷》活动之中的准备阶段,通过绘本对兔儿爷的民间传说进行收集,在班级展开兔儿爷的收藏活动,促使幼儿感知兔儿爷文化。在欣赏之中,幼儿对于兔儿爷的传说从古至今的功能,掌握同中秋节的关系,培养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感知阶段,幼儿在专门性的美术活动之中,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兔儿爷的造型或者是图片,幼儿在感知兔儿爷的形式美后,鼓励幼儿用喜欢的材料进行大胆创作。创意阶段。幼儿在使用陶泥对兔儿爷的形象进行操作的同时,在操作之中感知陶泥的特性。幼儿在揉、搓、拍、按等形式下制作兔儿爷,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发现兔儿爷的半成品问题的同时,教师在进行幼儿创意方式上进行创作,例如在揉泥地同时加入棉花可以增加泥巴地粘性,幼儿会发现泥变得结实,棉花在细化在泥巴之中后,幼儿在上色阶段会更加细致有序。培养幼儿的耐性。

3 幼儿美术欣赏课程——注重幼儿在想象中放飞

人生宝贵的实践就是生活活力和想象力的展示,大部分幼儿幼儿美术作品在此基础上形成。因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在美术欣赏之中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在美术课程之中要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3.1 借形想象

借形想象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形象,让幼儿拓展的基础上进行绘画,促使幼儿在具体形象之中进行相对或者想死的思考、创作。凭借想象按照幼儿的形象思维,为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提供切入点。例如美术活动《蜗牛的奇思妙想》活动之中,幼儿要寻找蜗牛,并且要发现各种形状的蜗牛,幼儿园的故事书之中有蜗牛,动画片之中有蜗牛,小朋友的衣服上也有。幼儿通过对蜗牛形象的掌握后,能够迁移到生活经验之中,形成丰富的想象力,通过伸长脖子和聊天的蜗牛,下雨天躲雨的蜗牛等。

3.2 借物想象

借物想象要通过生活的事件引发幼儿联想,联想是创造力的主要构成,联想和想象是创造的先导。例如,大班欣赏活动之中对于冬季的欣赏,可以让幼儿对冬季的的感受和体验进行表达,幼儿园在开放活动之中可以增设“冬季博物馆”等文化活动。“冬季博物馆”文化活动让幼儿感受不同的冬天,拥有不同的体验,为幼儿增加快乐。所以,幼儿在欣赏活动之中,可以创造冬季游戏,幼儿按照冬季的生活体验,结合冬季的动态,可以采取拼贴、叠印的方式展现丰富的画面。利用看冰灯、滑雪、打雪仗等方式,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3.3 借文学作品想象

幼儿文学作品对于幼儿的影响是全方面、综合性的。能够激发幼儿梦幻般的美。犹如春天的雨露滋润着儿童,要利用文学作品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美术欣赏活动《美丽的版画》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鲸鱼游大海》激发幼儿想象力。绘本深受幼儿喜爱,讲述的故事和画面非常特别,采取了版画的形式,教师可以让绘本放大,成为立体和可触摸的版画书,在阅读绘本之中,促使幼儿触摸版画,了解版画的风格和制作技巧。才能够让幼儿在版画欣赏过程从油墨吸塑过渡到欣赏和探究上。《海底世界》的美术欣赏和创作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 结语

幼儿美术课程的感知表现、审美创作、想象力等的探索和实践,融合了艺术、社会、科学、语言、生活等内容。在美术课堂之中要让幼儿在观看、欣赏、感知体验和游戏之中形成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为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垫定基础。幼儿美术课程能够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创造力,对幼儿健全人格发挥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兔儿爷蜗牛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别拿兔儿爷不当神仙
可爱的兔儿爷
蜗牛说
小蜗牛
智斗兔儿爷
蜗牛(共3则)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