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引领下高职语文实践教学方法初探

2020-01-10 11:22孙井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理念院校高职

孙井东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枣庄 277599)

1 孝文化

我们常说的孝文化,就是一种尊敬老人、关爱长辈的传统性质的文化,孝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核心文化。所谓孝道,是指社会要求子女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主要包括子女对父母的关心、爱护、尊敬、赡养、养老以及送终等方面。同时孝文化也有多种方面的作用。

第一,修身养性。子女对父母尽孝,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建设,修身养性,孝文化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在当今社会,孝道对下一代的修身养性的影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第二,家庭和睦。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孝敬父母,规范人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家庭的和睦,进而促进社会的和睦、稳定发展,家庭的发展建设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儒家强调家庭和睦发展,强调孝道文化的重要性。第三,敬业报国。孝道文化倡导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敬业报国,因此传承孝文化对我们积极工作,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第四,凝聚社会。儒家思想在乱世时代萌生,儒家提出孝文化,希望其可以推崇尊敬、关爱等的思想,提升社会道德,进而规范社会行为,协调人类发展,因此孝道文化还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第五,塑造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其中孝道文化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发展的精髓文化,孝道文化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经久不衰,扬名海外。

2 传承孝文化的重要意义

2.1 孝文化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孝文化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可以使人修身养性,我们需要对父母怀感恩之情,去尊敬和爱护父母,进而才能够尊敬和爱护工作、友谊、社会,优化三观。孝道文化对于个人方面、家庭方面、国家方面、社会方面以及文化方面均有自身的作用所在,因此如果缺失了孝道,也就失去了作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己的父母不去尽孝,对其他人还谈什么道德所言,更别谈什么敬业报国、凝聚社会。

2.2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核心文化

孝顺父母,赡养父母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可谓百善孝为先。回忆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即使舜的父母和家人对舜百般加害,舜也没丢了自己的孝心,对父母和家人依然以孝相对,以德报怨,坚持用自己的孝顺促使家庭和睦。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均把孝道文化加以推崇,使得孝道文化一直贯穿了中国历史的整个发展过程,同时还通过《二十四孝》和《孝经》等文献记载了一些经典的孝道典故,促进孝道文化在今后社会上的传承与发展。孝文化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在维护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今后社会的发展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2.3 孝文化对促进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重要意义

文化建设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建设引领精神建设,良好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意义。基于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背景,我国必须加强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建设带动教育建设、服务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对孝文化加以传承与发展,用优秀的文化引领人们的精神发展,提升人们的基本道德素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发展。

3 高职院校关于孝文化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高职学生缺失孝文化理念的原因

3.1 高职院校关于孝文化教育的发展现状

基于当今时代发展,改革开发的背景,西方外来文化的涌入,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多年轻人在很多时候忽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缺乏重视,几乎很少有人再去关注那些复杂深奥的传统文化。在学校领域,高职院校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动力,学生身体中的学习潜能有一部分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激活与开发。在孝文化方面,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感恩父母的心理,因而导致其缺乏一部分学习热情去报答父母、感恩父母。针对以上孝文化教育的发展现状,希望能够将孝道文化与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相融合,在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教育优势的同时传承孝文化。

3.2 高职学生缺失孝文化理念的原因

3.2.1 家庭教育干预

受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较为安逸,在家庭中也是属于受父母的万千宠爱长大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家长努力工作,努力挣钱给子女最好的生活,但是往往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教育,很多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同时孩子们还认为父母给自己带来的美好且安逸的生活所付出的一切是理所应当的,缺乏对父母的感恩心理,缺乏尊老爱老的思想意识。因此受家庭教育因素的干预,很多学生的物质攀比大于学习成绩攀比,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孝文化理念。

3.2.2 社会环境影响

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物质需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发展、多元化思想、不健康、不成熟理念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传统的孝道文化也受到了一定冲击,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尊重老人、关爱老人,见到老人摔倒无人理睬的现象。同时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受到了很多不良信息的干扰,进而也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孝文化理念的缺失。

3.2.3 学校教育薄弱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往往忽视了教育所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堂教育也主要注重学生完成实验或者完成的作业好坏来评价学生,进而忽视了道德对于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向前发展的作用。虽然学校针对德育教育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高职院校对于孝文化的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教育结构也较为薄弱,重知识、轻情感,缺乏对学生进行孝道文化的传授,对于孝文化实践活动的举办也几乎为零。

4 在孝文化引领下高职语文教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4.1 深入整合孝文化素材,优化并提高教育水平

语文这一学科是基于人文因素设立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也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孝文化的经典故事。比如,教材中胡适先生写的《我的母亲》一文,主要讲述了胡适先生在成年后才了解到母亲对自己的爱,也下定决心在以后的生活中勤勉上进,以德待人,以德报怨,同时在胡适先生的母亲身上我们看到了伟大的母爱,无微不至的母爱。教材里讲述这一故事,也希望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孝文化的精髓,对学生们起到激励作用,进而去努力学习,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因此为了使孝文化能够融入学生的思想中,我们应该深入整合孝文化素材,根据素材内容对学生开展综合性质的教育,设立专题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地感知孝文化的灵魂。

4.2 深入了解孝文化,促进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为了使孝文化深入学生们的内心深处,应该推动学生了解孝文化,进而促进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首先,通过阅读有关孝文化的经典文献,深刻体会孝文化的精神。为了有效传承孝文化,基于高职院校的发展,通过语文学科教学将孝文化理念传递到学生们的心中,将《三字经》、《弟子规》等文章作为语文学科的知识拓展读物,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剖析故事的发展理念,感悟表达精髓,同时还要落实孝文化精神,让学生通过孝文化的感染去感恩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父母。其次,高职院校还应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利用校园板报、宣传墙、活动展示板等载体宣传孝文化,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比赛以及讲座等形式深化孝文化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产生孝文化的熏陶作用,促进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3 开展在孝文化引领下高职语文的实践教学,推动孝道的行动化发展

在高职院校内发扬孝文化,光通过理论熏染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开展在孝文化引领下高职语文的实践教学,以推动孝道的行动化发展。首先要培养学生感恩、回报父母的意识。在学生学习孝文化相关的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语文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开展课程实践活动。根据课程结构设立孝文化教育的专题活动,让学生观察父母一天的工作状态,并加以记录,在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节日组织开展专题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演讲的形式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意,为学生从理念孝文化转变成行动孝文化发展奠定基础。其次还应该强化校理念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与家庭紧密联系,化孝为行,引导学生为家长做一些家务劳动能力所能及的事情,替父母分担,体会父母平日里的辛苦。同时按时开展文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孝文化理念向行动化转变。最后语文教师还可以加强孝文化与正常课程教学的结合,加强对学生孝文化实践活动的推进,带领学生到养老院参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了对孝文化的深刻感知,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建军节、建党节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孝顺以及爱意,敬业报国,进而升华孝文化理念,为开展在孝文化引领下高职语文的实践教学做出贡献。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语文实践教学能够综合孝文化理念与正常课堂教学的发展,因材施教,强化孝文化的渗透,加强学生对于孝文化的认识,并将理念深化于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孝文化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理念院校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