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以《商务英语综合教程4》为例

2020-01-10 11:22周桂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能力教学

周桂林

(广东理工学院 广东·肇庆 526100)

“思辨缺席症”最早由黄源深于1998年提出,他还指出这一“顽症”的危害,“思辨缺席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人的素质”。自该观点提出伊始,近二十年来,各方一直致力于思辨能力的探索,并取得思辨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的共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被确立为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都明确规定,要加强学生创新和思辨能力培养。2018年国家正式出台实施《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明确指出:“培养规格”之“能力要求”中规定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自此,思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和人才培养的紧迫任务,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将思辨能力的培养有效融入英语教学是当前重点课题,既符合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和学科建设内在需求,也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以《商务英语综合教程4》为例聚焦教学实践,从课堂操作层面、第二课堂、商务实践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探寻有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路径。

1 学生思辨能力缺乏的历史及现状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自古就提倡“师道尊严”,学生视老师为权威,教育往往表现出“一元权威式”,学生不敢质疑老师,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或所谓的“应声虫”,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养成被动听讲、全盘接收的学习习惯。从现实来看,受功利主义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重英语工具性目标,轻人文教育性目标。具体而言,学生重视死记硬背,刷题,忙于应对英语专业四六级、雅思等各种考试。总之,学生满足于浅层次的英语语言学习,很难就某一问题深入讨论,学生思辨发展空间受限。

从现状来看,从教师角度而言,受制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很多老师按部就班,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无暇顾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特别是“商务英语”教材结合了语言学习与商务知识,教师既要讲解语言知识,又要大量补充国际经济、贸易、政治、社会等背景相关知识。此种情况下,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语言点的讲解和句型的操练,但是对于篇章整体结构、逻辑、表述和观点立场等方面缺乏深入剖析,从而阻碍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归纳、整合、演绎、自我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对自我思辨能力培养的意识和路径缺乏。具体而言,部分学生根本不知何为思辨能力以及如何培养自我思辨力。学生并不愿也不能基于所学课文独立地探索多重和深入的相关知识。

2 课堂操作层面

2.1 内容依托式教学

课堂教学是传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主要阵地。鉴于独立设置课程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门槛较高,开展内容依托式思辨教学更符合教学实际。内容依托式教学是在教学中将思辨能力培养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学习中融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教学主要方式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多维度多层次的拓展。在《商务英语综合教程4》的第一单元探讨了大众媒体、精英媒体,在教学中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各自的定义和不同,受众等,在此基础上还要融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媒体的措辞、报道风格和政治倾向,甚至延伸到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这样的世界性通讯社,了解其特点、宗旨、主要运营模式和理念等。在内容依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支架方式,通过为学生搭建“脚手架”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演绎力,逻辑思辨力、言语表达力等。

2.2 情感特质的培养

从文秋芳建构的“思辨能力层级模型”来看,思辨能力包括认知标准、认知技能和情感特质。因此,培养学生具有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和坚毅的情感特质就是我们的目标。

《商务英语综合教程4》这本教材本身具备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知识广度,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明确学生是一个独立开放的不断自我建构的个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民主性、参与性原则,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课堂教学互动实质就是思维的互动,互动有利于实现信息的流动和情感交流。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对新鲜事物保持好疑、好问和好学的态度,并不畏艰难,敢于挑战,追求真理,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此外,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并逐步引导学生从论点、论证和论据方面阐述观点,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对学生的观点要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给予鼓励,让学生通过课堂活动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促进其思辨能力的发展。

2.3 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辨能力的培养就是从提问开始的,好的问题有利于一步步开启学生思辨的动态模式,为学生提供探究动机和方法。首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即启发式提问开展教学,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其次,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假设并发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引导学生多做基础性思考、设想性思考和延伸性思考,不能仅局限于书本。

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建情境,借助情境,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并以讨论或者对话形式激发学生提问,积极思考,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构建自身的批判性思维体系。

3 第二课堂的构建

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要构建第二课堂教学模式,这不仅是对传统教育的有效补充,还能满足学生课后个性化学习。第二课堂的构建将围绕培养学生具备获取知识能力上,即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首先是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的信息化平台,《商务英语综合教程4》提供给学生配套的音视频资源,学生可登录外教社有声资源网下载学习,但几乎无人登录使用,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其次,利用现代信息网络资源提供的丰富的资源,比如专门的英语学习网站,网络交流平台,文献资料数据库,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还有各种英文电子书、报刊、杂志、广播和影视等资源。胡壮麟(2008)阐述过“我们今天的许多知识不是存在于心智之中,而是分散在许多个体、图书馆、网络上的各种站点和软件之中”。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并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加工。

第三要重视纪录片在课堂思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纪录片纪实性强,语言功底深厚,主题丰富,文化多元性强,有利于吸引学生和培养学生的思辨力。比如在讲到第六单元,通过给学生观看BBC制作的纪录片Fallout:40 Years of Nuclear Dispute with Iran,学生就可对伊朗核问题的前世今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再者,纪录片中展示了伊拉克、伊朗、美国、俄罗斯的相关人士和国际原子能组织的不同观点,这有利于学生接受多元文化的洗礼和跳出习惯的母语文化圈,培养全球化意识和思辨能力。

4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是课程设计的重要一环,考察学生对基本商务知识及商务专题术语的掌握,以及学生的团体协作力、信息获取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理解表达力、逻辑分析力、思辨能力等。该课程在第一教学周就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自由组队,6-10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名称、宣言、研究项目、具体任务。实践跨度长达一学期,期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交学习和研究成果,并进行现场汇报和答辩。

在这一学期的时间里,教师就充当一个引领者的角色,给予学生指导和答疑,学生需自主决定研究项目,自主实地考察企业,自主搜集整理材料以及自主分析归纳材料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力和思辨力。成果展示完成后,教师根据他们的作品分别提问,引导他们更深入剖析问题,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比如讲到华为,笔者会问他们在世界上销量最大的手机品牌是哪些?各自有什么优势?给我们什么启示?如何看待高通、爱立信与华为在世界通信领域的地位?为什么华为能成为全球5G时代的引领者?它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通过层层问答,学生既增强了对这一话题的理解,也提高了思辨能力。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是课本的补充和延申,二者相得益彰,它检验和促进了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同时通过实践又反过来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5 结语

培养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力已经成为共识,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正如孙有中(2013)强调的“我们的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思辨的‘撑杆’,让学生掌握思辨的方法”。诚然,教师应当授人以渔,助力学生培养思辨能力。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能力教学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