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课程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英语精读课程为例

2020-01-10 11:22汤琳琼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论据知识点数字化

汤琳琼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3)

信息化时代的日益发展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从国家层面到各级院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积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化教学。国家从战略高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发展指引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各高校开发网络平台课程,创新数字教学模式。《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创建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互换等制度,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①在国家政策文件引导下,适应信息化教学发展趋势,各高职院校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院校在线课程平台。

英语精读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语言类必修课,是一门综合语言知识及阅读技能的训练课程,在整个合作办学课程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主要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基本功,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前特殊时期,高职的英语教学改革也需突出“互联网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支撑’地位”,探索先进网络技术尤其是移动终端与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创设多元的教学网络学习环境,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 混合式教学的内涵概述

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混合式教学,是对教育教学领域对于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较为盛行的一个术语,融合了ELearning(网络学习)和C-Learning(教师学习)的学习模式。何克抗(2005)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全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充分展现学生作为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有机结合,通过两者的优势互补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田世生,傅钢善(2004)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最本质的核心是,对特定的教学知识内容和明确的学习者采用适合知识点输送和学习者学习的技术方式来呈现与传输,并在此过程中运用适宜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碰到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负担的问题。教师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时容易陷入这样一个误区:“教师总是希望提供多一些内容,也设想学生会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在线学习任务”。然而事实结果却常常是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二是线上线下混合程度多少的问题。有多少内容是需要线下授课的,有多少内容适合放在线上平台要求学生自学的,两者应该怎样混合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等,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最佳的解决方案。因此,现在开展的混合式教学往往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混合教学结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基于数字化课程平台,在英语精读教学实践中通过线上(online)和线下(offline)两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交叉利用数字化课程平台和多媒体互联网设备,实现学生混合式学习“闭环”,落实“教—学—练—评—测”五大学习环节。

2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本校《英语精读》课程第一单元文章《The Facts of CampusLife》为例,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充分融合online和offline两种基本教学途径,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下课堂活动多采用小组任务的形式展开。

2.1 Online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学校自建的数字化课程平台,根据本单元授课主题发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完成平台话题“Freshers’Week”,“Campus Life”等,推荐观看相关话题视频“Arrival”,思考与视频内容相关的问题。通过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小组讨论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在线课程平台有目的地学习。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主题相关内容,完成话题讨论,并将搜集的资料上传课程平台以便课堂上能够有依据地展开下一阶段的线下讨论。

2.2 Offline授课阶段

线下授课阶段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步骤从文化背景和语言知识两方面完成对文章内容,语篇结构,和重点词句的学习。

2.2.1 文化导入

教师根据学生上传到课程平台的相关内容,从文化的角度导入主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报到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搜索大学报到当天视频资源,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和视频观看所感,反思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寻找各自的精彩场景。最后将讨论重点聚焦于校园的所见所闻,将话题从报到引导到校园生活,顺利进入下一步的文章学习。

2.2.2 篇章解构与文意讲解

首先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讨论“Campus Life”可能涉及到的内容,如Gain(获得新朋友),Lose(远离家乡),Interest(学生社团),Challenge(自学)等。引导学生将文章话题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更直观地理解文章大意。然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语篇段落之间的关联,定位关联句,初步梳理本文的篇章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的提示,找出文章的主题和论据(supportingdetails)。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主要论据(major details)和次要论据(minor details)的定义将supporting details进行分类。

2.2.3 篇章赏析与评价

篇章结构梳理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词句和语法知识点展开学习。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进行知识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的要求进行拓展性解析。文章语言细节教学活动完成后,仍然以小组任务的形式组织学生对文章段落提出批判性问题,互问互答,展开思辨性阅读,讨论文章的遣词造句,文章论据的真实性,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性和有效性,再次解析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分论据的架构关系。

2.2.4 文章小结与深化

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概括总结,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要内容大纲对文章大意进行概括总结,在总结过程中要求使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结构。最后,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在本文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展开对次要论据的讨论,拓展细节层次,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在Offline授课阶段,教师穿插了利用移动终端对学生本课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点的随堂小测,及时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2.3 Online课后巩固阶段

课后要求学生完成数字化教学平台上本单元的在线学习任务:自我复习本课语法知识点——定语从句,阅读文章Rules fortheFirstWeekinCollege并完成配套练习,完成拓展阅读练习,完成章节测验等等。同时要求学生利用钉钉班级群打卡功能完成课后每天的课文朗读作业。

3 结语

通过实践教学,对数字化课程平台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模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的网络自学情况,知识能力提升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在线课程发布的学习任务、课后作业、随堂小测等,能够科学合理地监控学生的实时完成情况,作业质量检测,以及小测中体现出的薄弱点。随着教学实践的继续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的课堂接入模式,开发更多样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无限延展课堂教学范围,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度。

注释

①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猜你喜欢
论据知识点数字化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恰当使用论据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