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田径分层次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020-01-10 11:22周永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田径分层目标

周永汉

(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实验中心小学 广东·江门 529085)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所处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及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都是不同,这也导致小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但是在目前的小学田径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注意到差异性可能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依旧采用统一教学的方式,不仅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体现,也使得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许多学生会出现因自身各方面综合条件较好,而觉得教学内容过于简单,部分学生也会出现因自身综合条件较为薄弱,所学内容对其来讲比较难,致使学不会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就是自身条件较好的学生会轻视体育课程的教学,而自身条件薄弱的学生则会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田径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有效性。

1 现阶段小学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小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普遍偏弱,多数小学生都缺少日常的体育锻炼,而且有部分小学生在家长的错误示范下,养成了暴饮暴食和喜欢玩电子设备而不喜欢体育运动的不良日常行为习惯。这也是当前小学体育田径教学难以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现阶段小学体育使用的教材也不够规范,许多实际教学内容缺少一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整体呈现一种多而杂的状态;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的田径教学中的技巧讲授方面也比较单调和死板,没有充分激起学生对田径这项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有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田径理论知识方面的讲授,不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兴趣点,在讲授过程中也没有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致使田径项目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们既无法从教师处获得相关的田径运动经验,也感受不到田径这项体育项目的乐趣,最终使得整体田径教学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还有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形式,让很多学生只能在跑步队伍中“跟着跑”。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自身多方面个性的发展,也让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有效性大大缩减。

2 分层教学概述

2.1 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划分,其核心理念就是核心素养要求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具体是指在班级内将身体素质和体育接受能力等多方面条件相近的学生分成一个教学小组,并根据教学小组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

2.2 分层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

2.2.1 全体性

在小学田径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全局意识和全体性的教学观念,要从全体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杜绝在班级中搞特殊,要主动为学生摒弃传统上成绩为王的观念。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程度的掌握相关田径知识和技巧,进而达到全部学生共同发展的最终教学目标。

2.2.2 动态管理

虽然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各方面差异性对小学生进行了分组,但是小学生的每天都是在变化的,所以,这个分组也要是动态的,也要随着学生的变化而随时改变具体情况。所以,分层教学模式也要求教师对教学小组进行动态方面的管理,要能够灵活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各类不同状况。要在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详细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计划进行更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教学和训练方面的辅导。

2.2.3 激励性

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时候,要随时观察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要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和成长作出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进而提升学生对田径这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实际层次进行适当的纵向调整,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要及时提高层次,综合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调低一个层次,以帮助学生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小学田径教学的有效性。

3 小学田径分层次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3.1 遵循差异性原则,科学分层

由于每个班级的学生自身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会打击到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也会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分层教学就是要将实际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学习小组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所以,在小学田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科学的分层。教师要在田径教学正式开始之前,通过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兴趣及体育项目接受能力,以从多方面增加分层教学的合理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并对学生做出一个全方面的综合型的评价。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要对学生进行动态式的跟踪,知晓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真正水平,进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

3.2 了解实际学情,科学性的预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大致上可以分为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单词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也应该按照分层教学的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是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具体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田径教学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师所指定的教学目标,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类别,一类是按照小学体育的教学大纲的实际要求来分,并对学生的综合基本条件进行综合;第二类,是按照学生的实际发展目标,关注学生自身的体育特长,使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第三类是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进行提高性的训练,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完成程度做出不同的要求。在利用分层教学的时候,每个层次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灵活有效的目标教学活动,进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有所提高。

3.3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灵活的教学形式

小学生除了自身的基础条件不同以外,在对田径项目的学习能力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展开教学的时候,应该是开放性的,要在实际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达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主动向更高的层次努力。教师也应该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对层次进行灵活性的调整,这样才会让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得到与之能力相匹配的训练。不然的话,学生纵然进步了,其所在的层次还是属于较低的层次,这部分学生会非常容易产生消极对待教学的情况发生,最终使得田径教学的整体效果降低。与此同时,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一层次的学习和练习中出现泛化的现象,则要建议该学生重新回到低层次的学习小组中进行综合能力的巩固,以充分体现出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日常的跳高教学中,许多学生会出现在起跑和助跑阶段整体节奏混乱的现象,此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将出现此类现象的学生调回低层次的学习小组中,进行基础性知识和内容的巩固,以帮助学生的实际学习更加有效。

3.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

在小学阶段的田径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能力和与合作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相对自由的学习机会和合作学习的机会,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田径运动中去,也要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同一教学层次中讨论田径运动的技巧问题,也可以带领学生在不同层次之间展开讨论,进而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以充分提升小学田径的课堂教学效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次教学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小学体育教学在形式上开拓了全新的领域。在小学田径这项体育运动的教学中开展分层次教学,不仅对于体育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提升体育能力方面有较好的促进性,也有助于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增强其在体育项目学习方面的信心和成就感。分层次教学模式也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中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从最大程度上提升的小学田径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在田径教学中,积极运用分层次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田径项目带来的乐趣,也让多有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提高小学田径教学的整体有效性。

猜你喜欢
田径分层目标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