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功能

2020-01-10 11:22何晓雁张体卫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育人环境

何晓雁 张体卫

(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太原 030024)

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成人,但是其对事、对人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的看法还不成熟,其对各种价值观念处于学习、理解的阶段。因此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其人生观、价值观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要积极发挥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高校体育文化在育人方面的作用

1.1 强健体魄调节身心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之间,仅因为涉及到的运动技能不同,锻炼身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人体的骨骼、肌肉以及内脏系统都得到了锻炼,促进了人体的生长与发育,促进了人体机能的改善。实际上在运动的过程中,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参与其中,并非是在跑步的过程中仅能锻炼腿部力量,打球的过程中仅能发挥手部力量。各个器官的组织结构与功能都因为参与运动得到了强化,彼此之间也更加的协调,进而实现了强健体魄的目标。

此外,进行体育运动对调节心理和情绪也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相关研究表明在运动的过程中人体会产生多巴胺、肾上腺素进而促使人产生较为强烈的兴奋感、安全感。通过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焦虑以及抑郁得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即便是未切身参与体育运动,作为体育竞赛与表演的观众,也会也因为观看体育运动,感受运动员之间动作的配合给人带来愉悦的情绪。

1.2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高校体育赛事、体育活动的开展会在校园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在这一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接受了积极思潮的影响。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社会上消极思想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在体育文化中蕴含着公平竞争、团结协作、拼搏奋斗的体育精神,这些精神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

1.3 促进大学生人格更加完善

在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下,大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进而使得自身的身体素质,体育技能以及精神面貌等都发生变化。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中,包含着多种因素,如精神美形态美,这些对促进大学生良好精神品质的形成都发挥了助力作用。例如在体育竞技的过程中总会存在输与赢,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在团体活动中还锻炼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这些都能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

2 多元化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品德素质养成形成负面影响

第一,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近年来各种社交软件、自媒体发展火爆,如微信、微博、抖音等,这些也成为了大学生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但是在这些娱乐网站或社交软件中隐藏着一些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大学生普遍有着猎奇的心理,极其容易受到影响。

第二,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社交能力。智能移动网络终端的发展,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的便捷,但是也导致部分大学生忽视了必要的人际交往。阻碍了大学生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人际交往的意识淡化,大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选择线上交流的方式,现实中与他人进行交流、交往的次数明显降低。其二,高校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手机族”,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与他人交流,导致了大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下降。

3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育人中存在的不足

3.1 体育文化育人理念与现实脱节

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以传统的理论+技能教学为主,这是一种直接传输的形式,对学生而言就是被动的接受。但环境、氛围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是有隐形影响的,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实际上比直接的技能教学效果更佳。体育不仅仅是一种学科知识、技能,教师更要注重在技能教学中进行情感、意志品质以及理想信念的培养。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高,一招一式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教学效果不佳。

3.2 复杂网络环境的干扰

网络的快速发展的确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同样受到了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中一些消极的不良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体育文化从的积极作用,对大学生的正确认知造成了一些冲击。例如在社会上太极拳老年人参与较多,一些人片面的认为这是老年人的体育运动,影响了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又如一些学生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沉溺于网络游戏,进而放弃了必要的体育运动,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根本不能发挥。

3.3 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发挥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未能发挥出来,教师如何教学生就盲目的追随,更不会对教学过程产生质疑。这种教学模式下何谈教学相长,教师根本不能从中获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一切看似按部就班但是教学效果不交。高校所组织的一些体育活动,一般为学校团委、学生会或体育部所组织,每个班学生必要有人参赛,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很少有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赛,更没有学生结合自身需求自发组织一些体育竞赛或开展相关体育活动。

4 发挥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作用

4.1 坚持用体育文化环境来育人的理念

高校体育文化与体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开展的,必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也要注重环境的作用。为了有效提升体育文化对学生的可塑性,高校应当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对体育文化展开设计,力争在高校内营造浓厚的运动氛围。在这一环境下,学生会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不但增强了身体素质,提升了心理健康,并且还有助于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具体而言,高校应当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总体范畴之下,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体育文化的各种要素与形成条件。建立科学的体育文化建设目标与总体框架,为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与引导。

4.2 加大宣传推广减少网络的不良影响

网络时代无论是教学还是人际交往都离不开网络,学生的价值观念亦会受到网络思潮的影响,这对高校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网络游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各种极端思想等影响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因此高校就应当控制舆论走向,引导学生思想。高校可以在自己的校园网中,发布一些最新的体育信息,国内外体育赛事开展情况,也可以发布一些本校的体育活动。还可以鼓励本校的学生们拍摄一些本班、本人、周围同学、老师进行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的视频,发布到抖音或微博上。学生们可以就自己喜爱的体育明星、体育项目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说说自己对本班体育课的建议。如此在网络上、在实际校园中都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减少网络中负面因素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4.3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感受体育精神,如此才能发挥出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教师与学校还要支持学生敢于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建立各种各样的体育团体组织,例如轮滑社、拳击社、武术团等。让这一团体成为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并自发的组织开展一些特色活动,实现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内化、外显,也为体育文化做出贡献。

高校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借助于网络的作用成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要引导与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来宣传学校所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成为体育文化的宣传者,丰富学校体育活动。

5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文化有着强健体魄调解身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以及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的功能。但是复杂的网络环境给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导致其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高校要坚持体育文化环境育人理念、坚持学生主体作用,更要注意发挥网络优势来构建体育文化氛围,发挥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育人环境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体育运动
环境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