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外贸企业国际化发展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0-01-10 11:2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跨国国际化人才

邹 莉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400067)

0 引语

为积极迎合新科技革命和新科技的应用,中小外贸企业不断审视国内外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长远发展。近年来,由于中小外贸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这些企业坚持"求稳求新"的发展理念,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以实现自身产业升级和附加值,建设符合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性质属于新创企业,也被称为“天生全球化”企业,企业国际化文献理论研究包括1966年Vernon提出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可看作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最早起源之一,该理论认为企业国外市场的开放可以基于优势的洞察力和革新能力。Wernerfelt从资源观的角度研究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认为有形资本、人力资本等无形资本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企业价值的战略资源。Sapienza,&Almeida从知识观的角度阐述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认为知识是促进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因素,鼓励知识密集型企业在竞争中国际化。创业理念和人力资本,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绩效、国际化程度和国家技术创新都有显著影响。人力资本建设需要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扩大人才规模,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还要统筹城乡人才发展,体制内与体制外人才发展,特别是要加强国际化人才发展,发挥国际化人才队伍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支撑作用。

1 中小外贸企业人才现状

随着全球生产趋势的逐渐改变,各国企业争相寻找制造成本较低的生产基地,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促使各国企业纷纷对外投资。当前,中小外贸企业国际化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人才数量偏少,对外交流合作话语权还比较弱,特别需要高层次人才作为活跃经济的代表,中小外贸企业早早地加入了国际化的潮流,甚至有的企业在起步阶段就成为国际化企业。企业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的主动性不强,特别是在国内培养充足的基础上,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突出。因为观念,意识,资金等原因,没有如期发展,也没有建立起规范,长效的国际化人才孵化机制,高层次人才的国际视野明显不足。企业人才创新团队培养不足。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采集手段尚未现代化,人才资源信息共享程度不高,人才评价信息系统不健全。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2 中小外贸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影响因素

2.1 多语言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和国际分工的深入,语言在国家经济发展、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跨国经济合作、多变的谈判和多边贸易需要熟悉国际惯例、国际商务知识和国际企业运作的跨文化国际化人才。随着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许多企业对投资领域的法律法规不甚了解,或者对跨国经营所产生的新的管理问题关注不足。考虑到语言文化的不当行为或错误处理,其他国家很容易产生误读,从而损害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话语权。运用多语种技能用语言表达创新思维,交流创新成果,培育和打造科技创新交流平台。要掌握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该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还要了解语言的语用规律、理解其文化、运用和实践该门语言。多语言能力能助力中小外贸企业产品的国际推广,在商贸交往中不仅可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而且可以提高中小外贸企业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2.2 多元文化知识

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由于文化和规则的差异,企业遭遇挫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经济文化贸易。在国际关系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面对不同的文化和国情,如何使企业海外经营战略和方向不偏离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如何利用本土环境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关系到中小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文化是经贸活动的载体之一,企业人才除了要具备科技创新思维,也需要具备多元文化知识,特别是交际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企业人员在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提升能力的方式和程度,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贸业务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人才必须深刻理解贸易伙伴经济行为背后的文化观念,文化交际能力就是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能通过不同文化传播的“工具”在不同的人、不同的语言能力和不同的文化知识中传递信息。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背景下,企业发展需要能了解不同的文化、欣赏异质文化,进而传播和融合文化的国际化人才。

3 中小外贸企业国际化发展对策

3.1 政策引导

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企业人才培养需要合理的整体规划、明确的企业人才定位、人才培养激励措施。政府应促进开放、加强沟通、规范管理,优化人力资本要素和平台,形成一个人才培养的有机系统,一个面向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系统。加强校行企的合作,建立与区域智库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的合作模式,区域智库为区域经济、企业发展献言献策,学校可以在学科建设、人才需求、人员素质等方面咨询区域智库,有意识、有针对性、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做出贡献,促进人才的积累、发展和智力贡献。

3.2 文化融合

现代西方文化及其文明的滥觞与嬗变本身也是一种经过激烈碰撞、互动、冲突、反思、对话与交流而逐渐变异、融合、杂生的复合性文化与文明,但是局部的共性和相通是在的,否则就不可能联结成人的共同体即人类社会。关于文化的共性的形成,费孝通为文化就是在社会这种群体形式下,把历史上众多个体的、有限的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变成一种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识财富。文化差异带来的思想、理念、运营的不同以及文化冲突,这对中小外贸企业的管理和海外市场拓展影响巨大,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应在文化融合中寻找超越区域文化差异的共处方式,秉承开放共享的态度,避免陷狭隘的民族主义话语体系和文化心理。企业跨文化融合的能力有助于企业的跨国经营以及对外影响力,跨文化融合需要企业管理者及人员以积极的心态不断增进认识、强化文化认同。

3.3 人才培养

由于受环境、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中小外贸公司里外语能力精通、有国际经贸知识、懂国际贸易规则、法律法规、懂管理及技术的复合型跨国人才较少,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和充分利用国外高等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创新团队支持,专家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高校可以通过高层次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以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平台为枢纽,引进和集聚大批高端人才,建立人才储备资源库、广泛吸引和培养高素质跨国人才,形成集群优势,才能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提升国际化水平,扩大教育对外交流,凝聚政府、企业、高校 教育合力,助力中小外贸企业人才培养建设,为“一带一路”中小企业走出去做出贡献,将为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多层次、多领域的国际经贸往来提供更多、更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支持。

4 结语

为了顺应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中小外贸企业日益增加,他们在国际合作、海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实践。中小外贸企业国际化发展需要一大批精通外语、适应跨国经营环境、了解贸易国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懂跨国管理的国际化人才。高校要加大这类专业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专业化国际人才能帮助中小外贸企业防范境外风险、降低投资成本、拓展跨国市场、克服世界语言的差异性、提高中小外贸企业的协同和共生能力,鼓励企业有实力打开边界、真正驾驭和引领变化、参与世界对话、能够彼此互相成长、共创价值,促进地区间的合作,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和世界经济再平衡。

猜你喜欢
跨国国际化人才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才云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