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素养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角色探索

2020-01-10 14:17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创新型素养大学生

周 颉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8)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元化网络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创新者了解宏观环境、把握发展方向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各地高校开始倡导对大学生创新型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该模式是以全媒体时代赋予的信息多元化为关键诱发因素,培养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开展的信息认知行为,促进其信息认知行为在其创新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全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创新型信息素养激发的三重角色以及由此产生的双元创新效应,最终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双创为导向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等相关对策建议。通过探讨互联网时代信息多元化条件下高校大学生对信息识别行为和信息素养发展成熟过程,将大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角色以及创新效应融入到一个有机的分析框架中。深入认识大学生通过对市场变换的信息捕捉而调整其创新行为,最后获得双元创新效应的作用机制,帮助高校科学有效地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协同创新提供参考。

1 全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创新型信息素养激发的三重角色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等传统理论对个体行为决策过程的解释,大学生信息认知行为也同样存在着产生和演变过程。而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的特色在于,它能够促发大学生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传播缓解自己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精准量化数据,管控自我行为,客观理性地认知自我。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创新型信息获取行为类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间接获取和直接获取;激进/探索性获取与渐进/开发性获取,从而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型信息素养动态属性。基于“信息嵌入→可获取性→诱发行为”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信息素养具有可塑性,并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形成阶段对其创新行为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1 大学生在创新型信息素养初成中承担的角色:潮流顺应者

在信息素养初成过程中,个体对信息加工、认知和采纳决策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其所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也会受邻近个体行为的影响。由于讯息的受众方之间存在互动频率和情感强度,大学生最终会根据网络信息对未来创新环境以及国家政策扶持倾向作出判断,反馈到其行为决策上。当大学生从事开发式创新时,本质上是对现有实践和产品的改进,强化了现有的技能、过程和结构,并未与市场当前状况存在重大偏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新行为更容易趋向顺应潮流。

1.2 大学生在创新型信息素养优化中承担的角色:相机选择者

在信息素养优化过程中,大学生能进行行为优化、能力提升、自我管控,灵活运用媒体工具测量、收集、监管自我数据,并经由数据反思自我,以更好地与周围环境互动,形成特定行为反应模式。当大学生进行探索式创新时,通常与不确定条件以及大胆的行动和实践相关。由于涉及更大的风险,大学生必须谨慎制定非传统的创新策略,以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上风,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新行为更容易趋向相机选择。

1.3 大学生在创新型信息素养完善中承担的角色:自我驱动者

创新失败能够刺激大学生用批判性眼光审视其行动背后的逻辑,进而改变信息搜集方式以及信息处理、加工方式,搜集更多高质量的信息并进行创造性的信息转换。在信息素养完善过程中,大学生积极回溯性反思,挑战既有的心智模式和行动逻辑,主动进行机会识别,对潜在的商业机会保持警惕,更多关注未来产品或服务的新想法,关注行业动态,抓住新出现的商业机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新行为更容易趋向自我驱动。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高校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可以激发大学生的三种不同阶段的创新型角色,这对大学生在信息认知的复杂权衡中,如何进行创新策略的时机抉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所产生的双元创新效应

首先是资本市场效应。研究普遍认为受教育程度高的创业者对待创新态度更积极,也更愿意接受新事物,做出创新性的策略。团队管理能力、团队异质性社会资本也会对创新产生影响。拥有较高创新型信息素养的大学生会更专注于高质量的创新项目,创新产出可能增加。此外,大学生会更敢于使用多样化的创新融资方式,也有助于技术研发、获得新技术以及对新创企业投资,那么对创新产出起到溢出效应。同时大学生组成的创新团队管理能力、团队异质性社会资本也会对其创新产生影响。多样化的团队成员通过多元化信息共享,互相交流学习,促进团队创新发展。

特别指出的是,创新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投资行为,其产出的收益不能马上体现出来,并且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基于其潜在的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本文认为风险较大的创新活动可能成为大学生的投资偏好之一。大学生团队可能更愿意挑战那些难度较大,风险也较大的创新项目,促使团队更多地采取科技战略,使团队的目标、盈利模式、预算管理、组织结构以及部门日常运作均紧密围绕科技战略展开,为创新项目的实施提供全方位的配合。他们还倾向于招聘更多有相似理念热衷于创新的员工。这种信仰的一致性有利于团队向着共同的目标和使命努力,组织认同协调和组织激励程度更高,能保证其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但如果社会网络关系过于密集会使成员间情绪与认知表现趋同性,抑制对多样化知识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阻碍对信息的识别与吸收,最终会降低了创新能力,对创新活动产生挤出效应。

其次是产品市场效应。当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拥有高信息素养的大学生对创新的影响程度就越高,他们所在团队创造的专利数量(和专利引用次数总和)会更多,也更容易带领团队向新技术的方向发展。当大学生对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度,那么对环境复杂性和动态性会有更深的认识,也使得大学生能有效识别产品的市场前景,增加研发投入增加,得到更多的专利数和引用次数,更有利于提高创新产品的产出。通过对信息风险的有效识别,大学生也更能把控好风险,化风险转为机会从而提高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大学生通过获取社会资源实现自我创新或合作创新,驱动市场产品和技术优化升级,进而触发行业创造力,最终成为创新的引领者,也会为社会创造更多创新机会的富余效应。团队成员中拥有各个专业背景的人员越多,公司发展越多元,多元化程度越高。

综上,高校大学生在信息素养驱动下的创新活动会引发外在经济和社会价值。大学生学习和知识管理也是提高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不断学习,也能够促使创新提高绩效,实现团队创新。大学生团体学习水平对团队创新成效会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作用;不同团队学习方式对不同的管理创新活动产生显著影响;团队结构、团队文化和环境因素也部分的影响到团队学习方式与管理创新成效之间的关系。

3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优化信息素养培育,提升高校核心网络权力的思路和建议。

首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提倡以人为本。大学生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将视野拓展到对媒体环境形成的信息多元化的认知和判断,并承担相应创新角色是培养目标重点之一。针对大学生承担创新角色的不同,各高校要进一步明晰大学生创新决策存在的互动机制,深刻分析分析大学生实现创新价值共创的行为、机理与途径。在多元化信息环境的基础上,大学生只有具备信息素养,通过观念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培养,才能使得适应技术创新的环境,才能有力地推动高校创新创业的新发展。

其次,从大学生信息认知行为视角进行测度。通过考察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等方面,对不同阶段的信息素养表现先具体化,后量化。认知行为本身就是感性与理性相交织的活动,具体步骤存在个体差异,很难对其进行标准化分解。因此,将研究对象锁定在大学生群体上,这样既便于对信息素养特征的观测,也最大可能地考虑群体特征的动态变化,使指标更具柔性。同时,信息是一个无形、抽象、宽泛的概念,信息口径难以统一。将信息认知嵌入创新类情境之中,创新型信息素养则是对此类信息的解释和解读。此外,创新决策中非理性行为在观测中也应该得到体现。认知偏差造成的非理性行为会使组织中不同个体在面对同一问题时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而忽视另一些信息。因此,也应该引入认知偏差的概念对大学生行为进行测度。

最后,在确定总体目标基础上进行优化。明确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功能定位,优化信息素养内涵、完善高校人才培养制度,为我国高校有的放矢地开展双创教育,提升高校在信息网络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其次是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在优化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大学生对外部信息的认知判断能力的影响因素动态变化。它包括:(1)背景特征:个体特征是其认知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专业知识等变量。此外,大学生群体是拥有类似特征的个体认知集合,还应考虑大学生群体各个主体之间在信息认知行为中的组织信息认知氛围。它是大学生群体对客观环境感知的结果,环境之间的差异性造成了大学生对其感知程度的不同,如群体平均年龄、群体规模、群体内部关系等变量。(2)信息获取方式:主要考察大学生如何获取信息,间接还是直接渠道以及是否能正确识别的信息来源。(3)信息评价方式:主要考察大学生如何确定信息的可靠性,判断不同信息之间的差异。(4)信息使用情况:捕捉大学生将信息付诸行动的能力,是否善于利用信息挑战传统思维定势,以不同方式看待事物。(5)信息环境意识:考察大学生群体内部信息共享情况。信息经验学习:确定哪些来源和过程有助于大学生发现未来使用信息,发现新的信息如何使用以及是否能通过讨论修改想法。(6)信息伦理:主要是指大学生是否知晓依法取得、存储、传播信息。

综上,在探明大学生信息素质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基于“信息嵌入→可获取性→诱发行为”的三维框架,明确大学生通过网络处理信息和数据信息文字来获得社会资本的过程,揭示大学生平衡探索式信息识别和开发性信息识别行为,确保高校培养的竞争优势。当然在创新中实现这种战略平衡,就需要对组织的内部和行业动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高校在信息交换和协调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共享其先进知识与资源,使得高校拥有获取信息资源的核心网络权力。

猜你喜欢
创新型素养大学生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