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行业院校专业群协同产业群发展的研究与探索

2020-01-10 14:17王雪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产业群产教院校

王雪颢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 300300)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量高素质人才,但受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影响,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仍存在着结构、质量、水平不能够完全适应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走产教融合道路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加强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协同发展,加强产教研深度融合,深化构建专业内涵,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专业与产业的关联性,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高校的教学质量具有实际价值。民航行业院校如何对接行业产业链、技术链和业务链,实现教育部门和产业的自然融合,是服务民航行业发展,满足行业人才需求的关键。

1 产教融合与专业群协同发展的内涵

1.1 专业群的内涵

专业群是多个专业基础相近、就业方向相似、技术领域相通、教学资源互通的多个专业学科,围绕着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的核心专业组成的专业集群。专业群中的专业设置往往是围绕着某一行业形成的一类专业,其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通,因此在实习实训的设备以及项目上是共同的,专业群中的多个专业可在同一体系中完成实习实训任务,这对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有着指导性的意义。行业院校的专业群建设是由院校的行业背景、自身办学条件、专业发展过程以及区域产业特征来确定的。因此在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区域内行业发展的走向,并对先有的专业教学资源进行分解重组,构建出适应产业群相关企业需求的教学体系,更好地服务相关企业,为行业产业群提供人才支持。

1.2 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得教学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企业与学校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为一体的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正是解决我国教育事业存在的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的“两张皮”问题的关键所在。这种融合将使得教育界和产业界的人力资源效率最大化,也使得国家大结构中的人力资源效率最大化。为深化产教融合,对接行业产业群建设发展专业群也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2 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政策下对民航行业发展分析

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印发的《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将遵循分工协作、互利共赢,协调联动、两翼齐飞,互联互通、一体发展,创新融合、扩大开放的基本原则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大兴机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北京“双枢纽”机场与天津机场、石家庄机场相互配合运作,有效分担了首都机场的旅客压力,良好的分工及补充协调为构建世界级机场群打下了基础。为满足京津冀区域民航行业的发展引起大量的人才需求,根据区域内民航行业产业群的人才需求来完成专业群的建设是其中的关键。

3 民航行业专业群建设探究

3.1 构建思路

对产业政策、人才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从专业群结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双创体系、双师队伍、社会服务、定向就业七个方面,提出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具体方法与措施,为民航行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与保障。

3.2 构建目标

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文件为指导,围绕“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国家级特色专业群建设目标,组织构建群内各专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度高、就业相关度高的具有鲜明民航行业特色及优势的专业群。提高专业群内师资力量,聘请高素质的企业兼职教师,完事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组织构建丰富的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吸引优质生源,保障学生就业对口率及满意度,保证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满意。

3.3 专业群建设内容及对应措施

3.3.1 调整专业群结构

为对接产业群,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依托校企合作单位,了解行业内最新技术导向,调整改进核心专业,建立“产业升级驱动专业升级”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群结构,以适应行业最新人才需求为目标调整专业群专业设置,打造与民航行业产业群发展高度融合,人才培养水平高、技术服务能力强的一流特色专业群。

3.3.2 完善课程建设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岗位实际工作内容及民航企业对岗位技能的需求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在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结合行业企业现阶段及未来发展的技术需求,共同选用及编写专业教材,以校企共赢的合作理念为目标,双方共同梳理合作办学资源进行课程共建,构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课程方案。

3.3.3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明确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根据专业主要面向的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职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作为资源型办学,实践教学要围绕校内外资源展开。实验教学有针对性地根据重点、难点设置一定深度的实验项目,展示、验证和体验基本理论知识。完善校内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增强师资力量。探索与CCAR-66R3全新执照体系配套的在校生执照培养模式,实现毕业学生“持证上岗”,提升自身竞争力。发展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寻求与企业深化合作,采用以企业为主的顶层设计专业实习大纲模式(一企一册),根据企业的岗位类别及工作内容,确定实践实习大纲,增加新的培养过程。

3.3.4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加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发展力度,挖掘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学生,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指导水平。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重视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通过实战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3.5 建设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理论教授与实践经验都是其不可缺少的能力。聘请行业专业群带头人作为产业群建设顾问,培养校内专业群带头人,把握产业群发展动向,共同完善协同产业群发展的专业群建设,领导教学团队推动教学改革与发展。同时为保证校内教师的专业能力,接轨产业群发展,定期委派校内教师前往企业进行行业实践,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建设、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补充兼职教师队伍力量,从行业企业聘请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兼职教师,发挥兼职教师的优势,提升课程质量,推动课程建设。

3.3.6 强化社会服务

通过专业群的建设来开办满足于产业群需求,开展多方向多层次的社会职业教育培训,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民航企业员工开展培训与技能鉴定,为企业分担培训任务,为行业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同时促进院校的发展。

3.3.7 促进定向就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符合产业群需求的人才。为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开办多样化的订单班、定向培养项目,进行差异性教学。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既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又在教育过程中使得学生被企业文化所感染,得到了真才实学。

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协同发展是解决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技能需求不匹配问题的有效途径。民航行业院校从专业群结构、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定向就业七个方面着手,对接产业群需求,促进产教融合,将能够为民航行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与保障。

猜你喜欢
产业群产教院校
高职专业群服务区域发展路径研究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复杂网络视角下产业群治理研究
集群对接基本模式的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