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措施研究

2020-01-10 14:17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研究型跨学科大学

芦 丹

(沈阳城市学院商学院 辽宁·沈阳 110112)

1998年《博雅报告》指出美国本科教育质量令人担忧,这一问题引发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对于本科教学质量下滑原因的反思,并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改革措施。这场教育改革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并一直持续到本世纪,目前仍在进行中。这轮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围绕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进行的,涉及到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育评价到教师激励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

1 教育理念改革:从“教学中学”向“学习中心”转型

以学习为中心的大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变化的组织机构,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能够产生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能的机构。“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推进本科教育改革的进程当中,不断尝试在教学理念上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大学”,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重点。

美国研究型大学从“教学为中心”向“学习为中心”转型的过程当中,使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学的使命是为学生创设出丰富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识并提高学习效能,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大学只有通过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才能在向“学习中心”转型的教育改革过程当中,不断的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

2 教育目标改革:注重探索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博耶报告》指出,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良好的沟通技能、探索及创新的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这个要求美国各个大学都采取了相应措施进一步调整了自己的教育培养目标,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是麻省理工学院和杜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要求其本科毕业生应“应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理性的推理能力,应懂得科学方法和其它探究方法,能利用获得的信息解决复杂的生活和工作问题”。杜克大学要求本科毕业生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总之,“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本科教育目标改革方面更加重视建构全面的知识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及创新精神、重视学生能力特别是写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3 教育内容改革:注重跨学科教育

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及科研难题都是通过传统学科交叉合作协同解决的。正因为如此,跨学科的专业课程得到了美国科研型大学的高度重视,他们通过跨学科课程的设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比较好的典型代表为密歇根大学。密歇根大学的主要做法是开设跨学科协同教学课程,其特点是在与不同学科背景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跨学科的思维得到了开发和提升。总之,美国科研型大学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教育,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获得跨学科的研究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及科研能力。

4 教学模式改革:建立“研究性教学”模式

1998年的《博耶报告》曾提出,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本科阶段忽视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时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及企业的要求与期望。因而许多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始重视教学模式改革,并把建立研究型教学模式作为改革的方向,并制定相应的研究型学习计划,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机会和体验。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有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为本科生提供了研究机会计划,在该计划当中,学校鼓励本科生多学习新知识、独立进行科研项目、努力将新知识与学术相结合,并在未来的学术研究当中坚持自己的方向。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机会计划为本科生真正提供了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制定类似计划的还有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为了鼓励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面向全体本科生提供了科研经费的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任何科研活动获得经费上的补助。这一计划获得了麻省理工大学学生的广泛响应,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都参与了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并且在1998年学生获得的科研经费累计达到了近500万美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进行的教学模式改革更有特点,他们主要是通过师徒制的形式来为本科生提供参与科研的机会,而且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形式多样,有针对自然科学设置的“本科研究实践计划”,有针对生物科学设置的“夏季生物工程计划”,有针对工程学科设置的“哈斯学者计划”,也有针对原创性研究工作设置的“校长奖学金计划”。

总之,在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各个高校更加重视为本科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机会,更加关注学生的研究体验,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的目的。

5 教育评价改革:向“学习效果评估”转型

质量评估对于一所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质量评估主要采用的是投入产出的模式,比较关注量化指标。而这种量化指标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出一所大学真正的教育质量。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大学里,教育质量的评估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主要指标。因此,在上个世纪末,美国研究型大学受到学习中心观念的影响,其本科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也发生了改变。“新的质量评估体将学习的效果至于顶层设计之中,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以及学生对于学习的投入度”。这种以关注学习投入度和产出度为主的新型评估模式,标志着美国研究性大学的教育质量评估向动态评估转型。

在2003年以后,美国所有地区都采取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成绩作为判定一所院校是否成功的标准。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了不同的评估体系,其中三大评估体系比较有影响力。第一个是在2000年投入使用的”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该体系评估学校的教育质量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量,一方面是学校资源配置是否有效,另一方面是学生投入各项学习活动的程度的多少。第二个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2002年开发的“本科生就读经验调查体系”。该体系的评估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校园风气,二是学生的学习质量,三是学生的服务质量,四式教学的多样化,从而为学校或院系提供认证的依据。第三个是2004年美国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大学学习评估体系”,该体系通过测量本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写作能力以及问题的解决能力来评估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尽管以上的三种评价体系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所遵循的理论思想是一致的,都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质量。

6 教师激励制度改革:重视教学学术

1998年发表的《博耶报告》倡导一种新的学术观,即教学也被认为是一种学术,这种提法一方面赋予了教学活动更深层次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使学术观更加丰富化和多元化。在这种多元学术观的影响下,以及教学学术理念的推动下,美国研究型大学对教学活动越来越重视,同时将有效的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活动作为美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

美国研究型大学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激励措施,另一方面是支持措施。激励措施具体包含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教学津贴,这是美国目前所有的研究大学都采用的一种普遍的形式。第二种形式,既设立专门的奖项,目的就是为了鼓励那些在教学工作当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激励政策的第三种表现形式是将教师的晋升与评聘制度与教师的教学数量及质量挂钩。“调查显示,美国研究型大学越来越重视教学,35%的研究型大学将本科教学作为教师晋升和终身教职评定的一个重要参考内容”。美国教师激励制度的改革,除了采取激励措施之外,还采用了支持措施,具体是指很多美国研究型大学都设立了专门机构,比如说哈佛大学设立了教学和学习中心,密歇根大学成立了教学促进与发展中心,“通过这些专门的机构,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持、学习支持、教研支持、资源支持、教学评价支持等各种服务,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研究型跨学科大学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