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价值取向的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思路

2020-01-10 14:17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高校学生价值

唐 昊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100101)

0 引言

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高低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有着直接的关系。但由于我国长时间处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许多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时过度重视课堂理论讲解,对于大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并不关心,加上各种新媒体平台负面思想和错误价值观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人生价值取向与职业心理方面受到了影响。

1 影响职业价值取向的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原因分析

按照国内各大高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现状来看,影响职业价值取向的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互联网技术变得更加成熟与普及,各种新媒体也成了许多大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平台。这些新媒体平台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充斥着大量消极、功利、庸俗的西方价值观,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与言行造成了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重视个人价值,追求短期的利益,忽视具有社会价值的职业取向;其次是高校的德育教学模式过于陈旧。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给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与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各种社会组织和舆论也影响了许多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与道德意识;此外,许多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上所采用的模式过于陈旧,过度重视理论内容,忽视了职业价值观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第三是家庭传统职业价值观念的影响。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高低以及价值观念对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影响深远。许多大学生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反复向孩子灌输稳定、终身的“铁饭碗”思想,孩子长期处在这样的家庭教育背景下,自身的职业价值取向也受到影响。除此之外,高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容易受到其同龄群体的影响,具有从众的特性。

2 基于职业价值取向的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思路

2.1 构建新媒体促进大学生职业取向发展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使新媒体成为了当前社会文化的主要传播形式。但由于新媒体的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各种非主流的、消极的思想也夹杂在其中。一些大学生为了能够追求短期利益,或者想要制造舆论效应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的行为给当前大学生群体的职业价值取向造成了严重影响。高校方面应该从实际出发,把积极的、正能量的内容作为核心内容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面引导,保障新媒体价值取向教育具有正面意义。对于现阶段国内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水平不高的情况,高校应当与所在地区的相关部门进行深度合作,构建出一个资讯信息更新快、权威高的互联网宣传平台。该平台由地方的教育管理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及高校共同创建,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推出一些权威性的政策或者新闻内容,为高校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提供帮助。也可以利用平台调研的方式和大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定期邀请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在平台上举行网络座谈会,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指导;此外,要加强网络信息资讯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绿色的网络环境,避免大学生受到错误思潮或者网络舆论的误导,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认知力,在对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进行正面性引导的同时,重视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2 鼓励企业提供大学生实习岗位,提高职业认知能力

因为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是教育和学校的边缘化区域,所以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力较为薄弱且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职业认知方面,大多数高校学生认为教师、医生等职业是固定的“铁饭碗”职业,只有选择这样的职业才是正确的或者有发展前途的,但是他们忽视了适合自身的职业理想,这就是职业认知力不足所造成的后果。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认知力,首先高校要和所在地区的与学校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让企业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这样既可以帮助大学生对职业岗位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还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双赢的目标。企业方面可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内部推选出一些不同专业领域的人才或者资深技术人员,到高校内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或者企业方面增设一些实习岗位,并把这一提议编入到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之中,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稳定的实习环境,让他们对于自己将来的职业道路有一个深层次理解和定位,还能够让大学生把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融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心理素质,可谓是一举多得。

2.3 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引导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

众所周知,原生家庭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影响,特别是在意识与性格形成方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缺少正确的认知,忽视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带来的影响,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敏感、自闭、自我意识薄弱等情况,导致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存在偏差,给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造成阻碍。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家长就要肩负起引导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重任,及时更新价值引导的策略与方法,拒绝采用强制性的、或者按照家长自我意愿的方式强迫孩子。此外,在家庭教育方面,不要出现溺爱或者经常满足孩子不合理要求、放任孩子等等错误行为,这样才能够为孩子的价值引导提供一个规范、正确的环境,保障孩子自我意识与自我认知力能够顺利形成。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以及相关机构也要对现有的政策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利用舆论的方式向社会各个层面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全方位覆盖的方式向每一个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学校方面也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内进行经验分享,交流如何构建出一个良好、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意识、自信心、幸福感,再引导学生构建适合自身未来发展的职业目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4 创新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做好大学生职业价值引领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大多数的职业心理教育都只是以课堂上对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为主,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并未有过多的指导,学生长时间地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弱化了职业价值取向在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上的重要作用,导致高校职业心理教育水平长时间内无法得提升。要想摆脱这样的现状,高校方面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重视并提高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引导力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就业意识,帮助学生培养内驱力来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能够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融入高校的职业心理教育环节中,把立德树人的理念渗透进高校职业生源规划课程中,另外就是对高校现有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同时注入职业发展的理念,然后再以班会、沙龙、拓展活动等方式来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进行引导,全面提升高校的职业教育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让高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得到提升,高校方面除了要做好基础的职业教育工作之外,还需要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构建新媒体促进大学生职业取向发展的同时,鼓励企业提供大学生实习岗位,提高职业认知能力,鼓励并配合家长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引导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的过程中,重视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高校学生价值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