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微信“雨课堂”的高校教学课堂模式研究
——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

2020-01-10 14:17阿丽娅阿尔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教学内容

阿丽娅·阿尔肯

(新疆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0 前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完善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始广泛应用在高校教学中,将“互联网+”思维与教育理念进行融合并应用在高校课堂中成为各大高校和社会相关部门的重点研究内容。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移动设备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手机、电脑等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也逐渐得到体现,利用微信、微博等通讯工具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高效、实时、精准性共享,并且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加强师生间的有效交流。但由于互联网教学发展的时间较短,没有丰富的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目前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与缺陷,导致课堂教学水平较低,不能充分发挥出网络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优势,因此高校必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深度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自身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实现高校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1 微信“雨课堂”的教学特点

1.1 快捷性

微信“雨课堂”在应用到高校具体教学中时主要在已有的微信和PPT两个软件上展开,不必借助外部硬件的帮助,在操作上具有方便性。PPT自带的各种插件可以满足教师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只需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包含图文、视频和音频等内容的课件发放给学生便可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以手机、电脑等移动端为有效的联系渠道实现与学生交流与沟通,从而能够使教师能够接收到学生的学习反馈,避免师生间信息传递障碍导致的学习进度延误。同时学生通过微信学习的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复杂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便可查阅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方便了同学在课外进行相关学习内容的补充,并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在课程中的发展。

1.2 实时性

微信“雨课堂”在高校教学中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实时性,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相比,雨课堂能够以更先进的技术为支撑满足师生对课堂活动的需求,通过推送相关的教育信息使师生间保持密切的联系,达到面对面实时交流的效果,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而且通过实时的师生互动能够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考察,保证同学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微信“雨课堂”的互动性能够提供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多种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补充,从而丰富课堂教学,转变传统教学中死板单一的情况,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1.3 数据性

微信“雨课堂”能够以网络技术为优势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课上表现以及课后复习等在内的多种综合数据,从而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的跟踪与检测,保证能够掌握学生的实时学习状态。这种数据监测性能够避免教师以经验主义自动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判断,使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从而实现有重点的针对性教学,高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4 个性化

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主要采用传统的单方面教学,将教学内容按照大纲要求讲授给学生,学生则被动的接受教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但容易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固定在教师设置的框架内,限制学生的多种发展可能。微信“雨课堂”能够能够创设积极的良好学习环境,在师生间建立有效的实时互动渠道,并且通过要求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使其发现自身存在的知识漏洞,并找到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从而在课堂中有重点的进行知识摄入。学生也能够自主翻阅教师在手机中推送的PPT,而不是单纯观看教师的PPT演示,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思维的同步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知识的考虑过程中,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实现学生的多方面综合发展。

2 微信“雨课堂”的应用局限性

2.1 网络限制

微信“雨课堂”在教学中的推行对网络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利用雨课堂进行视频讲解和PPT演示需要学生和教师的都有足够的移动流量进行课堂学习,但是由于师生手机流量的限制,导致部分高校的微信“雨课堂”只能短时应用,无法实现全部推行,这就要求高校要从建立公共WiFi的角度完善微信“雨课堂”的使用,但同时设置公共WiFi在一定程度上又造成了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不相关课外娱乐的现象,也对学生的学习有不利影响。

2.2 微信平台限制

雨课堂的实施要借助微信平台,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保持微信的密切联系,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微信的依赖性也是能够利用微信进行雨课堂教学的条件之一。但是将学习与微信平台之间形成必要的合作关系,会导致学生对微信使用形成抗拒心理,使微信“雨课堂”教学成为一种负担。同时由于手机或移动数据造成的微信平台延迟会使学生在知识接收时出现不同步的现象,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3 “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微信“雨课堂”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途径研究

《跨文化交际》是推行多年的高校教学课程,近年来开始在网络平台中推出一系列的网上课程,借助网络技术提供了多种外文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丰富度。

3.1 完善课前设计

要充分发挥微信“雨课堂”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教学积极作用,教师完善课前设计环节,保证教学PPT的制作质量。教师首先在PPT中设置基本的课本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以大纲要求为规范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补充,如引入国外的文化活动视频、优秀的英文影视资源以及全球文化纪录片等,使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对全球文化发展有全局的把握和理解,从而以理论知识为支撑进行整体文化观的建立。此外教师要在课前进行任务的布置,对重难点进行重点强调,使学生提前了解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从而在课前进行有重点的学习内容研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前反馈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对学生的知识漏洞进行重点教学,从而确保学生知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3.2 拓展课堂活动

实时互动性是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微信“雨课堂”的特点之一,教师要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充分进行教学活动的设置,营造轻松向上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如要求同学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国外文化制作一节课堂表演,在表演中体现文化的内在特点,表演结束后同学对彼此的表演进行评估,从而在交流讨论中发现自身与其他同学存在的差距,自发性的进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自主学习。此外教师要利用微信“雨课堂”的数据优势,对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进行研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积极鼓励参与度不高的同学,使其首先从查阅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相关内容入手,提高同学的课程学习兴趣,不断强化课程的相关学习。

3.3 加强课后巩固

教师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后要充分利用微信“雨课堂”的网络技术优势对同学进行课后任务的安排,保证同学能够对课上学习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教师要在微信平台上及时发布课后学习微视频,使同学能够对课上存疑的部分进行课后的重复性学习,从而杜绝知识漏洞的产生,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讲解内容进行课后习题的设置,如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对某个特定的文化进行起源、发展和现存情况的调查,并形成一篇调查报告上传到“雨课堂”平台中,教师通过批阅后找到学生在研究方向、内容和结果上的不足,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意见,提高同学对多文化的深度理解。此外教师要利用微信“雨课堂”的数据记录性,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全程记录,并进行学习趋势的分析,对学习成绩下降的同学进行及时的提点与帮助,对学习成绩下降的同学进行适当的鼓励,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是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课程学习的主要教育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微信“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自觉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雨课堂”平台应用技术,能够发掘其中的多种教学功能,以其为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拓宽教学形式。此外教师要强化自己在专业课程上的能力,保持自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全面性,从而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深入学习。

4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微信“雨课堂”作为一种网络教学平台广泛应用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微信“雨课堂”的教学优势,通过课前设计、课上活动和课后巩固多环节进行教学方式的完善,并且通过网络技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合理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教学内容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