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分析

2020-01-10 14:17尹方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课程思政思政

尹方平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为了促使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得到提升,有必要针对课程思政进行大力推动,也就需要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强化思想教育工作。从实际上来看,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即在于“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有素质的优秀人才,所以要求每一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均应将“立德树人”理念充分融入到教学之中,以强化“课程思政”所具有的教育功能。

1 高职数学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从实际上来看,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存在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同时不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且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多数学生仅为应付考试和升学而开展学习活动,结束高考之后,其基本不具有升学压力,所以诸多高职院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放松的情况,不仅不能够认真、努力学习各个科目、不具有明确的发展规划,也尚未意识到毕业之后将面临的市场竞争,导致该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学习难以端正态度,甚至存在颓废的情况。为了对这一情况进行改善,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给予学生实施思想教育,以促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将“课程思政”作为目标,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活动,以实现课程设置的进一步优化,从而推动教学设计工作得到有效完善,同时针对教材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以促使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的对思政教育进行渗透,并强化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切实实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立德树人”,以对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进行有效培养。

2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特殊性

2.1 数学思想的普遍性特点

在开展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即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之中所指出的“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之中,其本身并不具有思想政治立场,且数学课程对“课程思政”进行体现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因为数学思想具有普遍性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能够起到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所以高职数学融入“课程思政”,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能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以数学课程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数学内容等作为基础,同时结合学生的专业课程,对课程思政教育进行开展,教师应扮演设计者的角色,并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主导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同时转变教学理念,予以课程思政充分的重视,使“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能够在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之中得到充分贯彻。

2.2 教师为对“课程思政”进行实施的主导者

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作为主导者,并对自身的主导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同时,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的参与度能够决定思政教育的成果,所以教师必须首先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有效的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并以数学课程的特点为依据,积极收集和积累课程思政相关的数学教学素材,以提升高职院校数学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

3 高职数学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

3.1 以互联网为基础对学习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展示

当前我国已基本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通过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班级学习群、微信公众号、学习通软件等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在其中发布与数学教学相关的知识、人物、趣事、背景知识等,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对其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感受,从而逐渐落实思想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丰富多元的数学背景知识能够使其意识到,在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数学知识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更加充分的感受数学知识中存在的严密逻辑,从而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对数学家勤勉、励志的精神和经历进行了解,则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更加珍惜美好的校园学习时光,从而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才。将互联网环境作为基础,教师向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行激发,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有效拓展。

3.2 对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应用

对于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数学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文明发展产生影响。从实际上来看,数学知识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案例之中,对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从而逐渐成为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来说有用的专业人才。

3.2.1 集合

集合主要体现了整体的思想,交集能够对事物之间存在的共性进行反映,差集则能够对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反映。以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为例,集合思想可以指导医生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情以及各类型疾病之间的共性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例如感冒与脑炎患者均具有头痛及发热症状,但是若医生将脑炎患者误诊为感冒,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出现,所以医生需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判断,避免出现漏诊、误诊情况,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尊重生命、认真负责的意识进行有效培养。

3.2.2 补集

补集具有“补集的补集与其自身相等”的特点,其中能够对哲学思想“否定之否定规律”进行充分体现,教师帮助学生对补集进行有效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并促使其更加有效的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树立。

3.2.3 不等式

首先举例:(1)x-y=1,x-1.0001y=0,解为:x=10001,y=10000;(2)x-y=1,x-0.999y=0,解为:x=-9999,y=-10000。根据以上两个不等式可以了解到,在不等式系数之中,即使差异十分微小,也能够导致结果出现巨大的差异,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课程思政”对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进行培养,以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并能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加顺利的开展工作。

3.2.4 函数

在数学函数的概念之中,能够对对应思想进行充分体现。例如在对函数题目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变量y与变量x具有对应关系,并且这一对应关系也能引申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以及日后的工作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能够对其学习成绩产生重要影响,工作态度、工作模式能够对其工作成果产生重要影响。所以,通过对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和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能够对学生日后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另外,分段函数问题类似于出租车的计费问题,或是邮寄物品的重量与邮寄资金之间的关系等,而指数函数则主要对“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进行体现,可以反映哲学中“量变质量规律”,例如根据水塘中浮萍生长速度,对浮萍覆盖水面所需的时间进行计算。

常言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高职数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有利于促使学生在生活、学习及工作中,对于事物细节之处的变化予以更多的关注,以促使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唯物主义观点得到有效树立,同时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工作习惯,以提升其学习水平和日后的工作质量。

3.2.5 对立事件发生概率公式

P(A)=1-P(A)为对立事件发生概率公式,表示“事件”以及“与其存在对立关系的事件”之间的关联性,能够对哲学中的对立统一思想进行充分体现,有利于促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站在困难的对立面对问题进行思考,也就是进行“换位思考”,引导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时,将解题思维转换成为出题思维,以更加有效的确认解题思路,在执行工作任务时,对工作任务的意义予以关注,有利于促使工作的质量得到提升,从而使学生逐渐学会使用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

3.2.6 等差数列、等比数

对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相关知识进行应用,可以对银行存款及贷款的利息进行计算,并能够精准掌握购房、买车等按揭利息,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日后根据自身收入水平科学合理的进行贷款,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理财知识,是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实现自觉的理财和合理的消费。

3.2.7 三角函数

对三角函数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推广“角的概念”,并非是对既往所学的“角的概念”进行否定,而是需要深化学生对于“角的概念”的认识,以能够推动学生对于“角的概念”具有更加全面的了解,由此,哲学理论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强化。

3.2.8 随机事件的发生

根据大量重复试验的研究结果显示,随机事件的发生中包含偶然性与必然性,且偶然性与必然性属于对客观世界发生过程性质进行了解的基本范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知,从而促使课程思政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

随机事件的发生率能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反映,一般来说,对于发生概率极小的事件,可以将其作为不可能事件进行处理。例如购买彩票获得千万大奖。基于此,可以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培养,使学生认识到,想要获得优质的生活,应依靠勤劳和知识技能进行致富。

4 结束语

开展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各方面人才进行培养,所以任何一门课程之中,均应对自身的“立德树人”作用进行充分发挥。针对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在其中充分融入“课程思政”,也就是将“立德树人”理念置于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使数学思想方法及素养均能够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课程思政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