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来喜应用针灸优势技术组合治疗痛经撷要※

2020-01-13 01:02曹玉霞王海军冀来喜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6期
关键词:火针穴位疗法

曹玉霞,王海军,冀来喜

(1.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山西 太原030006;2.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030619)

冀来喜教授是山西省首批名医,山西省针灸学会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冀来喜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注重“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治疗手段”,倡导临床治病“以效为宗”,形成了以“针药结合、中西医融汇”为诊疗特色的针灸优势技术组合疗法,即具有山西省地域特色的新九针疗法为主的多种针灸技术综合运用的治疗方法。

我国女性痛经的发病率为33.19%,以16~35岁女性多见[1]。目前西医对其病因尚不明确,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山莨菪碱、避孕药等药物治疗,虽然即时效果明显,但容易诱发胃肠道疾病及激素水平紊乱[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药物不良反应及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疾病局限性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患者青睐于采用传统中医药治疗[3]。冀来喜教授善用针灸优势技术组合治疗痛经,疗效确切。

1 磁圆梅针疗法激发经气

磁圆梅针是新九针针具之一,由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师怀堂教授团队在古代圆针的基础上创制。人体通过经络系统与脏腑相互关联,脏腑有疾患可反映至体表腧穴。磁圆梅针可“揩摩分间,以泻分气”,在人体经脉、腧穴上进行叩、摩、刮等手法,可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磁圆梅针操作时,要求医者思想集中,注视被刺激穴位或部位,并根据病证选用不同穴位和刺激强度。常用操作手法为弹叩法和刮摩法,弹叩法是循经反复叩击经络或穴位,至皮肤潮红为度;刮摩法是用针头在皮肤局部沿经脉循行线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呈剃头式地进行刮摩[4]。

磁圆梅针集圆针、梅花针与磁疗作用于一身[5]。相关研究证明,磁场作用于人体具有消炎镇痛的生物效应,由于人体是一个良好的导体,在磁场作用下血管通过舒缩运动,切割磁场的磁力线,在体内形成感应微电流,可能引起人体电离子的速度与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增强细胞膜通透性,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并刺激神经末梢,调节神经功能[6]。

在治疗痛经时,医者手持磁圆梅针,手臂悬空且右肘屈曲90°,以腕部运动为主要叩击力量,同时运用无名指和中指、小指的撬力,让腕力和指力巧妙配合,做到灵活弹刺。治疗部位为腰骶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1、2侧线,腹部任脉、冲脉、带脉;重点叩击肾俞、志室、十七椎下、次髎。每穴30次,每次3~5遍,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叩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宜。

2 长针“秩边透水道”针法直达病所

长针属新九针针具之一,因其针体细长,形如麦芒,故又名“芒针”,用治深邪远痹。“秩边透水道”针法是冀来喜教授在大量文献考证和人体解剖学研究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创制的,其操作方法详细,包括穴位选取、针刺角度、针刺方向、针刺深度、特定针感规范化。本法最早用于治疗前列腺相关疾病,现已广泛应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7]。

有研究认为,痛经与子宫血管痉挛及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8],可通过促进子宫微循环功能,改善子宫供血功能,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行“秩边透水道”针法时,针体刺穿臀大肌后,正当梨状肌中央,经坐骨神经内侧缘进入坐骨大孔,穿过骶丛神经达到盆丛神经前下部,由此发出的次级神经丛主要分布到内、外生殖器等部。所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得气感正是通过刺激盆丛神经内的内脏神经纤维引起的[9-10]。

医者取秩边穴,其定位在髂后上棘内缘与股骨大转子内缘连线的上2/5与下3/5交界处,该法依照骨性标志定位折量计算,避免传统取秩边穴时同身寸选穴造成的误差。长针针刺时,患者采取俯卧位,医者用125~175 mm的长针从秩边穴进针透向水道穴,使针体与患者躯干的矢状面形成20°夹角,且与躯体水平面平行,深度以患者自觉得气感至小腹、会阴、前阴等部位,或在盆腔内有热、胀等特殊感觉为宜。每次月经来潮前5~7 d开始针刺,直至本次月经结束。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3 火针疗法温阳通经

火针亦为新九针针具之一,又称为“燔针”。火针的针尖、针体由耐高温材料制成,针柄为盘龙针柄,由现代隔热和散热材料制成,分为单头细、中、粗火针,平头火针及三头火针。其疗法称为“焠刺”,有温通经络、祛湿散寒、消瘀散结、温阳补气的功效。火针操作时,根据针法可将针烧至微红、通红或白亮程度,并采用疾刺、点留刺、浅疾刺、浅留刺、深疾刺、深留刺、隔物点刺等刺法。操作关键为“快”和“准”,快是速度快,准是刺入穴位准确,深浅适中。出针时用干棉球迅速按压针孔,以减轻疼痛[11]。

火针疗法可温阳、益气、活血,使气血得充,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研究表明,火针可以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并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分泌,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12]。火针治疗痛经时,常用细火针治疗,烧针时以左手拿酒精灯,右手持针,将火针针体中部1/3平放于酒精灯外焰中,待针体红亮,右手提起针柄,使针体前2/3成45°角置于外焰中,待针体烧至白亮时快速针刺关元、肝俞、肾俞、三阴交、次髎等穴,深度13~25 mm,每周3次。

4 埋线疗法祛顽疗痼

埋线疗法包括穴位埋藏疗法、割埋法、穿线法、植线法、注线法等。近年来,临床常运用“注线法”治疗疾病,以9号一次性埋线针作为针具,0号蛋白线作为刺激线,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穴位和部位,埋入不同粗细的蛋白线,通过对埋入部位的持续性刺激,达到治疗目的。此疗法适用于慢性及顽固性疾病,临床上多用于各种疾病的巩固治疗。埋线疗法操作前将蛋白线剪至长短不等,用0.9%氯化钠注射液浸泡20 min左右,然后放入75%的酒精中保存。操作时需严格消毒,若患者不耐疼痛,可进行局部麻醉,将一次性埋线针埋入不同穴位,可直刺、斜刺、平刺,进针方向有一穴多向、针向病所等,进针深度则根据病情、穴位深浅、体质强弱等情况决定。埋线后用创可贴外贴针眼,以防止感染。埋线1个月后,蛋白线被身体完全吸收,再进行下一次埋线。

埋线疗法以线代针,埋入穴位,通过蛋白线的分解、液化、吸收,延长对穴位的刺激时间,同时还可以配合针刺疗法、刺血疗法、组织疗法等[13],提高痛经的治疗效果。埋线疗法治疗痛经时,主要选取肾俞、次髎、三阴交、子宫、中极、血海等穴位。若气滞血瘀,配肝俞、气海俞;寒湿凝滞,配脾俞、关元俞;气血虚弱,配脾俞、胃俞。每于经前1周埋治1次,每次取6~8个穴位,3次为1个疗程。

冀来喜教授通过临床不断验证,形成了以新九针疗法为主的优势技术组合疗法。通过将磁圆梅针、长针、火针与穴位埋线相结合治疗痛经,为痛经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5 验案举隅

患者,女,35岁,于2018年7月23日就诊。现病史:患者7年前行剖宫产手术,术后每次月经来潮时小腹坠胀疼痛,平素月经持续4~6 d,周期为27~29 d,经量适中,色暗。曾长期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偶尔出现反酸,于当地医院治疗,妇科检查示:子宫增大,子宫直肠窝有触痛,并有鸽子蛋大小囊性包块;彩超检查示:子宫后下方有1.0 cm×2.0 cm的囊性占位,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医院建议采用假孕法治疗,患者由于担心药物不良反应,遂于山西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就诊。刻下症:小腹胀痛明显,月经量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黯,有血块,伴乳房胀甚,偶有反酸,食欲欠佳,睡眠一般。舌暗,苔薄黄,脉弦细。西医诊断:继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诊断:痛经;气滞血瘀证。治则:理气活血,调经止痛。操作方法:首先用磁圆梅针轻度叩刺少腹部任脉、足阳明胃经、腰骶部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的第1、2侧线,叩刺5次;然后用长针进行“秩边透水道”治疗,以针感传向会阴部为宜,留针30 min;最后用细火针取肝俞(双侧)、肾俞(双侧)、次髎(双侧)、关元(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双侧)、阳陵泉、血海、太冲等穴位治疗。速刺不留针。每周3次,治疗5个月。治疗后,患者症状基本缓解,遂于上述穴位埋线巩固治疗。2019年4月患者陪同家人到国医堂就诊,自述连续3个月未发生痛经。

按语:本案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冀来喜教授采用优势技术组合疗法治疗,以磁圆梅针激发经气,长针“秩边透水道”直达病所,火针温经通络止痛,埋线加强针刺效果,达到协同增效治疗痛经的目的。

猜你喜欢
火针穴位疗法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从历代火针治疗病种的变化探讨火针功效的发展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