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耳鸣验案1则

2020-01-13 01:02贾晨阳吴军营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6期
关键词:易怒肝火少阳

贾晨阳,吴军营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450046)

患者,女,38岁,2018年1月2日就诊。主诉:耳鸣2年余,加重1个月。现病史:患者2年前游泳后,出现耳部发炎,伴有耳鸣,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但耳鸣不减,平素急躁易怒,易上火。近1个月因工作压力大,情绪不佳,耳鸣情况加重,尤其在劳累、情绪激动时耳鸣不止,服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我科就诊。刻诊:患者耳鸣,头晕,急躁易怒,纳食尚可,睡眠欠佳,偶有口苦,小便偏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细。中医诊断:耳鸣(肝火上炎型)。治则:清肝、降逆、泻火。治疗方法: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率谷、风池、侠溪、中渚等穴位针刺。患者取坐位,穴位处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按常规方法针刺上述穴位,得气后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留针30 min,再行平补平泻手法1~2次。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休息2 d后继续下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自述头晕好转,耳鸣稍有减轻。治疗4个疗程后,患者耳鸣症状基本消失,继续巩固治疗1个疗程。随访半年余,未再发作。

按语:耳鸣属中医“苦鸣”“聊啾”“蝉鸣”“暴鸣”“渐鸣”等范畴。《黄帝内经》曰:“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阐述了耳鸣的发病机制。中医认为,耳鸣的病位在肝、胆,与厥阴经、少阳经联系紧密,情志因素与耳鸣的发生和复发密切相关[1]。肝藏血,主疏泄,畅情志,性情急躁易怒,全身气机受阻,肝气郁结,或肝火循经上扰,或肝肾不足等均可导致耳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

目前西医治疗耳鸣多采用药物、助听器等疗法,中医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耳穴按压、针灸等疗法[1]。研究表明,采用针灸治疗耳鸣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药物治疗[2]。《黄帝内经》中有经络循行“入耳中”的记述,提示治疗耳鸣的关键在于辨病、辨经、辨证相结合。本案例采用辨证取穴、近部取穴和远部取穴治疗。头面部是手足三阳经筋,特别是少阳经筋,散布结聚之地,经筋循行表浅,且头面部皮肉浅薄,因此针刺效果明显[3]。耳门穴属手少阳经穴位,耳神经从此处经过,针刺可开窍聪耳、泄热活络。听宫穴属小肠经,可疏散风热、清热泻火、调和肝络,主治耳鸣、耳聋。听会穴属足少阳胆经,针刺能清降肝火、疏经通络,《医宗金鉴》言:“主治耳聋,耳鸣。”翳风穴属手少阳经、手足少阳之交会穴,针刺能聪耳通窍、散泄肝胆内热,《针灸大成》言:“主耳鸣,耳聋,口眼斜,脱颔颊肿,口噤不开,不能言。”率谷穴属足少阳胆经,能清火降浊。风池穴属足少阳经,可治耳病和头晕。侠溪穴属足少阳胆经荥穴,主祛火,可治疗内热、上火等热证。中渚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可疏散少阳风热、清头目、利官窍,《外台秘要》提出中渚穴可治疗热病汗不出、头痛、耳鸣等证。诸穴配伍,标本兼治,可有效治疗肝火上炎型耳鸣。

猜你喜欢
易怒肝火少阳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微信在线
Talking About Sleep
童心童画
《三千年》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
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
潇洒才年轻
潇洒才年轻